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疲劳类型及其解决途径①

2021-11-21申德山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竞赛身体

申德山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66)

在体育运动训练竞赛过程中,疲劳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如果运动疲劳无法得到科学、及时和有效的消除,将会给人们的身体机能带来严重损伤。因此,除了需要掌握正确运动训练方式之外,还要了解缓解运动疲劳的方法,这样才能在“一张一弛”中不断促进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升。

1 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的主要疲劳类型

1.1 生理型疲劳

1.1.1 肌肉疲劳

当人们在训练竞赛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运动,这样会造成肌肉疲劳,同时肌肉的收缩与放松速度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影响到肌肉的协调能力,进而出现肌肉酸痛、肿胀甚至是僵硬的现象,此外,当运动过度时,就会产生机械负荷,使得乳酸等代替产物或水分的积蓄,进一步引发肌纤维的损伤。

1.1.2 神经疲劳

在运动训练竞赛时,神经会处于一种高度紧张、集中的状态,且表现的比较亢奋,在运动结束后,大脑皮层功能下降,这时小脑与脑干功能未能得到完全发挥,就会产生注意力无法集中、反应迟、神经衰弱钝等现象,使得肢体的协调性受到破坏,进而产生疲劳感。神经系统的变化是人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疲劳感的关键所在。

1.1.3 内脏疲劳

在训练过程中,大量的运动会让人体的心脏、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产生疲劳感,这是由于一氧化碳与氧气之间的转化率大大降低,心脏跳动和呼吸速度过快,从而使得心肺功能产生不正常的收缩,使得呼吸能力下降,明显感觉缺氧,甚至是头晕眼花,内脏的过度疲劳,将会导致心脏衰竭、心脏骤停等现象,带来生命危险。内脏产生的疲劳时间持续较长,且会因为不同的运动训练类型,产生不同的疲劳症状,会给人体带来各种不适和危害。

1.2 心理型疲劳

在训练竞赛中,心理疲劳往往会伴随着身体疲劳,造成心理疲劳的因素主要有两种:第一是体育竞赛通常非常激烈,在长期注意力和精神高度集中环境下,要想获得竞赛胜利,必然会产生心理压力,不仅要注意自身动作的规范性,还要关注团队的协调性、配合度等,此时,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将会导致竞赛的失败。因此,竞赛中的每一个队员身上所承受的压力都是非常大的,而相比于身体疲劳,心理疲劳的不断增加,随时都可能会摧毁一个参赛人员的斗志力和信心。第二是长期高负荷、单调的体育运动训练,会让人心理产生疲劳感,从而出现食欲不振、打不起精神甚至对体育训练兴趣大减等现象,相比于身体疲劳,心理疲劳更容易影响体育训练效果,在严重时可能会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力和斗志力。

2 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疲劳类型的判断方法

2.1 观察判断法

观察判断法是指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凭借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教学经验,通过观察学生的外在表现、心理表现和体育成绩等多方面的情况判断学生的疲劳类型。比如,有的学生在运动训练结束后,明显出现走路步伐不稳、呼吸困难等症状,这就是身体疲劳,在进行适当的休息和睡眠之后其症状基本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2.2 生理判断法

在运动结束后,通过心电图、血压、心率测量等方法判断学生的心血管系统疲劳情况;通过脑电图、闪光频度融合等方法来判断神经系统的疲劳情况;通过肌电图来判断骨骼肌的疲劳程度。

3 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有效缓解疲劳的方法

对于疲劳的预防和缓解,是体育运动训练竞赛过程中的重要措施。合理地安排训练,科学的疲劳缓解方法,身体上的营养补充,可以有效预防与避免因运动过量给身体和心理带来的不适与危害。

3.1 制订合理训练计划预防疲劳

疲劳主要来源于大量的运动训练,所以,要缓解疲劳,就要从根源入手,在遵循学生身心特征和体能水平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这样既能让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锻炼,也能避免高强度的运动训练造成学生肌肉的损伤和身体的疲劳,此外,在平常的训练后,应督促学生进行正规的身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机体损伤,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顺利地恢复身体机能和消除疲劳。

3.2 针对不同疲劳类型采取不同缓解方法

随着运动生理学与运动医学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体育运动训练竞赛后恢复的重要性。当疲劳现象产生时,如果不能及时消除或缓解这些疲劳,将会因疲劳过度积累而造成机体损伤,严重的还会造成伤病事故。因此,体育运动竞赛后的恢复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针对不同疲劳类型,结合体育运动竞赛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疲劳恢复方法,有利于增强人体疲劳恢复的效率。

3.2.1 身体疲劳缓解方法

第一,确保充足时间和良好饮食。在体育运动训练竞赛过程中,由于需要大量的能力,而人体在处于睡眠的状态时,其新陈代谢降低,兴奋程度也会随之下降,所以,充足的作息时间能让学生的身体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与此同时,由于竞赛非常消耗体能,因此,还要注重饮食习惯,注重各种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尤其是水分、蛋白质、盐分的补充,只有及时补充运动消耗的营养,才能促使疲劳感迅速得到恢复。

第二,采取“动态休息”和“静态休息”相结合的方式。在运动训练竞赛结束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活动训练来消除身体疲劳感,比如,在做完俯卧撑训练后,可以利用仰卧起坐的训练暂时缓解手臂肌肉的疲劳感,还可以采用坐姿或卧姿等静态休息的方式,让人保持静止状态,能够有效加快疲劳感的消除。

第三,采取温水浴、局部热敷、按摩等多种方式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这也是消除运动疲劳常用的一些简单易行的方式。

3.2.2 心理疲劳缓解方法

心理疲劳被视为一种人体主观体验的倦态,在体育运动训练竞赛后,心理疲劳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将会使人体产生厌烦、忧虑、暴躁、情绪低落等现象,长此以往,就会从心理疲劳逐渐的转化为一种认知性疲劳,影响他们的体育运动兴趣和情绪。因此,针对心理疲劳,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在体育训练中存在困难,通过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消除一些消极因素对他们的影响,使其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并学会发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同时,可以开展个性化的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消除或减少外来干扰,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训练中,有效缓解心理疲劳,提高训练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当人们在进行大量的运动训练竞赛后,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疲劳感,体能会下降,同时身体也会有不适的感觉出现,只有准确判断其疲劳类型,并采取针对性的缓解与恢复方法,才能有效提高疲劳恢复时间和训练水平。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竞赛身体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体育运动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创新思维竞赛(3)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呆呆和朵朵(13)
创新思维竞赛(6)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