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笙演奏中呼吸的控制与运用研究

2021-11-14韩雪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7期
关键词:技巧运用

【摘要】笙的演奏形式包括伴奏、独奏、协奏、重奏等多种形式,笙演奏的旋律调式、调式变音、曲式、和声、转调及复调等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这给笙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笙演奏者必须选择正确的呼吸方式,把握好演奏时的气息,协调好呼吸的转换,为笙演奏提供持久的气息动力支撑。本文在分析笙演奏呼吸基本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笙演奏中增强呼吸的控制与运用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笙演奏;呼吸控制;技巧;运用

【中图分类号】J63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7-145-03

【本文著录格式】韩雪.笙演奏中呼吸的控制与运用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7):145-147.

笙,生也,像万物贯地而生,以袍为之,故曰鲍竿是也,其中空以受簧也。“笙”所代表的是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也蕴含着我国传统音乐的和谐观念。笙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簧管乐器,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我国音乐历史上不可或缺的民族乐器,是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效载体。[1]因此,研究“笙”演奏是学习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乐器的重要途径。深入研究有关笙演奏呼吸的控制与运用,意在通过辨析笙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呼吸时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笙演奏的呼吸技巧,提高笙演奏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一、笙演奏中呼吸的重要性

传统熟知的人的“呼吸”与音乐层面所指的“呼吸”,并不完全相同。传统生理上的“呼吸”是“生物机体和组织与周围环境气体交换的过程,它包括肺吸气和呼气动作的全过程,人和高等动物用肺呼吸,低等动物靠皮肤呼吸。”[2]而笙演奏过程中的“呼吸”则指的是,笙演奏者调动人体的腹部与呼吸器官相互协调,彼此照应形成呼气和吸气的动作,从而保持笙的发音动力,完成笙的演奏。笙演奏者呼气时,腹部呈现出向内收缩的状态,腹肌也处于绷紧状态,当吸气时,外部空气由呼吸器官进入人体内部,腹部呈现出鼓起的状态,膈肌收缩下降。

笙是气鸣簧管乐器,主要由斗、苗、簧三部分构成,这三个部分彼此相互协作,缺一不可。要想深入了解呼吸在笙演奏过程中的重要性,就必须从了解笙的发音开始。“笙的发音过程是气由笙嘴而入,通过气室使簧片产生振动,振动的声波形成气柱,这股带声波的气柱通过非常规范的苗子响眼时,与竹管产生共鸣,便会发出标准音高明亮而纯正的声音。”[3]在了解笙发音的基础上,便可以知晓呼吸的强弱是影响笙演奏效果的重要因素。倘若忽视呼吸气息的培养,盲目专注于提升笙演奏的技巧,则会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影响笙演奏者演奏技巧的进步。笙演奏过程中,呼吸的方式、呼吸的强弱、气息的运转等多种因素直接影响着笙演奏时的音质好坏,也会对笙演奏的音乐节奏产生影响。[4]。因此,笙演奏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声音的和谐衔接与转换,必须重视笙演奏者呼吸能力的培养。

二、笙演奏中呼吸的基本方法

(一)胸式呼吸法

胸腔呼吸法是笙演奏过程中呼吸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笙演奏者必须把握的基本方法。胸腔呼吸法,顾名思义,即需要依靠人体的胸腔来控制气息,在笙演奏者呼吸的过程中,胸部承担着大部分力量,胸部呼吸肌群是主要的发力点。在笙演奏者吸气时,人体横膈膜则是保持着稳定不动的状态,呈现出收缩紧张状态的则是人体腹肌,腹肌承担吸气时的压力,进而让胸腔尽可能保持到开阔的状态,从而实现吸气。当笙演奏者在呼气时,肩膀部位是下沉的,且呈现出放松的状态,人的呼气也是自然而出的。但在笙演奏的过程中,若是一直保持胸式呼吸法,则可能会压迫胸腔,并且横膈膜处于静止状态,也会影响吸气的程度,让吸气产生费力感,而呼气时也可能给胸腔造成疲惫感和压迫感,造成笙演奏者出现口腔内部疲劳,影响正确的发音。

