APP下载

电子元器件检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研究

2021-11-22张洺瑞严志华

电子制作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电子元件观察法电感

张洺瑞,严志华

(重庆赛宝工业级研究院,重庆,40133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为电子产品提供有效动力,不断推出各类产品,可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体验。但随着电子产品的逐渐研究探索,电子元器件的质量也问题也不断出现,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此,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强化电子元器件质量,加强对各项电子元器件的检测以及监控,合理解决检测问题,保证电子产品能够有效运用到电子产品中,达到良好的实用效果。

1 电子元器件检测概述

■ 1.1 内涵

电子元器件是设备中的主要核心零件,其在机械设备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是设备进行有效运转,达到正常的运行状态,可为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提供较大的帮助。并且,在电子元器件长时间应用下,其容易产生较多的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充分检测,做好日常检测工作,明确其检测中出现的问题,继而采取有效的方法,将其应用在检测工作中,保障设备系统的稳定运行,明确电子元器件的各项检测标准,选取相应的检测工具,以此起到良好的检测作用。

■ 1.2 特征

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相对较多,其中包括电阻、电感、继电器、连接器等,以此成为机械设备的主要部分。为此,在电子元器件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出其主要特征,具有较大的作用,在机械设备中元件以及器件相互协调运行,并且,电子元器件应用范围相对较广。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对其品种、功能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工作人员需按照具体的参数以及指标进行设计,并需定期展开一系列的检测,以此提高电子元气件的质量,并通过各方面认证,可结合不同需求,进行充分组件。因此,应当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充分研究,提高检测效率,使电子元器件得到有效应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确保其在使用中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1.3 技术

在电子元器件检测过程中通常会使用相关技术,对其进行全面检测,并且,在电子元器件检测时,需应用到各类电子仪器,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准确检测,明确其具体的参数以及电量,了解实际的检测环境以及方法,掌握其存在的差异[1]。同时,根据电子元器件应用的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工艺流程,明确具体的检测技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开发,在电子元器件检测过程中需应用到各类信息技术,重视检测工作,提高检测精度。在技术的应用下,明确电阻、电感、继电器等检测数据,为机械电子元器件的运用提供良好的保障。

2 电子元器件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电容类问题

电容是电子元器件之一,在机械设备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应用在回路、能量转换、电路控制等多方面。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需求起到不同作用,其品种相对繁多,如,云母电容、独石电容、涤纶电容等。在电路中,电容通过交流以此可有效对直流进行直接阻隔,可有效在高频电路中进行广泛使用,一般情况下,电容的耐压通常为Φ6.3V、Φ10V、Φ16V等,其在电动马达中可有效进行相移、通过自身的能量进行放电,并以此达到直流以及交流相通的效果。因此,其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大,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其检测,重视电容的检测工作。但是,在对其检测过程中,通常还会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影响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结果,其中,在电容检测时,一般常见的问题有击穿、参数陈旧、开路等问题。例如,以击穿为例,该问题较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发生该问题的原因也相对较多,如,介质材料问题、导电离子缺陷、介质老化、机械损伤、结构问题等。

■2.2 电感类问题

电感是电子元器件中常见之一,如,变压器等,电感是利用绝缘导线以此生产的电磁感应元件,在其应用过程中主要对信号进行有效阻隔,并对进行滤波。同时,当电感的线圈处于非稳态电流时,其周围容易出现相应的磁场,电感通常包含空芯电感以及磁芯电感,在其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并且,电感在电路的应用过程中,与磁场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当导线通过一定电流时,会使其产生恒定磁场,并能够对其进行准确判断,使磁场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可有效避免电流发生较大的波动,影响电感的使用效率。同样,在对电感检测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通过对电感检测结果的有效分析,可充分了解到在电感检测过程中出现问题。通常是由于外部环境所造成,如,变压器温度异常、电流超过规定限值等,从而造成电感内的线路发生短路等问题,影响电感的检测结果,降低其稳定性[2]。并且,若环境湿度相对较大,则会极易出现漏电等现象,容易危害人们的安全。

