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这样记录世界
——浅谈《魅力世界》系列纪录片

2021-11-14吴小满

戏剧之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体量肯尼亚纪录

吴小满,李 欣

(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 北京 100000;2.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一、《魅力世界》系列的诞生背景

2006年,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制作了时长为102 分钟的纪录片《Discovery Atlas:China Revealed》。在影片的开头描述了这样一个中国:中国具有千年的文明,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预测,中国将在20 年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现已经消费了全球三分之一的钢铁和近一半的混凝土,每分钟燃烧2500 吨煤炭、2400 万瓦电力、21 万加仑石油。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我们需要在三十年内寻找到下一个星球才能满足中国的增长需要。两年后,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了一部体量为六集的纪录片《Wild China》,在序篇中表明了影片观察中国的角度:我们的旅程,从这些动人的细节开始,穿越无数造化的奇境,无数生命的过程,寻求震撼人心的答案。在这里,生生不息的人们与万物生灵相互依存,创造生活的经典,带来天人合一的美丽中国。这是继安东尼奥尼的《中国》之后,又两部由外国人记录中国的影片,他们在记录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有着对当下的思考。

我们惊讶地发现,早在1996 年,英国广播公司就已经开始了“Wild”系列纪录片的创作,在《Wild China》之前已有《Wild Australia:The Edge》(1996)《Wild India》(1997)《Wild South America》(2000)《Wild Africa》(2001)等作品。同时,美国探索频道在完成《Discovery Atlas:China Revealed》后也没有停下探索世界的脚步,先后创作了《Discovery Atlas:Italy Revealed》《Discovery Atlas:Brazil Revealed》和《Discovery Atlas:India Revealed》等。这两部系列纪录片制作精良,在世界范围内收获极高的收视率和美誉度,这带给国内纪录片人一个思考,中国人什么时候也可以用自己的视角去记录世界呢?

二、《魅力世界》系列诞生

2011 年,中央电视台成立了一个新频道——CCTV9纪录频道。纪录频道的规划顾问胡智锋给频道提出了两个目标——国际化和市场化。同年,应肯尼亚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前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进行访问。由此,在纪录频道创立初期第一批立项的众多选题中,规划了一个名为《魅力肯尼亚》的选题。《魅力肯尼亚》首播于2012 年1 月6 日,分《大地的呼吸》《部族的图腾》和《都市的脉搏》三集,每集约25 分钟,展示肯尼亚的自然风光、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

《魅力肯尼亚》并不是一部单独的作品,在其推出之后,央视纪录频道迅速策划了《魅力斯洛文尼亚》(2012)《魅力印度尼西亚》(2013)《魅力希腊》(2013)三部同类型纪录片,体量为每部3-4 集,每集约25 分钟。2014 年,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刘云山同志还出席了《魅力葡萄牙》的开机仪式,这是中国国家重要领导首次出席央视纪录频道的海外开机仪式。至此,央视纪录频道逐渐打造出《魅力世界》的品牌,明确了“以中国视角、世界故事为创作原则,用中国人的视角讲述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故事,寻找和体现具有普世价值的情感共鸣点,并逐步打造成中央电视台国际合作及传播的文化品牌”的定位。截至2021 年3 月,《魅力世界》系列已经记录了肯尼亚、斯洛文尼亚、印度尼西亚、希腊、巴巴多斯、马尔代夫、斯里兰卡、葡萄牙、丹麦、津巴布韦、爱尔兰、新西兰、柬埔寨、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阿根廷、智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共十九个国家。

三、创作模式及问题

《魅力世界》发展的近十年中,已经培养出一定规模的观众,同时也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节目模式。形成有品牌效应的节目,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市场的接纳,但经历了近十年的演变,《魅力世界》在创作模式上仍旧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体量限制

根据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设定,大部分重点纪录片都有较长的单集时长,保障创作者的创作空间,以深入探讨某段历史或某种现象,这样的重点节目一般都会凭借较大的节目体量积累宣传周期和收视口碑。如纪录片《故宫》共12 集,每集约50 分钟;《舌尖上的中国》全三季共23 集,每集约50 分钟。其中《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破例采用周播的模式,形成了长达两个月的舆论发酵期。但50 分钟时长的纪录片也要求观众具有持续的收看时间和注意力,考虑到操作成本和观众对外国题材信息的接收能力,《魅力世界》系列项目在一开始就设定为25 分钟的体量,一般也不超过四集,这样的节目体量设定从一开始持续到现在。这种规模设定,决定了《魅力世界》系列纪录片很难取得节目体量上的优势,更加难以获得长周期宣发和收视发酵等红利。