(二)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与胸式呼吸法最大的区别在于,腹式呼吸法需要笙演奏者在呼吸时调动腹部呼吸肌群的力量,让腹部肌群能够发挥最大潜能,在呼吸的过程中也需要准确调动横膈膜参与到呼气或者吸气的动作中,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腹式呼吸法的效果。腹式呼吸法在呼气时,腹肌的肌肉群呈现紧张状态,向内收缩,腹腔容量随之减少,人体横膈膜呈现上升趋势,吸气时,人体器官呈现的状态与呼气时相反。腹式呼吸法优势在于能够借助人体胸肌的强大力量,灵活地运用气息,并且能够让气息保持活力和动力,气息灵活度也相对较高。笙演奏者在运用腹式呼吸法的过程中,不需要调动太多腹部和肩部的力量,但也需要腹部和肩部的配合。但胸部在腹式呼吸过程中所贡献的力量很少,胸腔控制气息能力不足,经常出现气息不够饱满的问题,也会出现笙演奏过程中气息不够均匀、气息续航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胸腹式呼吸法

胸腹式呼吸法兼具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的特点,也被称为全面控制性呼吸法,是一种以腹为主、胸为辅的呼吸方式。“胸腹式呼吸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自然结合的一种呼吸方法,通过口腔、喉腔、胸部、肺腔以及腹腔、横隔膜、呼吸肌肉等组织共同参与的一种有机的呼吸过程,它获得全身肌肉的联合能动性,并将胸腔和肌肉的压力和张力减少到最小程度,将胸腹的呼吸能量增强到最大值,为演奏者获得充沛、平稳且更易控制使用的呼吸能量。”[5]胸腹式呼吸法要求人体的每一个呼吸肌群保持在一个自然放松的状态,腹部肌群和胸部肌群互相配合达到和谐的运动状态。笙演奏者在运用胸腹式呼吸法时,人体的肺部是呈现出一个向外扩张的状态,即使是笙演奏者的吸气量已经达到了最大值的状态,但是人体的整体呼吸肌群也不会出现受力不均匀的状态,不会让人体的呼吸器官功能失衡,并且人体的呼吸肌群能够持久呈现出活力状态,不会轻易产生疲劳感。胸腹式呼吸法能够让笙演奏者保持均匀协调的呼吸,保证笙演奏者能够发出动人的声音。

三、笙演奏中呼吸的控制與运用策略

(一)呼吸基础能力的培养

1.加强长音训练

笙演奏者要想能够灵活控制和运用气息,必须要加强长音训练,长音训练是让笙演奏者掌握正确呼吸方式的基础性训练。长音训练重点锻炼笙演奏者的基础演奏能力,也是笙演奏者奠定良好呼吸基础条件的必经之路。如若笙演奏者忽视长音训练而直接开始吹奏笙,则可能会出现跑音、气息不稳、音色不佳等诸多问题。[6]因此,加强笙演奏者的长音训练是培养笙演奏基础能力的重要方式。加强长音训练要求笙演奏者二发音自始至终平直如一,如同一条直线,不能够出现上下抖动的情况,呼气和吸气发音要能够保持一致。在长音训练的过程中,笙演奏者也需要保持呼气与吸气的时间长度一致,保证呼气和吸气的状态稳定和谐。根据笙演奏者的个人情况,长音训练既可以只按着一个单音进行呼吸练习,也可以结合长音音阶练习曲进行练习。

2.锻炼好“丹田气”

