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歌剧选段《我多么想》的演唱的若干思考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34期
关键词:思明选段演唱者

朱 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歌剧《悲怆的黎明》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填补了我国歌舞剧的空白。《我多么想》唱段的情节十分感人,而且富有艺术魅力,充满了戏剧冲突,唱段旋律悦耳动听,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后半部分主要为高音,是女高音中的代表性唱段。

一、歌剧内容概述

《我多么想》是歌剧《悲怆的黎明》的重要选段,是我国新时期的首部原创经典民族歌剧,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期,青年学生受自由思想的影响而走上从军之路,甚至放弃了自我提升和出国发展的机会,选择作为战争的一份子,经历了战争的磨练和爱恨离别的故事。男女主人公林梅和田园深深相爱,而歌剧中的男二号也十分喜欢林梅。男二号思明向林梅表达了自己的倾慕之情后,遭到了婉言拒绝,十分伤心,最后选择独自一人出国留学。白云是歌剧当中的另外一位十分优秀的女性,而思明是白云的心上人,牺牲前在战争中深深地思念着思明。田园为保护其他战友顺利撤退,把生的希望给了女一号林梅,林梅最后活着等到了战争胜利的那一天。

《我多么想》是歌剧中的第三幕,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有些人奉献了宝贵的生命,有些人身负重伤,白云背着药箱,她拿起枪杀死敌人后,虽然十分慌张,但是为了救男一号林海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生命弥留之际依然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她真诚的爱和发自内心的善良令人动容。

二、选段《我多么想》的艺术特征

选段《我多么想》出现在歌剧的第三幕,起到过渡的作用。在战争中,无数青年为了国家冲上战场,民族主义情怀极为强烈,即使有部分战士在面对死亡的恐惧时临时逃跑。这一段的出现充分满足剧情的需要,在承接前期战士们勇敢地走上战场的同时,也为后期剧情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逻辑,该段也成为歌剧当中传唱度较高的选段。

(一)悲剧人物是戏剧的核心

著名的作曲家关峡在评价该剧时说道:若悲剧的作用仅仅是引起人们的同情之心,则无法展现悲剧的核心价值。本剧中的女二号白云最后的结局虽然是悲剧,但并没有向观众传递负面的情绪。此外,在紧张冲突和矛盾当中也能够唤醒人们的崇高意识。所以悲剧人物对于歌剧本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曲一方面要高度关注角色的感情现状和心理状态,另一方面要将展现精神内涵作为重点,给人以悲怆的感受。与同期的歌剧相比,该歌剧充分展现了东方美,这种美虽然悲伤,但是也表达出了崇高的情感,情感矛盾起到推进剧情的作用。且悲剧的形象也十分生动,歌剧中所展现的情怀和精神内核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再者,悲剧也塑造了生动的形象,使观众能够产生更加深刻和细腻的心理感受。

(二)深刻的道理凸显了作品的生命力

选段以社会中的平凡群体身上展现的伟大精神为主,真切地表达出人性中的善良,展现了美丽的心灵。歌剧本身具有较强的感召力,激发出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是对生命的讴歌。虽然白云是一个瘦弱的女孩,却能够主动投身于救国道路之中,将善良和勇敢的精神传递给战友。革命思想展现了生命之中的柔情和情怀,且观众也可更好地感受情感冲击,以深厚的情感打动观众,还能提醒观众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这种不同性情的交织一方面是白云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也是千万个与白云一样投身于救国的英勇之士的生活,他们曾经对生活充满期待,将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日后的生活之中。但是面对战争,山河破碎,生命本身又是脆弱的,可贵的。面对战争的无奈能够给人以更加深刻的印象,青春和生命以及爱情都不及战争给人带来的影响,每一条鲜活生命的背后都是一段为战争胜利而奋斗和牺牲的历史。

(三)真情实感体现艺术境界

思念是一种情感,运用情感能够为人们营造良好的意境。本剧的旋律创造了强大的生命力,旋律悠扬,铿锵有力。丰富的旋律和浓厚的音乐氛围为歌剧打造了一种叙事性和抒情性相互融合的特征,能够真实表达白云内心的真情实感,也能够在悲伤和憧憬的感情色彩之中彰显音乐本身的独特美感,虽然令人十分悲伤叹息,但是依然给人以优良的审美体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这也充分展现了歌剧本身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性。音乐犹如镜头切换快速闪过,作品的画面感明显增强,给人以情感上的安慰。