■2.3 电阻类问题

电阻在设备应用中较为广泛,大部分机械设备通常会使用相应的电阻,以此能够对设备进行有效的降压以及分流,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对设备中的电流起到充分的阻碍作用。并且,电阻器通常分为小功率电阻器以及大功率电阻器,不同的电阻器内部材料也不相同,当小功率电阻器一般由碳膜构成,而大功率电阻器一般是由金属丝缠绕瓷心所组成。当电阻器的电阻值趋近于零时则表明电阻器未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没有对电流进行有效的阻隔。当其发生短路时,电流会逐渐增大,若当电阻器中的电阻值相对较大时,则表明其中的电流为零,对电流起到良好的阻绝效果。因此,电阻在设备中具有关键作用,应当加强对其进行检测,注重检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电阻损坏对设备产生不良影响。其中电阻检测中通常发生的问题包括电阻失效与参数失效等,致命失效又包含损伤、击穿等现象。参数失效是指电阻发生漂移,在电阻的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绕线问题以及非绕线问题,电阻器会出现开裂等情况,以此对设备造成严重影响,使其出现较大的故障。

■2.4 继电器问题

继电器也是电子元器件的主要部分之一,能够对电路进行有效控制,在电路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对继电器的有效应用可充分对电路进行适当调节以及转换,对电路起到良好的安全保护作用。因此,在继电器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加以重视,明确继电器检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针对主要问题展开有效分析。其中,在继电器检测过程中触点压力会对电阻值产生相应的影响,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一般在特定的电压下开展检测工作,难以保障电阻的测量准确性。并且,还会受到工作环境以及时间的影响,使工作安匝无法保持相同,造成电阻数值随着压力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致使测量结果不够准确。同时,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未能按照具体的要求以及规定的标准对继电器进行合理检测,使其检测结果出现偏差,降低测量的精确性,从而将其应用在设备中,极易引发严重的故障,使设备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3]。

3 解决电子元器件检测中问题的具体方式

■3.1 注重运用观察法

观察法是电子元件检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使用观察法时,检测人员可以使用两种方法,既静态观察法和动态观察法,在两种方法进行选择时,要根据检测电子原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选择。

一方面,静态观察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应用于电子元件断电的情况下,通过目测的方法主要观察电子元件是否掉落、是否发生故障。还能通过观察判断线圈的状态,从大体上估计是否存在锈蚀损坏等情况。静态观察法的检测顺序是由外到内,循序渐进地完成全部的检测,该检测方法与万用表结合起来检测效果较好,对于检测电子元件短路,断线等故障效率较高。同时,在运用静态观察法时要确定重点检测对象,比如,需要对电子元件的外观、缺口、标志等问题优先检查,确保所有的电子元件与设备相符合,并且,对元件的检测需要专门观察,掌握元件的转动状态,电阻类的电子元件需要特别检查外部的灼烧,断裂等情况,电感类的电子元件需要特别检测线圈、引脚等位置,要避免出现锈蚀,断裂等情况,完成严重的损失。

另一方面,动态观察法在大多数情况中应用于线路通电。该观察方法需要将各种感官综合应用,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得出一个较为综合的检测结果。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打开设备,对于观察过程中电子元件是否出现火花或者冒烟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同时,也应当观察线路的声音是否异常,有无烧焦的味道等。此外,在使用动态观察法时,需要避免在线路通电的情况下,因高压电而出现触电烫伤额情况,如果发生这种事故,需要立即断开电源,找到故障的发生补位并及时修复。