(二)主题同质化

根据中央电视台对《魅力世界》系列的定位——“用中国人的视角讲述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故事”,纪录片呈现出的必然是一个国家宏观的样貌。在此要求下,《魅力世界》系列创作者可以选择的创作方式并不多,“以主题带动故事”成为最有效的途径。如《魅力肯尼亚》分《大地的呼吸》《部族的图腾》《都市的脉搏》三集,分别从自然资源、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三个方面进行展示;《魅力葡萄牙》分《世界的尽头》《燃烧的生命》《舌尖的旅行》三集,展现了葡萄牙的海洋属性、竞技精神与地理美食;《魅力阿根廷》分《自然的印记》《绚丽人生》《眷顾之地》《五月的太阳》四集,从自然景观、多彩文化、地理资源和民族交融四个角度出发,展现阿根廷的独特魅力。以上三部作品分别创作于《魅力世界》系列的前、中、后三个阶段,不难看出,创作者对不同国家的表现手法虽然各有侧重,但在主题的选择方面是趋同的。

纵观该系列迄今为止的全部作品,可见创作者在主题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三个领域:第一是自然领域,包括地理环境、野生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第二是传统文化领域,包括饮食、信仰、手工艺等;第三是人类活动领域,包括体育、极限运动、竞技等。高度重合的主题选择无疑使《魅力世界》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纪录频道也确实将此系列作为培养年轻导演的途径之一。但主题选择的模式化对艺术水准的提升无疑是不利的。创作者难以跳出既定的创作模式,观众很容易觉察到该系列存在的“套路”。

(三)内容泛而不精

因为节目宏观主题和时长的限制,创作者以描绘群像的形式来呈现主题,整体表现为“大主题多个小故事”的节目样态。多个故事带来的大量案例为观众提供旅游资讯和消费指导,但“泛而不精”的结构在今天看来值得商榷。2000 年后,中国媒体类纪录片与世界接轨,培养出了一批纪录片“资深”观众。他们常年收看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探索频道和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优秀纪录片,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品质要求,《魅力世界》系列纪录片显然难以满足这些观众的口味。站在创作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节目样态难以承载创作者的创作欲望。在《魅力柬埔寨》(2018)第一集《神界与人间》中,创作者通过一位嘟嘟车司机串联起了吴哥窟的几个重要遗址,在拍摄过程中意外勾连出了吴哥窟有着大量失学儿童的社会现实问题,但由于篇幅和主题的限制,创作者无法展开讲述。此外,在讲述巴戎寺的段落中,创作者考察到在吴哥王朝的历史中有过一段宗教改革带来的贵族清洗时期,这段历史也由于上述原因省略了。

笔者认为,《魅力世界》系列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应在保留主题的前提下缩减案例,留出足够的篇幅讲更具深度的故事。节目应该追求英国广播公司“Wild”系列的专业性,而非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 Atlas”系列的全面性。

(四)受众的变化

从《魅力世界》系列的第一部作品《魅力肯尼亚》开始,节目就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海内外两个平台播出,但创作者在创作流程上更多地以国内收视为重心。现今,纪录频道已经逐渐成长为国际一流的纪录片制作与播出平台,创作者的受众视野应该在全球范围而不应局限于中国。在《魅力世界》系列的创作中,存在着大量的中国人在外国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有利于突出两国的友谊,有一定的外宣价值,但是否为国外受众喜闻乐见是值得探讨的。

四、结语

《魅力世界》系列是中国人以纪录片的形式系统地观察世界、解读世界的一次尝试,它依然是一个年轻的纪录片节目,也有着成为稳定的节目形态的机会。在规划、创作和推广上,《魅力世界》系列如何做得更好,是政策制定者和项目创作者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胡智锋(1965-),现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时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②央视网.《魅力世界》系列纪录片专场.http://jishi.cntv.cn/special/mlsj/index.shtml.

③《故宫》播出于2005 年,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制作,总导演周兵、徐欢。

④《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于2012 年,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前两季总导演为陈晓卿,第三季为刘鸿彦。

⑤《魅力世界》系列标准体量在三至四集,此外存在两集的情况如《魅力瓦努阿图》和《魅力巴布亚新几内亚》。

猜你喜欢

体量肯尼亚纪录
肯尼亚的奇妙探险
砳建筑:在“鹅卵石”体量中实现绿色节能办公
走进肯尼亚,拥抱大自然
超长无缝钢结构在超大体量工程中的应用
大选登记
《科教·纪录》
为肯尼亚贫民窟儿童“造梦”
打造体量感的裤装2016春夏女裤流行前瞻
导语:小体量的大道理
中国刷新一箭多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