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肢体剧中女性角色的塑造
——以《都市梦游者的沉默》为例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梦游者都市肢体

范 凌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在众多的戏剧种类中,每部戏剧中都会有大大小小的角色分配,其中女性角色在每一部戏剧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女性角色在大多数戏剧中往往成为映衬或是边缘性的人物,这一现象不全是因为剧情需要,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封建社会对女性持有的负面态度与偏见。历史发展到近现代,由于社会文明的发展,女性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代表,而是可以和男性角色平起平坐,因而在众多的戏剧作品中上演了一幕幕女性角色的崛起之路。本文便是以肢体剧《都市梦游者的沉默》为例,分析了其中塑造女性角色的普遍规律。

一、浅谈肢体剧

目前肢体剧是较为火热的一种表演形式,在国外备受追捧,国内也掀起了一股观赏肢体剧的热潮,不断地涌现有关肢体剧的新剧目,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肢体剧引领着话剧的新时尚,《都市梦游者的沉默》这一作品即是肢体剧的典型,那么肢体剧到底有着怎样的艺术魅力呢?

(一)何为肢体剧

肢体剧,又可以称为形体戏剧、身体剧场。它用于描述所有那些通过基本的身体手段来叙事的表演形式。目前有多种不同的表演流派都会称自己是“肢体戏剧”。肢体剧综合哑剧和默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成,肢体剧和哑剧有着共同的表演特点即“以肢体动作取代语言”,但又有默剧的精神面貌,以及我们的姿势、脸孔、步伐、手臂或是身体上任何部位所显示出来的动作和表情。这就是我们人类的身体语言,就是哑剧中强调的身体语言。肢体剧不同于哑剧的一味地搞笑扮丑,而是加入有思想高度的内涵,这就与默剧相契合,考验演员彼此在配合上的默契度,进而传达深层次的精神故事。

(二)国外肢体剧

1.国外肢体剧的起源

肢体剧源于国外,但它的起源杂糅了多种艺术形式。他既像哑剧又像默剧,早在公元前3 世纪的罗马就已经开始有类似纯肢体演出,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也渐渐沉寂。英国和法国延续了这一肢体表演,到了十五世纪又出现类似的新剧种,并开始在意大利盛行。到了十九世纪末,融合舞美、道具、灯光等元素,肢体剧的雏形渐渐显现,又一个传统开始于法国大师艾蒂安·德克鲁斯(Etienne Decroux)(此人是形体哑剧之父)。而现代肢体戏剧,则又源于意大利的即兴喜剧。

2.国外肢体剧的发展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肢体剧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不再是为了取悦人们而表演,之后加入了诸多元素,比如舞蹈元素等。进入东方之后,其吸取日本能剧中的精华,创建了舞踏,将能剧中的图像、意象和形体性进行融合。

肢体剧在现在的国外市场可谓颇为火热。据不完全统计,在比利时肢体剧被当做“国剧”备受国民追捧。尤其是在国外的各种戏剧节上,越来越多的肢体剧进入人们的眼帘。在肢体剧的基础之上,表演者进行了很多的创新,不仅是简简单单利用音效和舞美设计,而是融入了更新潮的戏剧手法,例如爱丁堡戏剧节上就不断涌现新形式的肢体剧,正在全球演绎。

(三)国内肢体剧

追溯肢体剧在中国的发端,还可以从我们古典的戏曲中寻找到点滴痕迹。尤其是戏曲中的身段,这就是传达给观众的肢体语言,但称不上是真正的肢体戏剧。据坊间传闻真正的肢体剧还是由上海传至国内,因为上海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对接受海外思想文化可谓近水楼台。在2011 年,由爱丁堡戏剧节的演出团队带来的肢体剧表演,使得肢体戏剧在国内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现在的肢体戏剧更是融合了多种方式并得以在国内的舞台上展现魅力。

(四)国内外肢体剧的对比

国外的肢体剧早就融入了舞蹈元素、杂耍等元素,现在则采用更加多样的元素进行演出,从杂耍剧情的编排到演员的肢体训练都尤为创新。国内肢体剧由于传入年限的关系,现在也融入了舞蹈元素,戏曲元素,融合了多种中国元素进行表演展示。

根据肢体剧的定义,不难推知《都市梦游者的沉默》中有大量肢体语言的表达,舞蹈元素的融入,极简的语言表达,符合肢体剧基本的演出方式,因而《都是梦游者的沉默》是典型的肢体剧。

