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排球普修课学生身体素质及扣球能力的影响
——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

2021-11-13程大力林志远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扣球显著性排球

程大力,林志远

核心力量训练是指对身体核心部位肌肉群进行力量,平衡、协调等能力的训练[1]。长期的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全面有效地发展核心肌群的力量和协调性,有利于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有助于在体育运动中提高平衡能力和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使身体运动更加轻松自如,更好地完成技术动作[2]。现代排球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力量更强,跳得更高,而且需要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在高校排球的教学与训练中,往往只注重技术动作和力量方面的练习和训练,缺乏核心力量的训练,所以发展高校普修课学生的核心力量训练对于其专项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24名重庆某高校体育学院排球普修课,年龄在19-22周岁之间的男学生,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方法:本运动方案根据排球运动对专项身体素质的要求,重点突出对核心部位的力量训练,在12周时间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训练,其中实验组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力量训练。实验组第一阶段是在核心稳定状态下的训练,以肢体保持为主,以锻炼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股直肌、骼腰肌为主要目的[3]。本阶段共进行了单、双臂俯卧支撑、俯卧曲臂支撑、俯卧交叉抬四肢、侧卧曲臂挺髋抬腿等六种训练方法,该阶段主要是静力力量训练;第二阶段训练主要对学生进行的动力和静力交叉训练,使学生身体运动的核心在稳定和不稳定状态下进行,以达到增强肌肉力量和控制肌肉能力的目的,以锻炼为主要目的,本阶段共设计了俯卧使双脚撑于平衡球上、双手撑于平衡球上的俯卧撑、仰卧挺髋使双脚放在平衡球上、仰卧双脚夹球左右摆腿等6中训练方法[4],其中动力训练以次数计算,静力的以时间计算;第三阶段是在第一第二阶段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该阶段加大了训练难度,运用了多种器械,是学生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以动力为主训练,它能进一步的增强学生的核心区力量,使学生神经对控制肌肉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5]。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研究收集了权威性国外期刊书籍中相关文献以及中国期刊网和万方论文数据库等相关论文资料,同时也查阅了有关排球方面的力量训练和体能训练资料,系统了解有关学术研究论文、书刊文献等资料,掌握了核心力量训练和排球学生力量训练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

2.2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核心力量相关理论的理解,运用定义法对核心以及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给出定义,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推理出我国目前的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状况,同时根据实验的结果分析结果出现的原因,并讨论在以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2.3 实验法

对24名体育学院排球专选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其中实验组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力量训练并对得出数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科学统计软件SPSSforwindowsVersionn.5,对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核心力量训练组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及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经过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后,在运动素质方面测试的6项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过T检验后,结果显示p<0.05,说明各项测试内容都有显著性提高,在羽毛球掷远和双摇跳绳两项前后对比提高效果更为显著;在扣球水平方面,其达标成绩和扣球技评成绩都有提高,T检验显示p<0.01说明成绩提高显著。

表1 实验组实验前后成绩比较分析

3.2 传统力量训练组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及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在经过12周传统训练后,其运动成绩和扣球技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在身体素质方面助跑摸高、30秒斜板仰卧起坐和背腹肌耐力提高显著,经T检验后,结果显示p<0.05,具有显著性提高,而v字形移动、羽毛球掷远和双摇跳绳的成绩虽然也有提高,但经过T检验后,结果显示p>0.05,没有显著性提高。在扣球技能方面,扣球成功数和技评成绩都有提高,结果显示p<0.01,成绩提高显著,这说明传统训练对学生下肢力量以及腹肌和背肌力量有一定影响,同时对提高排球扣球能力有一定影响[6]。

表2 对照组实验前后成绩比较分析

3.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及分析

表3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12周训练后的组间成绩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在运动素质方面,除助跑摸高外,实验组在其他5项成绩中比对照组都有显著提高,其中T检验显示p<0.01是羽毛球掷远,其他4项T检验显示p<0.05,说明都有显著性提高,特别是羽毛球掷远。对两组助跑摸高的成绩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两组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扣球技能方面两组的扣球成功数成绩经T检验后,结果显示p>0.05,说明在两组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扣球技评成绩方面经T检验后,结果显示p<0.05,说明两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成绩比较分析

