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光温室芦笋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

2021-11-16徐为领

长江蔬菜 2021年19期
关键词:营养生长芦笋水溶

徐为领

导读:为生产高产高效绿色蔬菜芦笋,利用日光温室栽培,改雨养农业为康养农业,实现周年生产。该生产技术可提升芦笋产量和品质,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萧县种植芦笋历史久远,以前以露地栽培白笋为主,营养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害(特别是茎枯病)为害,到20世纪90年代,芦笋种植面积很小,濒临绝迹,且靠自然环境生产,生产周期长,产品收获期短,只能在春季收获1茬,产量低,效益低。为提高芦笋生产效益,从2016年开始根据芦笋生长习性,摸索出日光温室栽培模式,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优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芦笋的有效供给和种植效益,实现生态、绿色、高效周年生产,示范带动设施芦笋产业生态、高效、康养、可持续发展,实现周期短、采收期长、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日光温室芦笋233 hm2以上,芦笋成为当地一种高产、高效主导产业,被县政府列为重点发展“五彩农业”的其中“绿色”一彩。

萧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2 220~2 480 h,年均无霜期208.3天,完全能满足芦笋生长发育对光照的需要;年均降雨量811.2 mm,鉴于雨量四季分布不均的情况,建成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满足对水分的需求;地处黄泛冲积物平原,土层深厚,砂土、砂壤土居多,土层完全能满足芦笋生长发育的需要。

1 日光温室芦笋绿色生产栽培技术

1.1 育苗

①品种选择 选择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特别是芦笋嫩茎肥大整齐、颜色深绿、上下粗度一致、质地鲜嫩、不散花、笋头鳞片抱合紧密、开散较迟、畸形少和耐密、抗茎枯病等抗病能力强、适宜保护地栽培的品种。目前主要引进的是京科系列、鲁芦笋系列及部分进口品种等。

②育苗时间 1年2次育苗,上半年为早春棚内育苗,苗龄60~80天移栽到大棚,翌年早春收获。下半年为8月育苗,翌年3月移植到生产棚,年底收获。

③育苗方法 采用集中日光温棚育苗。育苗前,晒种2~3天,然后用45~50℃温水浸种10~15 min,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2 min杀菌,清水漂洗干净后,保湿放入25~28℃恒温箱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清水漂洗种子1~2次,待有20%~25%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催芽的同时在日光温室内备好育苗床(营养钵或穴盘)。为便于管理,一般苗床宽1.5 m,长度根据地况而定。整好畦,配好营养土(或育苗基质),并准备好营养钵(育苗盘)。

营养土的配制,每1 m3熟化细土掺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15~20 kg及适量辛硫磷颗粒。芦笋最适宜用营养钵育苗,因钵体较大,育出的苗大而整齐。将装满营养土的钵在畦内按行整齐排好、做到上齐下不齐,保证畦面平整,播前头天浇足水,每钵播1粒,播后覆细土,厚度1 cm,覆麦草保湿。采取穴盘育苗的,穴盘装好基质待播种。营养钵播种后要加强苗床管理,畦内温度控制在20~28℃,适期、适时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同时注意去草保湿,防高温、低温影响。移栽前通风炼苗。秋季育苗方法同上。

1.2 基地选择

应选择无大气污染,避开工、矿企业污水废气污染源,土壤和水源无重金属污染,灌排水方便,旱能浇、涝能排,具备芦笋绿色可持续生产能力,生态环境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两合土土壤地块。

1.3 定植

定植前,建好日光温室棚,棚长、宽根据土地长度情况而定,单体棚宽度一般为8 m,装好棚膜待用。为提高保温效果,也可以建设连体日光温室。

①定植前准备 芦笋生长年限较长,栽植1次可以收获10年左右,因此整地施肥是关键。定植前20天精细整地,整地时每667 m2施入充分腐熟有机肥3 000 kg,以充分腐熟羊粪最好,同时配施硫酸钾型复合肥50 kg,施肥后翻耕,耕深35~40 cm。耕翻整平后根据地形设置行向,按1.5 m行距作畦,在畦中间沿直线挖1条宽0.2~0.3 m、深0.25 m的定植沟,以利于芦笋栽植。

②定植时间 春季一般在5月,秋季一般在8月初,苗龄60~80天,苗高0.3 m左右,有3条以上分枝及7条以上地下贮藏根时定植。

③定植密度 为便于机械作业和保证产量,定植行距1.5 m、株距0.20 m,每667 m2定植2 200株左右。

④定植方法 大小苗分级栽植。在开好的定植沟中间沿直线将营养钵苗按地上茎萌生的生长方向定向栽植,缩短缓苗期。随挖穴随栽植,栽后覆土2~3 cm,定植后不要填平,可低于原地面5~7 cm,以利滴灌浇水保水。随着笋苗的生长,逐渐培土将定植沟填平,使栽苗深度保持在12 cm左右,然后逐渐培土成畦,畦宽1.2 m、高0.25~0.30 m,畦间沟宽0.3 m。

