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分析有氧运动在康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2021-11-13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有氧中风综合征

李 花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运动,即在运动的过程中,人体摄入的氧气与消耗的氧气相等,从而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因此,有氧运动一般来说强度不大且富有韵律性,而其运动时间则较长。众所周知,有氧运动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显著的作用,如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等。另外,对于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也大有裨益[1]。目前,许多学者就有氧运动的康复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就有氧运动在康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梳理,从而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于参考。由于传统的综述很难全面的对本领域进行阐述,而且很难把握重要的文献进行阐述,因此我们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对该领域进行分析研究。

CiteSpace是一个基于web的用于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Java应用程序[2]。它是信息可视化分析领域中一个独特而有影响力的应用软件。CiteSpace软件包括期刊分析、作者分析、关键词分析和文献共被引分析等,有助于为研究领域的分析提供方向[3]。CiteSpace可以通过从标题标识符、摘要、描述符和书目记录中提取突发项来识别当前研究的前沿领域。CiteSpace以直观的视觉形式展示了学科或知识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并能够对前沿研究领域的演变进行分析。本研究以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为基础,探讨了有氧运动在康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1 数据收集

文献计量分析的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包括SCI-EXPANDED、SSCI、A&HCI、CPCI-S、CPCI-SSH、BKCI-S、BKCI-SSH、ESCI、CCR-EXPANDED和IC。文献检索式为:(TS=(“aerobic exercise”OR aerobics))AND文献类型:(Article ORReview)精炼依据:Web of Science类别:(REHABILITATION)。检索时间至2019年12月,共检索到813篇文献。每个下载的研究包含作者、标题、摘要及参考文献等内容。经过对文章题目及摘要的审读,所纳入的文献均为有氧运动在康复学领域的研究。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基于JAVA平台的CiteSpace5.1.R6版本可视化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4]。通过对关键词、文献共被引等的分析,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问题。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共现关键词分析

共现关键词反映了有氧运动在康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选取1981年至2019年发表的研究,时间切片为2年,进行CiteSpace分析。前50个被引用最多或发生最多的条目是从每个切片中选择的。在图1中,节点表示关键字,每个节点的大小对应于关键字的共现频率。关键词之间出现的线条的颜色深浅表示时间顺序:颜色越浅表示关键词数显时间越久,颜色越深表示关键词越新。2001年时出现“生命质量”的频率最高,其次是“随机对照实验”“中风”“老年人”和“体适能”。图1按时区排序得到图2,展示了有氧运动在康复学领域的研究历史过程,共包含11个聚类。

图1 关键词知识图谱

图2 关键词时区图

3.2 文献共被引分析

使用CiteSpace软件分析了813项研究。选取1981年至2019年发表的研究,时间切片为2年,从每个切片中选取被引用次数最多或发生次数最多的项目。图3显示了一个文档共引用网络图,其中包含812个节点,11个聚类。Q值(Modularity Q)为0.9024,轮 廓 系 数(Mean Silhouette)为0.5013。这些节点和线分别代表了所收集的研究文献的参考文献和共引文献之间的关系。该研究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节点越大。节点中圆圈的颜色深浅和厚度表示不同时间段的引文频率。线的颜色直接对应于时间,这意味着颜色浅代表早些年的文献研究,而颜色深代表最近几年的文献研究。Q值和轮廓系数是评价聚类的两个指标。Q>0.3表示网络非常重要,而轮廓系数>0.5表示聚类结果是合理的。引文年轮代表本研究的引文历史,引文环的颜色深浅表示相应的引文时间,年轮的厚度与一个时区内被引用的次数成正比。

图3 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

按引文数排名最高的文献是2011年Carol EG等在MEDICINE&SCIENCE IN SPORTS&EXERCISE杂志上发表的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xercise for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Cardiorespiratory,Musculoskeletal,and Neuromotor Fitness in Apparently Healthy Adults:Guidance for Prescribing Exercise。其在集群的引用次数为31次。该研究针对成年人维持健康制定的运动处方指南。指南认为运动计划应根据个人的体育活动习惯、身体机能、健康状况、运动反应和既定目标进行调整。那些不能或不愿意达到运动目标的成年人仍然可以从比推荐量运动量少的运动中受益。除了有规律的锻炼,同时应减少久坐活动的时间,并在久坐活动期间穿插频繁、短暂的站立和体力活动,对健康也有好处[5]。

对有氧运动在康复学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共产生了11个共被引聚类,这些聚类由各自引用的索引术语标记。为了表征这种聚类的性质,CiteSpace可以通过文献频率、文献类似比、文献相互信息等三个特殊指标,从引用的文章标题中提取名词短语。在与集群相关的主题的唯一性和覆盖率方面,文献类似比通常能够提供最佳结果[6]。表1总结了11个集群的详细信息。各聚类的轮廓值均大于0.9,表明结果可靠,意义重大。从文献共引聚类标记可以看出,学者和专家们对许多疾病采用了运动康复手段,如中风、纤维肌痛综合征、创伤性脑损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病变等;运动康复的方式、手段主要涉及有氧运动、心血管适能训练、体感游戏、跑步机锻炼等。

表1 按主题确定的11组文献共引聚类

有较强引文突发的文章显示出对本领域研究兴趣的显著增加。图4列出了1981年至2019年的27个最强参考文献。用被引突发值的大小来衡量研究结果的创新性,是前沿的“足迹”,突发值越大,研究成果的创新性越大,代表着该研究领域的前沿[6]。从突发性较强的文献可以看出,在康复医学领域运动主要应用在中风、纤维肌痛综合征、癌症、脑震荡后综合征等疾病。