作为笙演奏者,必须锻炼好自身的“丹田气”,“丹田气”是笙演奏者实现呼吸自由,提升演奏效果的重要保障。笙演奏者要想训练自身的“丹田气”,就必须认识“气沉丹田”与“丹田提气”这两个动作要领,这两个动作中的“沉”与“提”看似是相反的,矛盾的,但实际上,这两者是相互统一的矛盾体,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气沉丹田”要求笙演奏者气必须吸的深沉,也要把握“沉”的状态和程度,即要求笙演奏者感受丹田之所在,调动丹田的力量控制住吸入的气息,不能让吸入的气息四处窜动,进而根据演奏的现场需要,将气息遵循演奏节奏呼出。此时笙演奏者可能会出现小腹鼓胀的感觉,腰部仿佛也充满了力量,但此时需要笙演奏者调整好状态,不可任意腹部向人体前方倾斜。“丹田提气”要求笙演奏者吸气时尽可能地打开人体的两肋,保持身体绷紧的感觉,在呼气时,要能够让演奏者的胸腔尽可能处于抬起的状态,为了能够让笙演奏者真正感受“抬起”的感觉,也可以在双手中置入重物,从而更好地感觉胸廓抬起的状态。

笙演奏者在训练“丹田气”的过程中,要注意个人的体态,保持上半身自然挺直,头部端正的状态,这样能够让演奏者的气息更加自然和流畅。笙演奏者在吸气时,注意自然放松腹部,保持肺部的扩张,当气息进入人体之中,人体横膈膜呈现出向下收缩的状态,并且人的两肋也处于开放的状态,气息自然而然能够进入肺部。这个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气息的力量,这种感觉可以称之为“气沉丹田”。当笙演奏者进行呼气时,帮助人体进行吸气的肌肉群也不能够放松,需要保持一种紧张和用力的状态,配合呼气的动作。当腹部呈现出向里收紧的状态,与横膈膜持续收缩形成一股下顶上压的控制力量,可以称之为“腹压”。笙演奏者可以灵活调整腹压,准确把握呼出的气息,让气息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自然呼出。这个过程中笙演奏者可能会出现“向上提”和“向下坐”的感觉,这也可以称之为“丹田提气”。锻炼好“丹田气”要求笙演奏者不能急功近利,要遵循循序渐进之道,将“沉”与“提”更好地协调起来,融入笙演奏者的呼吸过程中,提升笙演奏者运用“丹田气”的能力。

3.把握换气方法

笙演奏者要够吹奏出沁入人心的声音,就需要控制好自己的呼吸,也就是说,必须能够灵活运用笙演奏过程当中的呼气与吸气,真正控制气的流动。因此,就必须要求笙演奏者把握换气的方法。换气十分考验笙演奏者的基本呼吸能力和临时应变能力,换气的可能性有很多种,但大多数情况下,换气是为了能够让笙演奏过程中呈现出一个音质动人的表演状态。笙演奏者在换气的过程中,既可以选择在两个乐句子之间进行换气,在两个乐句之间换气是为了能够促进乐句的协调性,保持演奏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也可以选择在乐曲自然间隔的空隙进行换气,这个过程换气会相对比较容易和自然,不会对整体演奏产生影响。但是,为了能够延续上一乐節的感情状态,笙演奏者往往用音断气连,乐停韵存的吹奏方法,实现完美流畅的演奏效果。笙演奏者选择换气这一动作,既是为了能够配合乐曲的节拍和旋律,保证乐曲的协调和流畅,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传递乐曲的情感,通过呼气和吸气的转换,观众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跌宕起伏,以及隐藏在笙演奏背后的情感,从而能够提升笙演奏的声乐表现力,增强笙演奏的艺术感染力。

(二)灵活运用呼吸的技巧

笙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历经沧桑,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从远古时期发展至今的笙,其所改变的不仅是为谁演奏,其本身的制作和样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扩音笙、加键笙、键笙、排笙、抱笙等无一不是笙的样式。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笙,也有不同的演奏技巧,但归根结底,所谓演奏技巧,无非是指法技巧和口内技巧。口内技巧无不外乎是讨论如何灵活运用呼吸,本文所讲的控制与运用呼吸的策略,亦是遵循口内技巧之路,试图探讨有关笙演奏呼吸的技巧。但呼吸技巧囊括众多,无法一一叙述,遂以气颤音呼吸技巧为例,研究笙演奏呼吸的技巧。所谓气颤音,是笙演奏者利用自身颤动的气息,使笙发出波浪音,具体来说是笙演奏者利用人体呼吸通道或呼吸肌肉的某个部位的颤动,迫使呼吸气流作相应的波动,鼓动簧舌发出的声音。

