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损伤的康复逆向锻炼①

2021-11-21刘喆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赤脚逆向康复训练

刘喆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1 运动损伤的产生

在我国,各种各样的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可以说已经接近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一方面,这显示出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体育运动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很大一部分人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防护认知还不够深刻。

1.1 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不够重视

在运动前,运动者不够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比如一周一次的体育课可能是大部分学生一周仅有的正式的运动,在课前几分钟,体育教师会要求学生自由做一些拉伸运动,而很大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前的拉伸活动,在上完一节体育课后,第二天就出现了身体部分位置的胀痛。相反,那些认真完成身体拉伸运动的学生,他们上完体育课后第二天身体不会有明显的胀痛[1]。因此,一项准备运动对于运动者十分重要。

1.2 缺乏必要的运动知识

在我国,专业的运动员相比于14亿人口来说可谓是少之又少。虽然运动员的数量很少,但是基本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需要通过运动来锻炼自己的身体。运动知识的普及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比如对于不同种类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准备活动,都需要人们有必要的运动知识,因为缺乏必要的运动知识,在运动时就很容易产生运动损伤[1]。

1.3 运动者的身体素质有待提高

影响运动者运动损伤是否出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运动者的身体素质。一个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的运动者在运动中受到损伤的几率远远低于不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的运动者。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对抗性体育运动项目有着突出的对抗效果,因此运动者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在面对大量高难度的运动动作时,只有这样才能大几率地减少运动者受伤的可能性。

2 常见的运动损伤后的康复

人们平时接触到的最多的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无非有两大类: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这些方法对人们的康复都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们对人们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浅谈一下一些常见的损伤后疗法。

2.1 物理治疗

在人们比较熟悉的物理疗法中,冷冻、光波治疗、水疗等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一些治疗方法。这些治疗相比于药物治疗可能有着最直接有效的效果,它可能会让病人免受食用大量药物的副作用,但是,它对受伤部位的修复效果不是很完美。临床中低温冲击疗法可以缓解踝部骨折的疼痛[2]。

2.2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康复训练是指在运动员受到损伤后的治疗过程中,运动员主动性地接受一些合理的、科学的训练,以达到“拨正”的效果[3]。康复训练对于大多数运动员来说都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因为不同的受伤部位需要合理安排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否则可能会使受伤部位伤情更加严重。它包括正向的康复训练和逆向的康复训练。

2.3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几乎所有的运动损伤都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可能会比较大,尤其是西药治疗,其效果也不是非常的理想。一般情况下,药物治疗要与其他治疗方式(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结合在一起,其效果会更加的理想。

3 逆向锻炼

3.1 何为逆向锻炼

逆向锻炼就是对一些人们熟知的锻炼进行反向而行。简单来说,就是腹部损伤的康复锻炼必须做背部的练习,上肢部位损伤的康复锻炼必须做下肢部位的练习。比如,倒步行走、反握引体、腹部损伤后的背部锻炼、左腿损伤后右腿也要进行相应的锻炼等。自然界是一个统一、均衡的整体,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人类可以说也是一种对称、和谐、均衡的生物。逆向训练可以有效地弥补正向训练的不足,同时减缓正向训练的负面影响。

3.2 逆向锻炼的方法及作用

3.2.1 倒行

人以及绝大多数动物是向前行走的,由于人们总是习惯性向前行走可能影响到了人体的平衡,因此就需要逆行来弥补不足。专家将向后方行走、向后方跑步等行为称之为倒行。当逆向行走时,人们的着地方式是“先脚尖,再脚心、脚跟”。由于人们身体是向前行走的,习惯性地向前行走就能可导致驼背,使人的身体看上去不完美。相反,逆向行走时需要腰身挺直,这样脊椎和腰背肌将承受比平时更大的重力和运动力,可以缓解驼背的症状。倒行还可以加强腰背肌的锻炼,对腰间盘突出起到预防作用[4]。

3.2.2 “返祖”爬行

爬行被大多数人称为“返祖运动”。即人们要像原始生活的猿猴一样做爬行运动,相比于“倒立”来说可能更加不容易接受。根据医学调查研究显示:一个人平均每天有6~7h处于直立或者行走的状态,由于地心引力的存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器官及血液需要克服地心引力导致一些关节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产生[5]。爬行治疗方案最早应该是起源于华佗时期的“五禽戏”,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接受这种爬行治疗,也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对于运动损伤来说,爬行可以防治关节炎、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等症状,这一逆向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康复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6]。

3.2.3 赤脚行走

赤脚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逆向锻炼,人类的脚部有着丰富的穴位,赤脚走路可以刺激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和活血等作用,可以使人们的大脑更加清醒。脚掌心是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但凡身体健康的人都有非常结实的脚掌心,行走时尽可能让脚掌心受到刺激,也可以走卵石路让五根脚趾分离开,是赤脚行走的一大特点。中医认为,人类的十二经络在足底有与人体内脏器官相联系的敏感区,赤脚走路可以起到延缓衰老、增强记忆的功能。

3.3 如何对待逆向锻炼

第一,首先相比于常见的康复锻炼,逆向锻炼可以有效地弥补其不足之处,可以有效地增加肌肉力量和调节全身功能,促进人体的平衡发展。因此,应该大力宣传逆向锻炼的重要性,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锻炼,不要报有抵触心理和排斥心理,从而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第二,熟悉逆向锻炼的作用后,理性地选择逆行锻炼。逆向锻炼的种类各种各样,运动损伤的类型也千差万别,不可毫无根据地胡乱选择,因为不恰当的逆向训练不仅起不到恢复损伤的作用,有时候可能会加重运动者的损伤程度。必要时,更要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士,合理地进行运动损伤后逆向锻炼的康复。

第三,各个学校也要加强对逆向锻炼的重视,尤其是加强中小学校培养学生进行逆向锻炼方式,大力宣传,使其大众化、普遍化。无疑这也是教育体系的一种改革与变通。例如,在平时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对学生适当地加强这些方面的锻炼,教师更多地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和理念,让学生在平时就养成这种意识并掌握这项技能。

4 结语

随着人们对专业化运动损伤后恢复训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逆向运动以其独有的优势必然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科学研究表明,康复训练中的逆向锻炼对大多数的损伤都有比较好的效果。尤其对消除肌肉损伤部位的“痕迹”,更有其独特的效果。日常的康复中,医学界应该更加广泛地引进逆向锻炼恢复治疗,以使更多的运动人员从中受益。

猜你喜欢

赤脚逆向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逆向而行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我将赤脚走向荒野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下)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赤脚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