1.4 田间管理

①定植后田间管理 a.查苗补苗。 定植10天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密度。

b.水肥管理。及时安装好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带,以便及时浇水提苗,浇水下渗后覆土。小苗活棵后,视土壤墒情结合追肥适时浇水,以满足芦笋生长对水分的需求,生长季内保持土壤干湿交替。生长旺盛期结合人工除草,多次中耕培土,垄高12~15 cm,垄面整成略平拱形,棚头开挖排水沟,做到沟沟相通、沟渠相通,以便及时排水防涝。

幼苗进入正常生长期,适当追施速效提苗肥,可利用滴灌施入,也可穴施,一般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促进幼苗快速抽生地上茎。幼苗定植45天左右追第2次肥,每667 m2施芦笋专用硫酸钾复合水溶肥20 kg,以利盘根,增加鳞芽数量,为丰产打基础。整个生长季节需补充使用有机肥2次,随滴灌冲施绿色芦笋专用水溶肥3次以上,配施适量微量元素,水溶肥施用间隔期为20天以上,达到健壮生长目的。

②生产季的田间管理 a.集中采笋期的田间管理。1~4月为集中采笋期,在采笋期内,为提升地温,遇旱时适当滴灌,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60%以上,以满足新茎生长发育的需求。

b.采笋后的管理。4月底5月初,春季集中采笋期结束后,开始留母茎。芦笋将快速进入营养生长期,也是需肥、需水量较多时期,应加强肥、水供应。施肥以腐熟有机肥(大豆有机菌肥、充分腐熟羊粪)为主,每667 m2施2 000~3 000 kg。集中采笋结束后在畦内撒施有机肥,然后中耕、覆土。营养生长期内,随着滴灌浇水,配施芦笋专用肥,每667 m2用20 kg。

通过5~7月的营养生长,7月底8月初芦笋地上茎老化,要集中清棵换茎,继续保持营养生长。清棵后,因气温较高,芦笋生长茂盛,需水需肥较多,清棵后每667 m2施有机肥2 000 kg,中耕、培土,生长期间遇旱随滴灌浇水配施芦笋专用水溶肥。10月底,地上营养生长基本停止,但茎内营养开始倒流输送到地下根盘,因为生长在棚室内,地上休眠,地下根盘、鳞芽在生长,应适当调控肥水,促进地下生长,以利冬季鳞芽生长;11月待地上茎基本干枯,进行清棵,清洁田园,施有机肥,中耕、培土、作畦,套种羊肚菌。

整个营养生长期内视墒情及时滴灌浇水配施芦笋水溶肥。保证土壤含水量65%以上。

做好田间杂草防控(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除中耕除草外,可以采取行间覆盖麦草,每667 m2用150~200 kg,既可防草,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12月芦笋进入休眠期,为防干旱,滴灌一次硫酸钾型复合水溶肥和越冬水。

③疏枝打顶 营养生长期间茎叶生长繁茂,易造成田间密闭。为保证健康生长,株高应控制在1.2 m以下,以利于通风透光。生长旺盛期,应疏枝、打顶、打边心。为防止植株倒伏,建议行间安插支架,植株两边拉绳固定在支架上,防止植株倒伏,保证健壮生长。

2 设施栽培芦笋棚内温度控制

在冬季和早春芦笋正常采笋期间,棚内温度控制在15~30℃,棚内低于15℃及时封棚增温(多膜覆盖),高于30℃及时通风。夏季营养生长期间,避免棚内温度过高,及时放风,保证芦笋正常生长。

3 设施芦笋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

设施栽培由于是智能温、光、水、气控制,病虫害发生较少。生产中首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控技术,特别在营养生长期间如有少量虫害发生(如蓟马、白粉虱及夜蛾类虫害),以物理防治为主,主要采用棚外悬挂高、低空杀虫灯,棚内悬挂粘虫板(黄板、蓝板),安装使用灯诱、色诱、性诱等诱剂装置达到绿色综合防控。于大棚通风处安装防虫网。如虫口密度达到田间防治指标时,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如苦楝素、苦参碱、苏云金杆菌等防治。

4 采收

每年1~4月为清棵集中采笋期,也是采笋量最多的时期。5~10月为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期内留足母茎3~5个后,新生长出的嫩茎可以带棵采收夏笋、秋笋。

采笋主要是从根盘鳞芽长出的嫰茎,当嫰笋长出地面,直径在0.6 mm以上,长20~40 cm时,即可采笋。

5 经济效益分析

日光温室栽培,实现当年栽种当年见效,土地产出率大大提升,近年来效益凸显,其中全县设施栽培芦笋133.5 hm2,第1年内667 m2效益达3 000元以上,第2年进入丰产期,667 m2产量达2 000 kg以上,效益达20 000元以上,实现纯效益15 000元/667 m2以上。与露地芦笋相比,产量、效益增加3~5倍,效益明显提高。

猜你喜欢

营养生长芦笋水溶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切花菊优香不同生长阶段光合作用的变化
水溶肥生产工艺与技术
水溶肥标准修订即将启动
水溶肥磷酸二氢钾 你真的了解吗?
腐植酸水溶肥是水溶肥王冠上的明珠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不同配比菇渣基质对草莓植株营养生长的影响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