二、肢体剧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女性角色在任何一个戏剧舞台上都会有重要的份量,女性角色不再仅仅是此前观众心目中的好女人和坏女人的形象,不同女性角色的人物性格和人物细节都是勾勒女性角色的重要方面,为了让观众对女性角色留下深刻印象,对女性角色深入分析至关重要。

(一)剧本分析

分析剧本理应是所有话剧排练最开始着手的工作,从剧本中能够找到话剧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通过分析剧本能够帮助创作者了解这个话剧,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1.文本分析

肢体剧《都是梦游者的沉默》描述的是在都市中追寻梦想的一群人,因追梦而变得沉默,因梦碎而归于沉默。沉默,既是都市中黑暗不堪的一面,也是面对梦想被迫妥协的一面。

2.台词分析

文本台词1:人的一生,究竟要把多少秘密隐藏起来,才能好好过日子,究竟需要多少谎言,才足以让我们活下去。文本台词2:也许,城市跟人一样,究竟需要多少谎言,才能拼凑一个城市,究竟要藏起多少真相,城市才能正常运作。这一台词片段道出了肢体剧《都市梦游者的沉默》的主题思想,追逐梦想的这一群体,到都市中追逐梦想的同时,因为追逐梦想的代价而归于沉默,因为没有梦想而迫于沉默,因为人生在世有比梦想更重要的东西而选择沉默。最后由向往都市的追梦者变为都市中沉默的梦游者,失去灵魂进而沦为机器人。

(二)结构分析

结构是每个作品的重要元素与必要构件,剖析清楚结构才能分析人物,对结构的分析要从多方面展开。

1.戏剧结构

戏剧结构的样式主要分为三种:开放式结构,锁闭式结构和人物展览式结构。锁闭式结构,就是选取某一段情节,随后进行整个篇幅故事的叙述。人物展览式结构,就是人物众多,像电影一样不停地展示。开放式结构,就是将文本中的戏剧情节,原原本本地搬到舞台上进行展现,而肢体剧《都市梦游者的沉默》就是典型的开放式结构,可以将其中的故事情节、结局等搬上舞台加以展现。

2.戏剧结构的形态

戏剧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起、承、转、合”,中国传统编剧理论要求达到“凤头、猪肚、豹尾”的境界。肢体剧《都市梦游者的沉默》由男性角色的诉说开场,但是语言和形体简洁,紧接着所谓的“凤头”即女性角色采用大量的肢体表演吸引观众,节奏较快。随即节奏放慢,男性角色开始用肢体语言描述其生活并辅以音效,梦想与现实的纠结便是“转”,男性角色内心的挣扎引出文本的“高潮”。最后,男性角色失去初心沦为“机器人”和女性角色一样成为都市中的沉默者。

3.台词案例分析文本台词片段:

台词:自从我没有了梦,城里就没有了风。

台词:我看见一个又一个的泡沫停留在空中,里面困着一个又一个人。

台词:也有些时候,同一个泡沫里,住着一对情侣、一个家庭或一群人。

台词:有些人最终发现,泡沫原来是由藏在地下的巨大机器创造出来的。

台词:通过城市中不同地方的大型通风管道散布到每一个角落。

台词:有些人的泡沫破了,就急于抓住另一个躲进去。台词:有时我悄悄地把头从泡沫中探出来,又静静地缩回去。

这便是最后结束的台词片段,这就是“豹尾”中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台词片段,表达了文本主题和中心思想,在繁华的都市因为没有了梦想便不再是都市的梦游者,每个人都住在属于自己的一方狭小的天地,终究如梦幻泡影,归于沉默地活着。

(三)女性角色的塑造

在传统的观念里,男性角色的价值会比女性角色的价值更为突出,然而女性角色在任何一部戏剧创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女性角色的塑造更加细腻,在此基础上展现在戏剧舞台上。拿到文本首先我们需要认真了解故事,深入故事情节及其矛盾,了解文本背景想要表达的深刻含义,以及领悟剧中女性角色的性格、气质、心理活动,表演者则需要根据人物设定的目标进行表演,塑造具体形象。

1.分析人物性格

以肢体剧《都市梦游者的沉默》中女性角色为例,文本中她36 岁,14 年相关的工作经验,在一家公司的人事部工作,有独立落地窗户的办公室,每天会遇到各个部门转来的投诉,朝九晚五,喝着咖啡整理文件,一个被社会打磨得趋于平面的形象,失去了自己的性格,没有了梦想,没有了追求,最终沦落为都市的沉默者,如同机器人一般地工作着。

2.塑造人物的形象

文本中设定的女性角色是36 岁的年纪,是个成功的女白领,有家庭,一身正装,干净利落,没有女孩儿的青涩而更多的是女性的成熟韵味。从外形塑造上来看,选择的人物服装为一套黑色职业装,盘发干净利落,无装饰品。

