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交融大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育路径探寻

2021-11-13徐飞王孝雨欧阳德龙王晓凤

高教学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古典文学生态文明

徐飞 王孝雨 欧阳德龙 王晓凤

摘  要:文章通过概览中国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生态学原理,梳理物种内部、物种间、物种与环境间、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以及景观生态的相关层次,概述性地分析了各经典文学作品中有关生态文明思想、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学原理相关认知的前瞻性和不足,讨论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生态学理念溯源等论题。文章基于一个传统文化-人类活动-生态保护的闭环结构,以高校古典文学例证中融入生态文明思想以及生态学原理为载体,以期最终助力学科交融的推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学科交融;创新型人才培养;古典文学;生态学原理;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6-0039-05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cological principles contained in the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which reflects the progressive levels among the intraspecies, interspecies, species-environment, biological community, ecosystem and landscape ecology. The foresight and deficiencies of knowledge on the idea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principles are analyzed. We also show a discussion on the traceability of ecological concept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closed-loop structure circl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uman society activities to ecological protection. Using the cases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is a vehicle for exhibit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s and principles. It will contribute to assisting the promotion of 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classical literature; ecological principle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高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的过程中,高校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1]。步入新时代后,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教学有利于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伴随着“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基础学科拔尖培养”等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相继推进,各学科门类蓬勃发展,高等教育蔚然之风令人欣喜。但是伴随着社会需求导向的不断升级,学科门类之间的有机融合才会更好地培养出可堪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基于此,作者通过把握“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发展规律,以古典文学中的生态学原理融合教学为例,分析了学科交融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实施路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三五”期间,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到高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在“十四五”谋篇布局、即将拉开大幕的时期,我们的高等教育也应在各学科各领域恰当地进行学科交融,以使得生态文明思想真正落小落实落细、入心入脑入行。作为高等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将国家发展大势与教学科研相结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在古典文学相關课程中,我们可以用生态的可持续的眼光去看待作品中诸多意象,充分发掘古典文学中的生态现象;同时,在生态学的相关专业授课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充分融入古典诗词,在美学语言和传统文化中去感受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国历史中闪现的光芒,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相关工作迈向更高的平台。

一、综述——古往而今来,是自然之理也

不论是佛家讲的众生平等抑或是道家推崇的万物有灵,还是儒家各派的对于环境保护的诸多见解,无一不体现出古人对于环境保护的积极态度及深度思考,尤以各种我们能传诵的诗歌古文,表达着更多的、更浅显易懂的生态学原理。现代农业的循环经济在《诗经》的“以薅余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一句里生动上演;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吕氏春秋》中的“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一句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一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把群落的次生演替饱含诗情地表达出来[2]。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人的智慧中寻找更多更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治理环境的方法,并跨越五千年的时代,找到生态学的根源。以下通过几处实例,论述“以古典文学中的生态学原理融合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期为业内学者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古典文学生态文明
更正说明
考研知识点之日本古典文学中色彩词的意象研究
重要启事
构建沈阳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
国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机电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