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歌剧《再别康桥》中林徽因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

2021-11-14张怀月

戏剧之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婚姻观金岳霖

张怀月

(安徽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一、女性主体意识与林徽因

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主要包括自主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四个内容。中国第一个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的人可以说是洪秀全。早在太平天国时期,他便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女子裹足,认为女性也可以均分土地。遗憾的是,这并没能改变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之起源于欧洲启蒙运动的西方女权运动,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晚了一百多年,由于当时中国的闭关锁国,西方的女权运动并没能蔓延到中国,直到二十世纪初的五四运动,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妇女解放运动得以真正拉开序幕。

二十世纪初,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师林徽因,悄然降生于杭州。祖父林孝恂是文学侍从中的优秀人才,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父亲林长民留学于日本,回国后创办了政法学校。虽然家境优渥、天资聪颖,但是林徽因的童年并不幸福。父亲林长民学富五车、儒雅风流,而母亲何雪媛却只是一个普通的富家女,既没文化也不善料理家务,因此林徽因从小就知道父亲厌恶母亲。后来父亲的第三任妻子到来后,她和母亲更是被赶到了凄凉的后院居住,林徽因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不过虽然母亲不受待见,但是聪慧乖巧的林徽因却深受父亲的喜爱。正是因为生活在这样一个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大家庭中,林徽因从小就深深体会到人情冷暖,下定决心潜心修学,做一个强大的人,女性主体意识在她体内得以萌芽。

林徽因恰恰也生活在中国女性主体意识真正觉醒的年代里。在那个时局动荡不安、新旧思想冲突激烈的年代里,她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和爱情婚姻自由,并渐渐磨练出自己新时代进步女性独特的、固有的女性意识。

二、歌剧《再别康桥》

国内第一部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名字采用自徐志摩的同名诗,由陈蔚编剧并导演、周雪石作曲,取材、改编于经济文化和思想迅速发展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演绎了发生在几位知识分子之间关于情感和理智、现实和理想的精彩故事。歌剧运用了倒叙的手法,由暮年的哲学家金岳霖在林徽因墓前对她的“灵”表述的绅士之爱拉开剧幕,以徐志摩的意外离世结束。歌剧塑造了一个独立自主、感性又理智的林徽因。在面对不同人物时,林徽因是以不同的形象出现的,不同的形象反映出了林徽因身上不同的女性主体意识。本文试从几个角色的台词、歌词来具体分析该形象分别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

三、歌剧《再别康桥》中林徽因身上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

(一)自主意识

歌剧第一幕“墓地游吟”中林徽因的灵魂化身为她年轻时的模样,面对为了她终身未娶的老年金岳霖,她诵出了金岳霖送她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对于这首寄托着思念的挽联,林徽因回应道“我欢喜,我开心,因为这是爱的赞颂”,念的时候她特意加重了“爱”字。这证明林徽因内心十分明白金岳霖对她这份低调而沉默的爱。随后林徽因吟唱出自己的诗歌《灵感》,她唱到“此刻像风在摇动着我”,说明她对于金岳霖的这份绅士的感情是动摇过的。但是对于她来说,金岳霖只是一位能够欣赏她的朋友而不是适合结婚的人。林徽因的一生总是理性至上,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感情世界里,林徽因仍然能保持理性、不将就、不迎合他人,体现了她自由支配自身一切活动的强烈的自主意识。

(二)竞争意识

紧接着进入“天坛同台”部分,林徽因用银铃般的声音羞涩地呼唤着梁思成,字字透露着她对他的爱慕之情。梁思成借金岳霖的话“林下美人”来夸赞林徽因,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爱意。林徽因面对着他的示爱,表现出了少女娇羞却又不似一般女子的一面,她反驳道:“什么美人不美人的,好像一个女孩子没有什么事可以做似的!”直观地表现了她在乱世之中冲破封建旧思想的牢笼,反对束缚依赖和随波逐流的一种积极竞争意识。出身名门望族又生得如花似玉,本来她可以选择像大多数传统女性一样相夫教子,过着锦衣玉食、安安稳稳的日子,但是她拒绝将自己束缚在“男人背后”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尽管她身为女子,她一样有很多事可以做。林徽因敢于承担、敢于竞争,不断挖掘自我、提高自我,她这种积极的竞争意识为她今后在建筑学获得巨大成就做了铺垫。