■3.2 强化元器件检测

在电子元器件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其管理,充分了解各个电子元器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主要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方式,以此达到良好的解决效果。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当构建相应的评审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体系内容,充分建立合理的检测制度,制定各项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指标,要求工作人员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能够按照具体标准完成相关检测任务,提高整体的检测效率。同时,在制度的设定过程中,还需进行有效的分类,可形成总体、系统等不同方面的机制。并且,在具体检测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重视管理工作,完善电子元器件的管理内容,加强对检测过程的严格监督,保证工作人员在实际检测时,均符合实际的检测需求,充分规范其自身的操作行为,确保具体的检测质量。并对细节问题进行有效把控,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探讨交流,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形成具体的专题进行充分研究审议[4]。在电子设备的应用过程中,电子元器件通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故障,影响设备整体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为此,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工作应当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加大对检测问题的关注,以此进行深入分析,能够使工作人员快速准确判断出问题发生的具体类型以及主要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及时解决检测问题,保障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结果准确。

■3.3 运用失效分析法

目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在电子元器件检测过程中也可充分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可快速掌握电子元器件失效的具体原因,并确保检测检测结果的精确性,能够使电子元器件有效应用到设备中,提高设备使用的稳定性。因此,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应当做好相应的工作,提前对检测现场环境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外部实际环境,并根据具体情况,选取相应的检测仪器,并充分利用分析技术以及辐射技术等,对电子元器件进行详细检测。例如,以红外技术为例,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将准备检测的电子元器件放置在指定位置中,并利用信息技术对检测到的波长进行准确记录,整理收集到的检测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有效分析,从而了解到电子元器件中的相关问题。同时,还可针对有关问题展开详细排查,在该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检测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检测思维,可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做出准确判断。通过良好的失效分析,以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提升电子元器件的使用质量,满足其较高的标准,为其在设备中的有效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继而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转,促进电子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

■3.4 加强运用测量法

测量法在电子元件检测时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不同的情况对着不同的检测方法。

其一,电压测量法主要使用万用表,在测量时,将万用表调到电压挡,利用电子线路在工作时各点直接都存在电压的原理,用电压表测量出各点之间的电压。然后通过各点测量出电压值的变化来判断电子元件是否存在故障,并及时修复问题。

其二,电阻测量法与电压测量法的原理相似,在测量时,将万用表调到欧姆档,利用电子元件之间都存在电阻的原理,测量出各点之间的电阻。然后通过各点电阻之间的变化来判断电子元件是否存在故障。

其三,电流测量法是利用电路原理,在线路通电的情况下,测量各点的电流值,通过分析各点的电流值是否存在异常。以此判断电子元件各点之间是否存在故障。

其四,逻辑状态测量法是利用数字电路的原理,通过数字电路来判断电子元件各个部位的逻辑状态,从而检测线路是否处于正常状态[5]。若逻辑状态存在问题,则说明电子原件各部位存在故障,需要进一步详细检测并确定故障的部位及时修复。

其五,波形测量法是利用示波器测量的原理,示波器可以观察线路各部位出现的交变信号,通过信号判断电子元件是否存在故障。

其六,部分设备和仪表厂家对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标准都未能充分掌握,通常用参考有关标准这样的模糊词语进行介绍产品,但是部分的仪表分辨率和标准相差较多,如果按照继电器的标准,对时间参数测量时,要保证测量仪器的分辨率为1us,由此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子元器件的类型相对较多,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工作量相对较大,并且,还经常会受到各方面影响,使检测结果发生较大的偏差,影响电子元器件的有效应用。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应当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对问题的合理分析,以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实际情况出发,完善检测内容,强化对电子元器件检测管理,制定具体的检测标准,并采用各类方法,以实现对检测问题的解决,达到良好的检测目的,充分发挥具体优势,以此推动电子元器件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电子元件观察法电感
基于扰动观察法的光通信接收端优化策略
如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销售额仍保持高速增长 研发投入再创新高
2020年(第33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名单
MLCC表现亮眼授权专利量空前增长
挑战臭豆腐
小体积LED调光电源用电感研制
洛伦兹力问题中运动半径的求解策略
浅谈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EL转向骑行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