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练习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以op.10 no.4《激流》为例

2021-11-14邵亦楠

戏剧之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全曲激流练习曲

邵亦楠

(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 柳州 545006)

《肖邦升c 小调激流练习曲》是肖邦27 首练习曲中比较困难的曲目之一,它以快速的二级跑动和手指的爆发力为技术难点,是很多人难以克服的技术难点。其之所以被命名为“激流”,作者正是希望演奏者以如火一般的激情来演奏以表达乐曲所饱含的情感。

一、《肖邦练习曲op.10 no.4》的创作背景

(一)肖邦的生平背景

弗里德里克·肖邦(1810-1849),波兰人,因为当时社会动荡,肖邦的一生部分是在法国巴黎度过的,其本人过得极度坎坷。肖邦作为波兰音乐史上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称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经历过“华沙起义”的失败,被迫远离家乡,即便如此,肖邦的心中还是无比想要回到自己的祖国,他的音乐作品中有非常多的波兰民族音乐元素,其中以马祖卡舞曲最为出名。肖邦的一生写了很多著名的乐曲,包括《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升c 小调夜曲》等。他的27 首练习曲也十分有名,每一首都有自己的技术难点和音乐特性,多年以来深受钢琴演奏者喜爱,频频出现在音乐会和比赛场上。

肖邦在巴黎时创作风格逐渐成熟,写了众多体裁的钢琴作品,获得了当地无数钢琴家、艺术家的欣赏,包括当时巴黎的皇室,也十分赞赏肖邦的才气,但是肖邦还是选择拒绝了巴黎皇室颁给自己的荣誉,因为他的心中还是对自己的祖国波兰有着特别的情感。只可惜,如此才华横溢的肖邦,因为流离颠沛的生活,年仅39 岁就因为肺结核在巴黎家中逝世了。

(二)《肖邦练习曲op.10 no.4》的创作背景

肖邦练习曲的创作背景并没有很多资料可以佐证,但是我们可以从肖邦的生平以及这首练习曲的创作时间进行一些简单合理的推测,以此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首作品。

据资料记载,肖邦于1830 年去了世界浪漫之都——巴黎,在那里,肖邦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巴黎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城市,让肖邦有了全新的创作灵感,同时期,巴黎也有无数的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几乎所有人都十分欣赏肖邦的才能,在这个浪漫的城市,肖邦作品的浪漫主义特点也愈发明显。

据有关记载,肖邦练习曲op.10 出版于1833 年,其中op.10 no.4 这一首写于1832 年,当时的肖邦刚刚经历了祖国华沙起义的失败,心中满是对祖国的思念,肖邦的这首《升c 小调激流练习曲》正是集合了自身浓烈的爱国情怀、巴黎浪漫主义气息和巴赫复调韵味的精华作品。

二、《肖邦练习曲op.10 no.4》的演奏技巧

(一)触键技巧

肖邦这首练习曲从谱面上看,多为一只手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跑动,以二级级进为主,另一只手配以七和弦支撑或者具有复调性的十六分音符的跑动,乐曲中还有几段具有歌唱性的片段,那么大方向手指头的触键就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十六分音符的跑动时手指的触键,第二种就是七和弦的触键,最后一种就是在演奏歌唱性片段时的触键技巧。针对第一种十六分音符的触键,需要注意的是“抬高手指”“贴键”这两种技巧的并存,在初期练习的时候,可以用高抬指的方法来弹奏每一个音,这种方法乍看之下可能会显得笨拙,会觉得没办法把音弹得轻巧,但是如果在慢速练习的时候用比较轻巧的方法弹,后期加速的时候会造成音色的虚浮,而且不够清晰。但是高抬指这个练习方法也要注意,不能把每个音都当作独立的个体,这样时间久了之后,两个相邻的音的连接会变得僵硬,没有衔接,整体听起来没有连贯性,像是机械地演奏。只有高抬指的技巧还是不够的,还要注意触键的位置,应该在琴键比较低的位置进行练习,这样才能完成“贴键”这一技巧,使得弹出来的音具有连贯性、颗粒性,同时音质也很饱满,不会漂浮在半空中,这样出来的演奏效果才能表现水流湍急、不断流动的感觉。这首练习曲对手指触键的要求特别高,演奏者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进行大量的有效练习才能呈现出比较完美的效果。第二种是七和弦的触键,就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对力量相对比较弱小、耐力不足的演奏者而言,这个技术点有一定地难度。我认为比较困难的原因有二:第一,全曲高潮时(第66 小节到71 小节)右手连续的七和弦已经在后段接近尾声的地方,如果演奏者的耐力不够,那么到这一段时手指会出现无法支撑的情况,而且这一段作为全曲的最高潮,需要演奏者的力度逐渐变强直到达到全曲最强(fff)的音响效果;第二,全曲的七和弦虽然是不同的触键方法,也有重要的位置,但也只能算是“配角”的位置,它的音量需要进行一定的控制,指尖应该抓紧,把力集中在指尖,不能音量过高,这样会喧宾夺主,但下键手指又要集中,触键位置要比较浅,不然会跟不上十六分音符的跑动,这需要将耳朵和手指的细微控制相结合才可以达到比较完美的状态。还有一点,七和弦要与另一只手的快速跑动相呼应,两者的强弱变化应该是一致的,并且要突出跑动的主题,和弦是作为配角存在的。第三种触键就是当乐段进行到歌唱性部分的时候(第13 小节至16 小节和第63 小节至65 小节),触键跟之前的风格有明显的改变。首先是节奏的改变,由急促的十六分音符变为四分音符,这种变化昭示着乐曲情感的转变,由急促、激动转变为悠扬、歌唱性的情感。这部分需要右手控制两个声部,中音部的第一个双音一定要沉到底,同时也要运用到肩膀的下沉,身体和手指相结合,使得声音听起来像是在激流涌动中屹立的石块,保持一整个小节,然后上声部的单音以流畅、悠扬的触键进行旋律线条式的流动,以此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部分充分表现了激流这首乐曲的歌唱性。这段即使右手是四分音符,但是要注意左手仍然是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所以在整体上情绪还是比较激动的,而不是彻底地慢下来了,左右手一共三个声部,要做到互相呼应,突出主题。