3.女性角色台词片段分析

台词:38 岁育有一儿一女,自由工作者,你的要求非常清楚,可以说一下你离职的原因是什么吗?档案里面的人,每一个人都差不多,没有谁是独一无二的,也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包括我在内。26 岁,4 年工作经验,喜欢刺激和挑战,你期待你可以有什么样的成就啊?五年或十年以后,你觉得你会有怎么样的发展和生活呢?千篇一律,每一个人都差不多,每一个人想要的都差不多。36 岁,十四年的相关工作经验。

从展现人物内心来说,这个人物的情感被压抑住,生活中也只有工作,但是她又渴望拥有梦想,她知道自己千篇一律地活着却又无奈地活着,从台词中就能看出她自我的反省和无奈,所以想演绎出她纠结的内心,就用微笑和严肃来区分现实和真实的两个自己的内心状态。

总而言之,一般来说,女性角色的塑造都是先从文本本身入手,文本赋予女性角色以社会背景、人物职业、人物性格、人物内心。“艺术家的使命高于真容画师很多,艺术家不是真容画师。”在拿到文本后,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演绎者融入自身的感受,由此塑造出来的女性角色就会更加丰满,因而女性角色的塑造除了从文本本身出发,还应该更进一步分析角色并进行适当修改调整,展现不一样的女性角色。

三、粗排与精排阶段

粗排和精排阶段本是两个大的阶段,但由于肢体剧的特殊性,我们将其并置。粗排阶段就是简单的编排、对词,精排阶段则是对由文本转化成舞台表现形式的作品进行再次加工,而肢体剧中的粗排和精排阶段和一般话剧的排练尤为不同。

(一)粗排阶段

粗排也就是对作品的初步排练,在这个阶段主要解决的是作品的台词问题,但肢体剧由于其特殊性,台词量少,肢体动作多,因此粗排更加困难。

1.与一般话剧粗排的区别

一般话剧在粗排阶段会分为两个小阶段:首先导演进行文本分析,进而阐述构思,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及其性格等基础内容,完成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及整体情节的介绍;其次进行对词和走台,在对词环节会采用坐排的方式,演员坐成一圈然后开始对词。

肢体剧的粗排阶段由于台词较少,则需要先进行肢体动作的编排,由编舞老师进行适合表演者演绎的舞蹈动作教学,根据文本情境和演绎者自身条件改编,这个阶段的粗排主要是肢体动的锻炼。

2.排练实际情况

实际排练和文本中想表达的肢体语言往往会有所出入,表演者非舞蹈科班出身,所以有很多肢体动作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这就需要对肢体语言的表达进行适当的修改,由于女性角色是身处都市中傀儡玩偶一般的模样,做出像玩偶一样的肢体动作就比较困难,难点在于节奏以及肢体节奏的把握,这就需要由专业的舞蹈老师重新编排然后进行练习。

(二)精排阶段

精排会对舞蹈肢体动作再次进行适当的修改,并且加入音乐的合成。文本中所有人物的饰演角色进行肢体动作的联排,并进行适当修改。

1.音乐在肢体剧中的重要性

经过粗排和精排的肢体训练之后,需要加入音乐的合成练习,因为初期的舞蹈动作没有合成音乐,在精排阶段需要加入音乐的元素,让演绎者更富于情感进行演绎,跟随音乐的节奏完成舞动肢体动作,如此一来效果则会比没有音乐更有特色。因为有了音乐的合成,肢体动作不单单只是肌肉肢体的运动,更是融合了情感和音乐的艺术表演。由于音乐的适时加入,演绎者更容易融入角色情感,由此展现肢体语言。

2.肢体剧中初期合成的女性角色的特点

初期女性角色仅仅代入了其表层形象,这是角色外表应该呈现的状态,都市中的沉默者像个机器人,动作的停顿,节奏的快慢,随着音乐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改变,但却依旧是如机器人一般机械的动作。此时,初期的女性角色还没有丰富的情感和肢体表达,仅仅是肢体动作的表现。此时的女性角色还是个“都市沉默者”的雏形,还需要进性不断地磨合,不断地排练,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表达与塑造。

四、彩排阶段

彩排是对作品的合成,主要合成背景、道具、灯光等辅助作品的元素,当作品进入彩排阶段时,也就说明作品基本成型了。

(一)舞台布景的特点

一般话剧的舞台布景主要包括背景设计、灯光设计,其中背景就会分为实景和虚景,大部分的话剧都采用实景搭建舞台场景,再现文本中的实际场景。此外,部分先锋剧会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从而展现一种朦胧意境之美,而如《雷雨》《茶馆》等大多采用实景布景。