图4 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27篇文献

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运动功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的症状,在中风发作后的前6个月,会出现一些自发的运动恢复,但运动功能的进一步发展依赖于运动康复训练。POTEMPA K(1996)介绍了中风后进行有氧运动的理论和经验益处,建议在运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身体素质,降低潜在的心脏风险[7]。MACKO RF(2001)通过研究发现,跑步机训练能够提高慢性中风患者的体能储备[8]。ACKO RF(2005)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跑步机有氧训练(T-AEX)改善了慢性中风患者的步行能力和心血管健康,比常规康复方法更有效[9]。MACKAY LYONSMJ(2002)通过研究认为中风后1个月左右运动能力就已受损,但并未探明其生理学基础。其随后的研究认为,中风后2-14周的物理治疗(PT)和职业治疗(OT)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心血管反应来产生训练效果[10,11]。ENG JJ(2004)通过研究认为,次最大运动强度试验可作为筛查试验(如症状限制分级运动试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后监测运动干预效果的一种方法[12]。由于运动对中风患者影响的研究大量涌现,有关学者便对本领域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如STOLLER O(2012)对中风后早期心血管运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此项荟萃分析表明,中风患者在亚急性期进行心血管锻炼可以改善摄氧量峰值和步行距离。因此,在亚急性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应考虑心血管运动。然而,由于在亚急性脑卒中严重患者以及脑卒中后早期,影响和评估患者有氧能力的概念缺乏,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开发中风后早期心血管康复的合适方法,并评估心血管运动对患者有氧能力、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13]。MARZOLINI S(2013)认为有氧与阻力训练联合训练模式(AT+RT)对中风后恢复有益,尤其是能够改善中风患者的认知功能[14]。随着本领域研究的深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中风协会就中风幸存者的身体活动和锻炼建议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份声明。该声明认为身体活动和运动处方应该纳入中风幸存者的管理中去,促进中风幸存者的体育活动应强调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活动、增强肌肉的活动、减少久坐行为和加强二级预防中风的风险管理[15]。BILLINGER SA(2015)认为应该为中风后患者采用FITT原理(频率、强度、时间、类型)的运动处方信息,并指导医护人员将有氧运动纳入护理计划。最近,高强度间歇训练已被用于中风后的患者,且干预效果良好。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风湿病的一种,其显著特征是弥漫性的肌肉疼痛。GOWANSSE(2001)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运动可以改善纤维肌痛症患者的情绪和生理功能。ROOKSDS(2002)为了确定渐进式力量训练和心血管锻炼对纤维肌痛综合征妇女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后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渐进的力量训练和心血管锻炼项目对纤维肌痛综合征妇女是安全的,并能够有效地改善肌肉力量,心血管耐力和功能状态,而且没有导致病程的恶化。ALTAN L(2004)就游泳运动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此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游泳运动和浸浴疗法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游泳运动对某些纤维肌痛综合征症状有更持久的影响,但统计分析未能表明游泳运动比浸浴疗法有显著的优势。因此,作者认为,在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时可以选择浸浴疗法,并且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相关运动项目的类型和持续时间[16]。

癌症,亦称恶性肿瘤,是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有研究表明,9%~19%的癌症发生率归因于体力活动不足。为了降低癌症风险,生活习惯干预(体力活动增加)可能成为一种经济且长期有效的癌症控制措施[17]。DIMEO F(1998)认为疲劳和身体活动障碍是癌症患者常见而严重的问题,因此作者为患有这些症状的癌症患者设计了有氧运动计划,其研究得出的结论为一个精确定义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的有氧运动计划可以作为癌症患者原发性疲劳的治疗方案[18]。其随后的也就也发现有氧运动可以减少癌症化疗患者的疲劳,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19]。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可引起患者疲劳、生活质量、体质等方面的不良变化,SEGAL RJ(2009)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运动与常规治疗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耐力和有氧运动都能缓解接受放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疲劳,且耐力运动对患者生活质量、力量、甘油三酯和身体脂肪产生了长期的改善[20]。

大多数与运动相关的脑震荡患者会在7至10天内恢复,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运动能力和非运动能力的患者会继续出现脑震荡后综合征的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将脑震荡后综合征定义为头部受伤后3种或3种以上持续性症状:头痛、头晕、疲劳、易怒、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或记忆困难[21]。脑震荡后综合征的治疗的主要形式传统上包括休息、教育、神经认知康复和抗抑郁药,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22]。LEDDY JJ(2010)对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的亚症状阈值训练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有控制的运动治疗是安全的,并且能够改善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但是还要进行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验证[23]。

4 小结

1981年,有氧运动在运动康复学领域的第一篇研究被Web of Science收录,从此拉开了相关研究的序幕。通过共现关键词分析,有氧运动在康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生命质量”“随机对照实验”“中风”“老年人”和“体适能”等。通过对有氧运动在康复学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可以看出在康复医学领域有氧运动主要应用在中风、纤维肌痛综合征、癌症、脑震荡后综合征等疾病中。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加强对各种运动的形式及强度的研究,寻找最适运动;加强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病症运动疗法的研究。

本研究利用定量科学计量方法,并通过该领域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有氧运动在运动康复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专业人员直观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与综述相比,CiteSpace的分析可能存在争议,因其分析深度还不够。尽管如此,我们相信,在CiteSpace研究团队的努力下,该软件将会在未来克服这些缺点,提供更准确、更深入的知识领域分析,从而为专业人员识别领域问题提供不同的视角。

猜你喜欢

有氧中风综合征
叶酸治疗配合有氧运动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应用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考前综合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别把有氧运动“神化”了
个性处方显科学 库珀有氧助健康——专访库珀有氧大健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为众
开学综合征
增肌要做有氧运动吗?如何保证增肌效果
一毛学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