三、关于歌剧选段《我多么想》的演唱的思考

(一)人物形象

白云是出身于优越家庭的女孩,她生性善良,性格纯真,但是也在新中国解放时期勇敢地投身战争。歌曲本身主要有三个层次,其一是从“啊,妈妈,你可知道人世间的善与恶?啊,妈妈,你能否理解我的爱和憎?”能够真切感受到白云对生活依然保持着真诚的心,她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与渴望,她希望中国不再受战争的困扰,走出战争的阴霾。善良的心灵和美丽的灵魂能够给人以心灵的慰藉。随后她继续提出自己内心的疑问:“人生啊,你为什么这样艰难?人生啊,你为什么这样残酷?”上述问题是他对于信仰的疑问,更是她对自己生命和命运的哀叹与无奈。一方面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主人公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与绝望,充分体现了唱段背后艰辛的生活。

其二是表达了对思明的情感,她对思明的情感是直接而勇敢的,她对思明的感情深埋于心,虽然身在战场,但是她的心早就飘到了思明的身边。连续两句”思明,思明,你在哪里?”体现了白云爱而不得的悲伤。“我多么想,我是那蓝天的白云……能有一双手,一起向前走。”表达了痴情的女子对于爱人和爱情的幻想,她对思明的爱恋将永远保留在这一瞬,她的内心之中始终寄托了真挚而深沉的情感,而她的经历和遭遇又让人十分同情。

其三是鼓励战友不懈坚持,不断奋斗,为我们展现了博爱且大气的白云。在演唱“我的战友,请你不要为我流泪……让我的爱,永远伴随着我的祖国”时,情绪也达到了饱满的状态,白云犹如黑暗之中的一束光,使战友面对自己的理想不畏艰险,不懈奋斗,她心中的无畏精神也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思想和精神食粮。

(二)演唱处理

尽管《我多么想》是一首短小精悍的作品,但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十分立体,且情感充沛,虽然只有几句,却能够清晰地表达白云的情感。因此在演唱时,应理性分析人物形象,更加细致深刻地表达人物内心真实的情感。选段当中多为高音区,难度相对较大,对演唱者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演唱者需要气息稳定,同时具有良好的共鸣腔条件,乐曲开始时的“啊,妈妈”,以弱拍起拍。剧中白云的身体十分虚弱,起音要适中,以气息拉紧声带,将重音放在妈妈上,问句间形成了强弱的鲜明对比,从弱到强的音乐旋律也能够传递出主人公叹息到控诉的情感变化,表达主人公欲言又止的情绪。而第二次呼喊思明时,需适度加重语气,展现了情感中的对比,体现出白云爱而不得的情感。白云听到战友的呼唤后收敛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坚定的理想,在鼓励战友时,演唱者要积极转换情绪,这也预示着黑夜即将过去,人们即将迎来美好的未来,新中国即将到来。

连续演唱高音时,演唱者需要持续加强自己的气息,并且逐渐打开共鸣腔,气息和共鸣腔共同作用,展现了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白云对于思明的思念和呼喊中,作曲家主要采用了切分节奏,演唱“思明,思明,你在哪里?”时,可使用连绵不断的气息。所以在对战友说“永别了”这句时,演唱者要以强弱对比的方式,控制气息,表现一种强忍不哭的情绪,真实地展现白云对战友和思明的不舍,以及对世界的眷恋。

(三)舞台表现

《我多么想》是一首极富表现力和艺术张力的作品,白云这一角色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她的真实和感情的纯粹。因此,演唱者在演绎作品的过程中,要主动融入剧情,将自己当作剧中的任务,真切地感受白云的情感。再者,为了生动地表现作品,在演唱中要形成画面感,仿佛演唱者就是白云本人,台下的观众就是和白云共同战斗的战友。在乐曲开始主人公提出疑问时,由于其发问的对象是上帝和人生,并无真实的对象,所以在演员演唱的过程中,眼睛可以没有焦点,直望远方。演唱至“我的战友,请你不要为我这样流泪”时,眼中可浮现出白云战友的人物形象,同时要加强对气息的控制,最后号召大家迎接新中国时,眼中要充满坚韧,且饱含希望,演唱者需打开自己,展现一种勇往直前的姿态,从而更好地为观众传递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四、结束语

《我多么想》塑造了立体的人物形象,剧中矛盾相互交织,使剧情更加入胜。白云的命运体现出时代的大背景。在演绎该作品时,演唱者需要深度了解人物形象,熟练灵活地应用演唱技术,将情感与技艺做到深度融合,以此演唱出引人共鸣的歌剧,提升歌剧的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思明选段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关于思明和他的日记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全国冠军谢思明经典中局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