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哲学流派背景下中西方体育思想辨析与阐释①

2021-11-21阿西金龙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哲学家身心

阿西金龙

(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65)

体育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历史悠久,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世界范围的文化活动。体育思想随着历史发展和人类观念意识的变迁而演变,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人们世界观的影响与限制。哲学是帮助人们建立世界观,研究世界观的学科。同一时代人们的体育思想与当时的哲学思想紧密相关,不同的哲学流派对体育思想也会有不同的辨析与阐释。哲学思维的发展变化也推动了体育思想的演变,为后世体育事业建设的发展提供理论与思想基础。

1 西方哲学流派关于体育思想的观点

1.1 西方古代哲学家的体育思想

西方古希腊时代的哲学思想属于理性学科,他们认为身体和心灵是同样重要的,身体要健康,心灵应高尚。唯心主义哲学家认为精神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前,但是物质世界也是客观存在的,身体和心灵不必割裂。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做对社会有益的人,要品德高尚,同时身体健康、体魄强健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道德和心灵的修养与身体的锻炼是相辅相成的,体育也能够培养人的心性与意志。古希腊哲学将音乐与体操结合起来,培养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公民。通过体育锻炼,身体和心灵都能够得到成长,展示力量美。个人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国家的未来,从幼儿开始,一直到青年阶段,不同时间段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锻炼,才能符合国家教育的需要。

1.2 西方近代哲学家的体育思想

西方近代哲学倾向于以形而上的唯物主义体育观来指导体育活动与体育教育。西方有句古老的格言: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从唯物主义理论出发,他们认为体育是教育活动的根本,身体健康则人生幸福。卢梭秉承自然主义体育观,体育对于增长治理、塑造品德、培养意志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培养青少年的智力,首先要让他们具备智力活动所需要的体力。想让青少年聪明机敏,必须持续开展体育锻炼,让他们奔跑、让他们跳跃、让他们呐喊,成为体力较好的人,他们才能逐渐发展成理性的人。体育思想也具有较大进步,从原始感性的技术练习逐步发展成体育理论系统。受到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影响,人们对医学、生理学、人体构造的了解更加深入,各类体育活动和体育教育的设计和安排都更加科学。

1.3 西方现代哲学家的体育思想

西方现代哲学流派中,人本主义思潮是代表性的一种。人本主义哲学家关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弊端,强调要尊重人,从人的本性出发,讨论人的价值与意义。体育是反映人性的镜子,体育活动让每个人都能探寻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在身体锻炼中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认知,提高身体控制能力,体验锻炼的乐趣,领略体育的魅力,这是具备普世价值的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育教育讲求因材施教,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创造了空间。通过体育活动,人们能够在无数条道路中,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找到可以挖掘自身才能的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与过程,不断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实现价值。

2 中国哲学流派关于体育思想的观点

2.1 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体育思想

我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是早期生产实践中发展而来的精神产物。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间万物由初始的某些物质或者文化演变发展而来,万物也可以还原为初始物质,中国古代的体育思想就是建立在哲学家对物质世界的看法上。运动是人的本能和基本属性,是保持身体和心灵健康的基础。有观点认为,气是世界本源,人作为世界的部分,也是由气构成的。引导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将肢体的活动、呼吸和按摩融为一体,以呼吸行气为基础,引导人体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吐故纳新。他们认为肢体之间也是互相关联和配合的,肢体运动的设计要让身体协调,魂人一体,无论表里,各个部位都需要锻炼到。体育运动有着愉悦身心的作用,将音乐和舞蹈与体育结合,形成艺术性与强身健体相结合的乐舞,可以让外表端庄也可以陶冶身心,并且增强人的组织性、配合能力,类似于现代的健美操[1]。

2.2 中国近代哲学家的体育思想

中国的近代哲学代表人物王阳明认为,人的身心是以心为主,体育锻炼要符合人的心理特征,体育教育也要根据人的心理特征来设计。特别是在对儿童进行的体育教育中,首先要认知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保证其健康成长。王阳明主张将体育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用德育来教化体育。王阳明也认为,从国家军事需要的角度出发,通过体育锻炼来选拔人才,对军事人才的身体素质做好筛选和培养是必要的。受到王阳明哲学思想的影响,清朝的教育家就在其开办的学校中,将体育锻炼作为重要的课程,锻炼方法主要以军体课程为主,让学生练习骑射、武术、力量等,并且引入了舞蹈课程,让体育锻炼更加丰富有效[2]。