1.唇齿颤音

笙演奏者把握唇齿颤音的技巧,首先需要掌握训练唇部与牙齿之间的配合度,要求演奏者能够迅速地保持唇部与牙齿之间的上下张合的状态,能够让呼吸的气息自然流动和交替流动,流动的气息强弱变化有序,能够实现气流鼓动簧舌,从而发出唇齿颤音。在这个过程中,笙演奏者要保持高度清醒的状态,避免因为精神恍惚而导致上下牙齿碰撞的情况,从而影响笙的音质纯净度。同时,也要求笙演奏者保持呼吸的平稳,避免过急过缓的呼吸影响演奏的旋律和节奏。

2.舌颤音

舌颤音,依靠舌的颤动引发气流变化,进而导致气流波动产生声音。笙演奏者在学习舌颤音的过程中,需要将舌头保持在弹吐的状态,完成连续吐音的动作。笙演奏者训练舌颤音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在气息吸入或呼出时,舌尖保持微微上翘的状态,演奏者要用心感受舌尖碰撞硬腭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方式演奏者能够深入地感受舌颤音发生时舌头所处的位置及状态,能够帮助笙演奏者更好地把握舌颤音的呼吸技巧。

3.喉颤音

喉颤音,是指通过喉腔周围的神经颤动产生气流波动,从而形成的声音。[7]笙演奏者在吹奏笙的过程中,笙发出乐声的时候,人的喉部也同时会连续发出轻微的咳嗽声。笙演奏者在运用喉颤音技巧时,应根据现实乐曲的情况而定,喉部颤动的频率和速度应该随着乐曲的情感变化而有所变化。笙演奏者在训练喉颤音的过程中,应该保持气息处于稳定状态,喉部颤动也需要保持均匀和协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喉颤音的音乐效果。

4.腹颤音

腹颤音,“是小腹肌肉通过收缩与扩张进行连续作业,在呼吸的运用中,气流在进行快节奏的循环变化,进而将笙乐器中的换片通过震动发出波浪音。”[8]腹颤音难度较高,对笙演奏者的基本功要求也比较高,要求笙演奏者能够灵活运用腹部式呼吸法,能够掌握“丹田气”的精髓,从而实现理想的腹颤音。笙演奏者在训腹颤音的过程中,要严格掌握小腹的状态,加强对小腹的控制,让小腹肌肉能够灵活地配合气息流动,从而能够真正感受到腹颤音。

四、结语

笙演奏过程中,呼吸的作用不言而喻,灵活地控制和运用呼吸,是笙演奏者需要为之努力的方向。把握呼吸的技巧,是提升笙演奏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笙演奏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助力。不同的笙演奏者对呼吸的感受不同,所使用的技巧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此,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灵活掌握呼吸的技巧。

参考文献:

[1]姜勇.笙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20(9):41.

[2]中國社会科学院词典编辑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30.

[3]宋扬.笙演奏中呼吸的研究及教学实践[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1:3-4.

[4]赵柏鑫.笙演奏技巧赏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7(3):117-118.

[5]宋扬.笙演奏中呼吸的研究及教学实践[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1:5-8.

[6]刘可可.笙的演奏及其制作[J].黄河之声,2020(13):18-19.

[7]罗乐.笙演奏中的呼吸及演奏技巧研究[J].文化月刊,2019(8):158-159.

[8]赵柏鑫.笙演奏中呼吸的研究及教学实践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5(12):186.

作者简介:韩雪(1985-),女,吉林长春,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笙演奏表演方向。

猜你喜欢

技巧运用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因式分解常用变换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