1.肢体剧虚无的舞台布景

肢体剧《都市梦游者的沉默》的舞台布置几乎没有,只有具有象征意义的两个椅子作为道具,现场的所有物件全部由演绎者加以利用进行无实物表演。就两个重要的椅子而言,其中一个象征的是都市世界中有序机械的沉默者,另一个则象征着自由无忧的梦游者的世界;摆放时一个随意摆放在地上,一个被安静地置于舞台一侧。道具简单,没有任何背景的装饰,这就是肢体剧《都市梦游者的沉默》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

2.舞台布景的意义

该作品只用两个椅子作为舞台布景,主要表达了特定的群体在都市中过着虚无缥缈的生活这一主题。生活就像是两把平行的椅子,从这个点来,到那个点去,一切都是那么单一。

3、女性角色与椅子

在这个作品中,女性角色巧妙地利用了椅子这个元素,先是在椅子上进行无实物表演,重在体现都市白领生活的重复性、单一性。然后又利用椅子表现出跟踪兔子这样一个场景,用手在椅子上行走,以说明这种跟踪的隐蔽,最后利用椅子做掩护,回归为一个木偶。椅子在女性角色塑造中的意义非常重大。

(二)灯光的合成

排练初期,我们只能够完成基本的肢体动作,进行无实物表演,彩排阶段加入灯光合成之后,舞台整体呈现出来的效果则明显改善。利用灯光的效果凸显人物内心世界,拟传达给观众的主题气氛则被灯光明显凸现出来。在灯光的配合下,人物在不同情境下出现的反应立马被显现出来,因而无需过多的语言。

1.定点光的加入

定点光是话剧中的常用手法,一般用来表现一个区域。在本作品中,定点光被用来分割舞台,其把整个舞台分割成为了两个区域,左边象征着自由,右边象征着束缚。

2.蓝色调的加入

蓝色代表着忧郁深沉,这也是整个作品的主题基调。蓝色光在这个作品中起到了表现主题的作用,让女性角色在舞台上显得更加地孤独无助,凸显了女性内心的软弱。

3.女性角色最后的呈现

彩排阶段,加入音效、音乐和灯光的合成,呈现出来的效果则比一般的串联要好很多。音乐的节奏,灯光调解出来的现场氛围,演绎者的舞台展现,三者合一达到了理想的舞台效果,并且把女性角色的情绪和表演节奏完整地展现了出来。

五、正式演出

正式演出是每个作品的核心环节,毕竟从演员的心态上来说直面观众和排练是完全不同的,由于戏剧艺术是一次性完成连续性表演,因此难免会出现失误。

(一)正式展现

整个练习合成阶段结束后,紧接着到了演出阶段,由于现场的演出是在小剧场,场地较小,和观众距离较近,预期的舞台效果则可能会受到影响。角色演绎者在直面观众时,多多少少都会有紧张的情绪,于是最重要的就是临场发挥。例如,在一次演出中演出正式开始后,灯光微亮,一上场男性角色就说错了台词,但作为一个专业的演员,临场反应很重要,这时女性角色直接跳过男性角色的台词部分,开始接台词,第一次失误得到了弥补。随后又出现台词错误,因为排练达到了一定的默契,演员相机做出了及时的调整,观众并没有发现台词的纰漏。还有出错的地方在于灯光的合成,由于走台彩排时间较短,所以出现演员站错位置灯光打不到位的情况,由于没办法临时调整,演员只能随机应变地继续演出。女性角色在现场演绎时由于紧张肢体动作没能达到特别好的预期效果。

(二)总结整场演出

从观众的反馈上来看,基本的效果已经达到,但是由于演员的紧张表演出现了衔接上的迟缓,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演出节奏,总体而言女性角色的舞台展现基本完成。

综上所述,通过对《都是梦游者的沉默》这部肢体剧剧中女性角色的分析,不难发现其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整个前期和后期的准备中可以看出肢体剧不同于其他话剧,相对而言更有难度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肢体剧在国内还未像国外一般普及创新,有很多不足和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尤其是肢体剧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更需要我们演绎者花时间去深入揣摩,由此才能最终完成导演的构思预想并且在舞台上出色地加以展示。笔者希望这篇论文可以为相关学者、艺术工作者在肢体剧女性角色的塑造上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梦游者都市肢体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梦游者被叫醒会神经错乱?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凌晨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城市梦游者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