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微课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2021-11-19李雅静艾静张晓蕊王亚梅包图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李雅静 艾静 张晓蕊 王亚梅 包图雅

摘  要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医学中重要的形态学课程,在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这两门课程是分开授课的,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科间知识的有机联系。微课资源库的建立,可将两门学科间交叉的知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关键词 微课资源库;组织胚胎学;系统解剖学;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2-0077-03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 Lecture Resource Bank of

Systemic Anatomy and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LI Yajing, AI Jing, ZHANG Xiaorui, WANG Yamei, BAO Tuya

Abstract Systematic anatomy and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are im-

portant morphology courses in medicine. In the traditional subject-centered teaching method, the two courses are taught separately,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organic knowledge of disciplines connec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icro lecture resource library can form a whole of the cross-cutting knowledge connection between two disciplines.

Key words micro lecture resource library;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system anatomy;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0 前言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医学生进入学校后最初学习到的基础医学课程,这两门课程是从不同的角度和阶段来阐述人体的正常结构,均属于形态学范畴,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1]。其中,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系统,通过肉眼观察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宏观结构)的一门学科;组织胚胎学是借助显微镜研究正常机体微细结构(微观结构)的一门学科[2]。我国医学院校一直采用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其中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作为两门单独的学科分别讲授,這样虽有利于学生系统、详细地掌握学科内知识,却割裂了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对二者并没有进行交叉融合教学,即对两门课程中的相关器官或系统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按照从宏观到微观认识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3]。

1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融合教学的优势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医学中重要的形态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医学课程的掌握。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每门课程是分开、独立授课的,有利于将本专业学科内的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于学生。但这种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存在,其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纵向联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科间某些知识的有机联系,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4]。

现在,为顺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部分院校开展了以系统器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将学科中相关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讲解。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两门课程的教学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在医学院校一般是同一学期同时开课。在教学进度安排上,同一器官的讲授有先后顺序之分,且部分教学知识是相互重叠的,如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认识正常人体各个器官的结构,进而可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对于两门课程中某些知识点有重复或脱节的情况来说,如在讲眼球时,两门课程都会讲眼球壁的结构与眼球内容物,在授课内容上有部分知识就重复了。

另外,对于有的器官的讲解,组织胚胎学的讲解时间会先于系统解剖学,这样学生相当于在学习了器官的微观结构后才开始学习宏观结构。如在讲授神经系统时,组织胚胎学的学时安排在部分专业会先于系统解剖学,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会不理解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是什么,神经纤维又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在组织胚胎学讲解神经纤维的微观结构和组成时,学生在对内容的理解上将大打折扣,不利于知识的整体掌握。

因此,在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的条件下,开展组织胚胎学和系统解剖学微课资源库构建,有利于学生对于人体各系统中器官位置、形态、毗邻、宏观结构和微细结构的掌握[5]。

2 微课的特点及优势

微课(micro lecture)即微型网络视频课程的简称,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提出的概念。在我国,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他从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角度,指出微课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将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对教学环节的知识点进行阐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微课、网络等多种教学媒体的主动式教学逐渐融入各教学领域,目前正被尝试运用于教学之中。这一方面填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另一方面优化了教学方案,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保存与传播[6]。

此外,微课可在短时间内主题鲜明地突出某一知识点。虽然微课的时间较短,但涵盖了课程的基本内容,是教师运用课件、动画、视频等多种教学媒介制作出的精品,是一种目标单一、结构良好、内容短小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此外,微课资源可借助网络平台得到有效传播与利用,具有可长期保存的优势,学习者可反复查看。与传统教学相比,微课的出现使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习者可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学习[7],且对于同一知识点可以重复学习,对于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性学习。如在教学病理学课程的时候,微课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先前学到的相关知识。

3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微课资源库的构建

将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中部分器官或系统的内容有机融合后,进行视频录制剪辑后制作成多个微课,再将各个微课以系统为单位组合建立微课资源库,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传统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8]。

整体内容设计,明确教学大纲  以人体的九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脉管系统、生殖系统)为模块,再在每一模块中以总论基础知识点和该模块主要的器官为单位分别录制微课。以循环系统中心血管部分为例,首先从整体上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再以器官为单位,对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按从宏观组成和结构到微细结构的顺序来讲解。这样从整体到分布,使各个散在的知识点汇集后就可形成循环系统的微课资源库。在资源库构建的最初设计中,设计者应是有多年系统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教学经验的教师,这样才能将两门不同课程内容中独立、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融合,使两门不同学科的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素材搜集和前期微课基础制作  在微课资源库的构建过程中,前期的微课素材准备是难点之一。这部分工作内容较为繁杂,从多媒体课件的准备和精修,到围绕知识点展开的图谱、动画、案例、文献资料的查找和编辑,需要制作者投入一定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完成。素材的准备应结合微课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可以在短时间内以多种形式生动、充实地呈现在最后的视频中。通过将平时枯燥无趣的理论内容以多角度、立体的形式呈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此外,微课的语言要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生动又不失严谨的语言会对微课的呈现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故最终的脚本准备也很重要,需要有较高写作水平的专业代课教师来实现。教师讲解语速不宜过快,语调在合适的时候有升降区分,语言表达要准确无误。

微课的录制,资源库的构建及应用  微课的录制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可根据制作者的经费来源决定。很多国家级的精品课程会有专业的制作公司参与,而在经费不宽裕的情况下,也有很多软件可以实现微课的录制。微课制作可采用Camtasia Studio 7.0、Adobe Photoshop CS6、爱剪辑等软件实现片头的制作和对主讲内容、配音等进行加工处理。将建立好的不同知识点的微课进行归类,以人体的不同系统为单位,实现对创立好的微课分类,建立微课资源库。最终建立好的资源库可借助多种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其教学价值,如高校内部的课程中心可面向全校师生,而利用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网络资源平台,则可将实施范围与受益范围扩大至校外对该资源库感兴趣的人群。

其实,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平台就是一个由很多微课集结后呈现给大家的一个学习平台,里面有大量精美的、生动完整地阐述了相关主题的微课,这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微课资源库。但由于其微课数量多且涉及领域不同,学习者难以找到针对某一课程的系统性的微课资源。因此,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统资源库的构建可借鉴学者已有的教学资源,把分散的碎片内容整合后,形成以系统为单位的学科间知识的融合。

事實证明,微课资源库的应用深受学生喜欢和认可[9]。在针对内蒙古医科大学2019级临床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85.3%的学生认为相较于纯线下课程,线下课程与线上网络资源的结合更易接受。因此,该资源库建立的意义显著,它丰富了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更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开通了新的渠道,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权,金迅,李辉,等.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交叉融合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4(9):685-687.

[2]王文奇,张国荣,付双.基于微课的组织胚胎学理论教学改革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40):61-64.

[3]林乐迎,符信清,仝宇,等.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联合开展PBL教学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5):765-766.

[4]梁小凤.我国高校微课研究现状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37):301-302.

[5]刘改枝,蔡邦荣,关延彬.“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混合式教学新策略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77):182-183,194.

[6]谭思杰,邹菊,莫中成,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初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8):2562-2564.

[7]许冬明,牛松青,王伟,等.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4(27):86.

[8]范雅丽,张宏,姚玉英.微课在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制作与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9(3):238-239.

[9]吴莉,王昆华,何波,等.疫情期间基于思维导图结合微课的互联网+教育在影像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0(8):167-170.

猜你喜欢

网络教学平台
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THEOL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初探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对话式课堂建构与教学实践
试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分析如何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中医针灸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Moodle的国家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平台探讨与研究
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