3.4 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3.4.1 实验组实验前后结果的对比分析

实验组实验后成绩提高显著。实验组经过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后,在运动素质方面测试的6项成绩:助跑摸高、v字形移动、30秒斜板仰卧起坐、羽毛球掷远、双摇跳绳和背腹肌耐力的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说明核心力量训练对学生专项成绩的提高起到了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3.4.1.1 因为通过对学生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增强了学生核心区的力量,对学生深层肌肉产生更大强度的刺激,同时由于核心力量训练能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提高身体的核心稳定性,对身体不同部位和环节力量的衔接、传递和整合具有一定的作用,学生身体的平衡能力和重心稳定性都增强了。在测试时,学生能够对身体进行更好的控制,所以在经过12周核心力量训练后成绩提高显著。

3.4.1.2 在扣球能力方面,其扣球成功数和扣球技评成绩都有显著提高,说明核心力量训练对排球学生扣球技能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身体基础,同时在排球扣球过程中,学生核心的稳定能为其在空中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点,使力在传递过程中能更加有效的传送,而且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后,加强了学生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使其在扣球一瞬间能快速准确找到球的位置,从而进行合理有效的发力,在动作质量上表现出动作协调,对球的控制力强,扣球力度大,人球关系好等特点。

3.4.2 对照组实验前后结果的对比分析

对照组在经过传统训练后,在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6项身体素质指标中助跑摸高、30秒斜板仰卧起坐和背腹肌耐力提高显著,其他3虽然也有不同程度提高,但都没有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如下:

3.4.2.1 因为在传统训练中下肢力量,腹肌力量和背肌力量是训练中的一个重点,因此在对学生进行12周传统训练后有利于学生背腹力量和下肢力量的提高,而v字形移动、羽毛球掷远和双摇跳绳,主要反映了学生的力量速度,上肢爆发力和身体协调能力,这些素质在传统训练中往往注意的不够,因此,学生的这些成绩提高的不显著。

3.4.2.2 在扣球能力方面,对照组扣球成功数和扣球技能水平都有了提高,且都提高显著,说明传统力量训练对排球扣球能力也有一定影响,因为在传统力量训练后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提高,特别是弹跳能力和背腹肌力量,这为学生进行扣球提供了必要的身体素质素质基础,有利于学生扣球能力的提高。扣球技能水平是综合考查学生在整个扣球过程中对球的控制能力的,它不仅需要很好的上下肢爆发力和腰腹力量,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控球能力,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力量训练期间,学生的排球技能课学习也是导致其扣球技能水平提高的另一个原因。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实验组进行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后发现,反映排球学生专项身体素质的6个指标都有显著性提高,主要表现在助跑摸高,v字形移动,30秒斜板仰卧起坐,羽毛球掷远,双摇跳绳和背腹肌耐力的成绩均取得显著性进步。对照组在经过12周传统力量训练后发现,在反映排球学生专项身体素质的6个指标中有3个指标有显著性提高,主要表现在助跑摸高,30秒斜板仰卧起坐和背腹肌耐力成绩的提高,说明传统力量训练对提高排球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及背腹肌力量有一定影响。实验后两组成绩的对比发现,实验组在6项指标中有5项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v字形移动,30秒斜板仰卧起坐,羽毛球掷远,双摇跳绳和背腹肌耐力的成绩的提高。经过12周训练后实验组合对照组的扣球能力都有显著性提高,说明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都对排球学生的扣球能力有影响,在影响程度上,核心力量训练优于传统力量训练。

在高校排球普修课教学与训练过程中不能够只重视排球技术的训练,应合理安排核心力量训练方面的内容,同时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同等重要,两者应该交叉进行,相互补充。

猜你喜欢

扣球显著性排球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2019年亚洲男排锦标赛四强一攻战术运用效果分析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影响排球扣球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因素
影响排球扣球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因素
自制扣球器的制作与使用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