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丛式井优快钻井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1-11-20李智深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配套技术应用效果

摘要:受钻头类型、钻井液体系不合理及复杂事故发生率高等因素影响,S区块丛式井开发机械钻速低,制约区块产能建设速度,为此开展提高钻井速度配套技术研究,包括优化钻井液体系、优选钻头类型及强化复杂事故预防等,指导2020年新井实施25口,相比2019年,平均机械钻速提高2.25m/h,钻井周期减少5天,建井周期减少5.5天,效果显著。

關键词:丛式井  钻井速度  配套技术  应用效果

1.概况

S区块为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定向井采用丛式井开发模式,即一个平台布置9口井,中间为直井,其余8口为大位移定向井,水平位移1000-1200m。受钻头类型、钻井液体系不合理及复杂事故发生率高等因素,近年来,S区块丛式井平均机械钻速处于较低水平,以2019年为例,全年完钻新井22口,平均单井完钻井深3950m,平均机械钻速9.10m/h,钻井周期32.5天,建井周期高达40.5天,严重制约区块产能建设速度,为此有必要开展钻井配套技术研究,缩短钻井周期,提高新井生产时率,实现提质增效目的。

2.技术对策研究

2.1优化钻井液体系

S区块地层自上而下发育多套储层,地层特征复杂多变,钻井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井段750~1200m为泥砂岩薄互层,泥岩含量70%以上,可钻性好,但易发生井壁剥落问题,形成“大肚子”井眼,严重时造成井壁坍塌;二是井段1200~3000m天然裂缝发育,存在区域性多处漏失;三是井段3000~4000m发育多套泥岩层,水敏性强,易造浆和坍塌,复杂事故频繁发生,如卡钻、钻具刺坏、断钻具等。

针对地层存在难点,分三段进行钻井液体系优化设计,首先是井段750-1200m为定向造斜段,在钻井液中加入大分子聚合物和铵盐,控制失水量(中压失水小于20mL),提高泥浆抑制性,避免形成虚厚泥饼,确保井眼规则;其次是井段1200-3000m采用无固相聚合物体系,在钻井液中加入大分子聚合物、铵盐、抑制防塌剂或磺化沥青等,提高钻井液抑制性,控制失水量,钻井液表现为低粘度、低切力、低密度特点(密度控制在1.05g/cm3),漏斗粘度保持在28~30s,解决区域性漏失问题;三是井段3000~4000m,采用小循环方式,逐步提高钻井液粘度和密度,强化泥浆抑制性,中压失水控制在5mL以内,解决泥岩层的强造浆性,确保钻井液性能。同时为防止井壁坍塌,正常钻进时钻井液密度控制在1.15g/cm3左右,完井时提高至1.18 g/cm3,确定井壁稳定性。

2.2优选钻头类型

根据S区块地层特点,优选钻头类型,主要原则有三方面,即机械钻速快、能满足定向井大斜度要求及地层适应性强。通过多种型号钻头性能对比,确定了钻头型号,能够实现三趟钻完成二开井段钻进,具体情况见表1。

2.3强化复杂事故预防

(1)防止钻具事故

针对区块钻具磨损严重易发钻具事故问题,制定以下措施,一是开钻井前进行钻具进行探伤检查,对下井工具、仪器进行井口测试,合格后才能入井;二是辅助钻具要详细测量尺寸,绘制草图,主要目的是钻具落井后,用于铅模印痕对比;三是对钻杆接箍耐磨带进行喷涂处理,杜绝使用钻杆滤清器,保护钻杆内层。

(2)做好事故预防措施

按照“一井一策”原则,根据每口井地质和工程设计,制定施工方案,明确各阶段钻井提速目标,组织钻井、固井、完井等技术人员,对重点工序和难点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制定事故预防措施。

加强钻井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地。通过专人现场监督、钻井进程及阶段成果会议交流、专家在线指导等方式,对钻井过程中全面管控,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解决,提高钻井效率。

3.应用效果

在上述技术对策指导下,2020年S区块完钻新井25口,平均单井完钻井深3965m,平均机械钻速11.35m/h,钻井周期27.5天,建井周期高达35.0天,相比2019年,平均机械钻速提高2.25m/h,钻井周期减少5天,建井周期减少5.5天,效果显著。

4.结论

(1)受钻头类型、钻井液体系不合理及复杂事故发生率高等因素影响,S区块丛式井开发机械钻速低,建井周期长,严重制约区块产能建设速度。

(2)开展提高钻井速度配套技术研究,包括优化钻井液体系、优选钻头类型及强化复杂事故预防等,现场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3)本文在提高丛式井钻井速度取得成果和认识,可为同行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牛东学.钻井工程中提高钻井效率的措施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01).

[2]杨明伟. YSL油田丛式定向井钻井提速配套技术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 2020(07).

[3]刘大伟.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提速技术[J]. 化工设计通讯. 2018(04).

[4]宋建伟. 国内深井钻井提速技术难点分析及对策[J]. 西部探矿工程. 2013(12).

作者简介:

李智深,男,1982年3月出生湖北,汉族,工程师,2005年毕业于长江大学,现于中国石油长城钻探乍得项目工作。

猜你喜欢

配套技术应用效果
苎麻良种“川苎11号”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早实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玉米超高产配套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