2.3 中国现代哲学家的体育思想

中国现代哲学思想流派中,冯友兰主张的人生哲学认为:人生是没有目的的,在没有特定目的的人生中,可以通过教育和经历来认知世界与社会。在体育教育中,教育是将学生的天赋与才能不断挖掘并充分发展的过程,不能要求学生在天赋与才能之外寻求成功。经过基本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天赋与才能所在,也就会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也就是经历不同的过程,最终会达到自身的锻炼目的。无论是以参加竞技体育比赛为目的,还是为了强身健体;为了体魄的强大,还是为了精神意志的坚定,都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实现。体育帮助人们走向理想的人生,让社会更加和谐,减少纷争,达到理想的平和状态[3]。

3 不同哲学流派背景下中西方体育思想的统一

3.1 体育对人类的重要性

体育思想随着人类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哲学思想也在影响着体育思想的走向。中西方任何年代的各种哲学流派,虽然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但是关于体育的主流思想都是共通的,也就是强调了体育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体育必须和品德教育、艺术教育、治理教育等活动结合起来,锻炼身体要科学、适度、规律,尊重人的身心发展特征。

3.2 身心协调的健康观

在体育思想上,中西方哲学家的另一个共识就是“身心两俱”,身心的协调发展,才能称作“健康”。对于健康的状态到底是什么,人们常会将健康与疾病相比较,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但是,仅仅将健康定义为不生病是不科学也不全面的。部分疾病有潜伏期,当前也有“亚健康”的说法,有的人可能看似没病,实际上生活状态、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并不好。哲学思想中的健康状态包含了身体、精神与沟通交往等各个层面,也就是说,更加关注身心统一和身心共同的健康协调。从过去发展到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利用体育锻炼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治疗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体育不仅仅是肢体运动,不同的体育运动能够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当人们处于不同的心理状态时,也会考虑参与不同的体育运动。身心互相影响,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形成人的内在沟通方式[4]。

3.3 选择适宜的运动

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历来强调根据时令季节变化,以及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开展锻炼,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保持心情愉悦,情绪安定平和,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和忧伤、愤怒、悲观等负面情绪。这些思想延续下来,对当前我国的体育活动开展,保健卫生系统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推动了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关注强身健体、养生、娱乐和道德教育。当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仍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吸引人们参与,例如太极拳、象棋、围棋、八段锦等,强调气、意、形、神的协调,坚持身心统一锻炼,全面优化。当前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利用体育运动调养身心、养生保健,能够放松心情,调整节奏,激发灵感,逐渐提升综合素质[5]。

3.4 终身运动思想

从中西方不同哲学流派的体育思想中可以得到,人们需要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建立快乐体育的思想意识。终身运动指的是人们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都要适应环境的发展,也要面对个人的需求,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为个人争取更好的条件,无论是在生活、工作、学习还是基本的生存条件上,物质条件与精神追求的达成,体育运动都是良好的途径之一,这也是当前教育工作将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的原因。学生在学校学习了体育知识,养成体育习惯,了解体育运动的作用和意义,步入社会后,也会坚持体育锻炼习惯,并且通过体育锻炼解决个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体育中寻找乐趣,激发个人潜能,感受运动带来的成就感,延伸到工作与生活中战胜困难的意志的培养,让终身体育成为个人能力的助推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思想研究和实践活动为基础,从思想意识的领域讨论体育问题,解释体育活动的本质,并摸索其发展规律,是当前体育思想研究的方向。通过对不同哲学流派背景下中西方体育思想的探讨,认识体育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总结经验,建立科学发展观,挖掘体育对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的影响,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体育思想观念,并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让体育成为推动个人生活与思想进步的助力。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哲学家身心
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的哲学思想
船夫和哲学家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西风颂》中的矛盾与调和
论中国养生文化
以“微积分”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给身心降个温
破碎的“豪门”梦让我身心俱损
泥泞处脚印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