(三)女性主体意识下的婚姻观

梁思成让林徽因与他一同去美国读建筑,他说到“灵性在砖墙中融汇,门窗反射出神的光辉”,林徽因也提高音量、充满期待地复述了这句话。这说明她与梁思成志趣相投,也暗示了她选择他作为配偶的原因,体现了她进步的女性婚姻观。一首《天高地迥》表达了两人对做“中国的建筑师”的憧憬。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中国过寿时受徐志摩的委托,希望林徽因能给徐志摩机会,但是林徽因回绝道“尊敬的长者,请不要再分裂我的心”,这反映了比起令她心动的浪漫大诗人徐志摩,她更清楚明白与她志趣相投的梁思成才是人生归宿。共同的人生理想将梁林两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林徽因尽管不止一次的为徐志摩动摇内心,但是她清楚的明白,徐志摩爱的只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这就是林徽因不同于一般女子的理智与智慧。在中国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女性意识边缘化,包办婚姻是主流。在婚恋关系中,没有人关心婚姻双方是否愿意,更不用说去关心婚姻双方是否相爱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女性解放和婚姻自由成为热门话题,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在现实生活中,门当户对、媒妁之言传统旧婚姻思想仍未改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她仍能坚定地选择梁思成,更能体现出她进步的婚姻观。婚姻的基础关键还是要性情相投、两情相悦。这样的婚姻观即使在现如今的社会也是一样具有指导意义的。

(四)进取意识

在“沉沦上海”这一幕里,虽然没有林徽因的出场,但是歌剧刻画的第二女主人公陆小曼奢华堕落的形象与她新时代独立、上进的女性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陆小曼在灯红酒绿中神情恍惚,酩酊大醉。一首《旋转中忘记一切》唱出了她消融的意志,表现出了一个为爱而消沉的堕落女性形象。因为爱情的背叛而迷失自我,这与林徽因的理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凸显出林徽因高洁、矜持的形象和女性的自主意识和进取意识。歌剧不仅从陆小曼身上侧面烘托出她的进取意识,第二幕里林徽因与梁思成共同憧憬“做中国的建筑师”,反映了她自觉承担起社会所赋予的责任,也体现了她的进取意识。历史上的林徽因将毕生所学奉献给祖国,与丈夫一起为中国建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她自主肩负起发展中国建筑学专业的责任,颠覆了传统社会男人才是社会主体的封建观念。陆小曼身上体现的是几千年男优女劣的传统观念下不少女性的自我萎缩、妄自菲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林徽因身上体现的则是为实现自我而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

(五)创新意识

在双清重逢那一幕中,胡适去探望养病中的林徽因时带去了志摩的诗集,同时也带去了他的嘱托:先养病后写诗。林徽因答道“我如果不养病,怕也没有机会写诗”。此时的她因为常年发掘测评古建筑、四处奔波而身体病弱。尽管身体孱弱,她仍不忘诗歌和小说的创作。此刻的她突破了自己原有的建筑学家身份,是诗人,是文学家。她对自身的超越体现了女性的创新意识,她敢于承担起社会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在事业和追求中获得自己独立的精神和个性。她不仅是中国杰出的建筑学家,也是出色的诗人、文学家。香山的《一首桃花》,描绘了一位顾盼生姿的女子,写尽桃花的袅娜烂漫之态,犹如她的一生,挣开束缚,如桃花盛开般绚烂。

四、结语

新中国成立后,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妇女解放运动进入新阶段,我国的宪法以及相关法律都贯彻了男女平等的原则,我国妇女的地位有了根本的提升。但是放眼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由于历史上一些根深蒂固的原因,男女之间的地位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实际上,都与法律为妇女贯彻的平等原则相脱轨。在现实中,仍有部分男性忽视女性主体的客观存在意义,甚至有部分女性仍然觉得自己依附于男性是理所当然的。在婚姻中,男性忙于工作因此妇女为了照顾孩子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事业。在这样的流量时代不乏存在一部分迷失自我的女人,打开某些短视频软件,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些衣着打扮裸露的女主播。她们通过精致的妆容与妩媚的身材来吸引着大众的目光。打开她们的主页,则会惊奇地发现她们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个软件上,通过直播靠观众打赏赚钱。她们为了迎合部分人的低级审美而时刻改变自己,或许她们会成为成功的女主播、女网红,但是她们终究失去了自我。只有男性主动尊重女性的主体地位,并且女性在自我意识上认同自己、发掘自己的潜能并奉献于社会时,女性的主体意识才能真正地得以显现。

林徽因是一个独立自主、成长中的女性,是现代中国女性独立意识觉醒与逐渐走向成熟的代表女性之一。在那样感情复杂的年代中,她能坚定地选择志趣相投的梁思成,体现了她的自主意识和先进的婚姻观。在大多数女性选择生活在男人背后的时代中,她与梁思成一同赴美求学,敢于追求她成为“中国的建筑师”的梦想,体现了她的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实现她的建筑师梦之后,她又超越了自己原有建筑师身份,成为一名出色的诗人、文学家,体现了她的创新意识。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具有先进女性主体意识的林徽因。她身上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不仅在那个年代是先进的,即使放到现在,对当代女性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祖嘉合:《试论女性的主体意识》,《妇女研究论丛》,1999 年第2 期。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婚姻观金岳霖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论金岳霖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理路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较真的金岳霖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
《雨巷》与《再别康桥》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