(二)强弱变化

这首乐曲的强弱变化是非常符合浪漫主义的特征的,全曲基本上都是大小幅度的渐强渐弱,配上Cresc.(渐强)、fz(加强)等音乐术语,从不同的维度将强弱充分表达。从弱起小节开始,上面的强弱记号是f 和con forza,意味开篇的七和弦应该以尽可能强的力度去完成,但紧接着一个fp,又要马上将力度收住,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随后的渐强的力度变化。全曲的十六分音符四个为一组,每一组的第一个音都应该给予一个重音符号,强调突出,在演奏的时候应该要突出重音记号,并且四个为一组的十六分音符也应该展现以组为单位逐步渐强的音响效果。歌唱性段落大幅度的渐强,两只手要同步展现,右手的强弱集中在上声部的旋律线条,但又要注意左手十六分音符的渐强,两者要相互配合。从第34 小节开始的小幅度渐弱,可以将第一个音弹成最强,然后逐渐变弱,第38 至39 小节也是同样的处理方法,从第40 至43 小节,谱面上标记的都是cresc.(渐强),注意这里可以以小节为单位呈现渐强的效果。这首练习曲充分体现了肖邦对巴赫的崇拜,也体现了巴赫复调音乐对后世音乐的影响,整首曲子极具复调的特征。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全曲的渐强非常多,但是人的气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永远无上限地增加,所以在力量的分配上也是需要演奏者进行合理分配的。尤其是第67 至72 小节这段高潮段的准备,对渐强的力度要求特别高,并且要在最后达到整曲最强音的效果,甚至比结尾的两个和弦力度还要强。结尾的强不仅是力度上的强,而且需要将音色沉下去。

(三)延音踏板的合理运用

延音踏板的合理运用在钢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演奏者本来的演奏锦上添花,没有运用好则会适得其反。

在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的踏板能够被充分地运用到乐曲中去,所以踏板的合理运用在这首练习曲中也至关重要。

踏板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音响效果,因此,谱面上标有f 和左手的七和弦很多都需要踩踏板,但是这种乐曲的整体速度比较快,所以我认为踏板的深度不宜踩得太深,不然会跟不上变化的速度,反而会产生反效果,本末倒置,显得音乐比较拖沓。踏板的深度最好在三分之一左右,不用全部踩到底。全曲刚开始的第一个音便需要踩踏板,这个踏板一定要踩到底,配合强有力的深触键,这样才能在一开始的时候吸引别人的耳朵,但在第二个音就要立刻松掉踏板,凸显右手十六分音符的灵活跑动。在第3 小节,左手八分音符的七和弦也要加上踏板,但就是踩一下便要立刻松开,不可以拖沓。自第34 小节开始,踏板要持续两个小节,配上左右手同步的快速跑动,一定要弹得清楚,不然最好还是不要加长踏板,否则所有的音都糊在一起,听起来的音响效果不一定会像预期的一样好,反而感觉在用踏板掩饰不具有颗粒性的十六分音符的跑动。第40 至41 小节也是一样的踏板。在第48 至49 小节左右四分音符的地方也可以给个短暂的踏板,以便突出fz 和重音记号的效果。针对从第52 小节开始A 段的再现,踏板的运用和前面A 段的部分一模一样,进行到第67 小节准备进入全曲高潮的时候,随着左右四分音符的节奏,踏板也要有节奏地跟上,第70 小节的第一个音,也就是fff 的地方,即全曲最高潮,踏板和手指的力量一定要跟上,并且用手指和手臂乃至身体最大的力量进行演奏,把整首曲子推到最高潮。在倒数第4 小节开始知道结尾,又是一个长踏板,右手也依然是熟悉的十六分音符跑动和两个八分音符的和弦,既然是一个长踏板,那么这一段不能有错音,不然加上踏板会把错音放大。

有一点需要注意,延音踏板只能运用在对练习曲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在慢练的时候,千万不可以踩踏板,因为慢练的重点就是弹清楚每一个音,加上踏板反而会失去慢练的意义。

猜你喜欢

全曲激流练习曲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莽原激流》
手风琴演奏中练习曲的意义分析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逐激流
格兰杰钢琴独奏《达荷美黑人步态舞》的创作特点
绘事感言
《家》:激流奔腾年代的一首长歌
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循环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