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听障学生平衡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1-13钟昭金杜熙茹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家长

钟昭金,杜熙茹

前言

当今社会环境下,残障人群的体育锻炼已经成为社会极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残障人群参与体育训练,可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和改善平衡能力1。日常生活中的站立,行走和跳跃等运动需要平衡才能实现,影响平衡能力的因素有前庭器官、视觉、肌肉本体感觉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中前庭器官的机能稳定性是影响平衡能力的重要因素2。听障学生作为残障人群之一,前庭器官由于受到破坏致使平衡能力和神经肌肉的协调配合能力与健全人有所差距,故该人群平衡能力的缺陷在残障人群中最具代表性。在日常生活中方向感差,致使无论是站立、跑、跳跃等行为,都特别容易失去平衡,姿势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弱。为加强特殊教育的针对性、补偿听障学生的缺陷,对平衡能力训练进行针对性的运动干预。体育课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渠道3。一方面为推动和促进青少年文化教育和体育锻炼两者的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使特殊体育教育课程突出特教的特色,针对性地改善听障学生平衡能力使教学达到1+1>2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该群体的情感表达能力、生活技能、社会适应能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听障学生平衡能力为研究对象,以广东省特殊学校的领导、教师、家长共计104名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内互联网数据库、广州图书馆查询书籍等途径,对文中“平衡能力”“听障学生”“聋哑学生”“前庭器官”“功能性训练”“体育教学”等关键词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论文撰写提供借鉴和参考。在理论研究方面,近几年关于平衡训练研究颇多,与健全学生体育教学的研究相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普通人群和运动员,针对残障人群尤其是听障学生的平衡性训练方法研究较少,目前处于薄弱环节。检索文献从2005年开始对听障学生进行初步的理论研究与探讨,至2021年发文文献共计13篇4-16(见图1)。由此可见,听障人群的平衡能力研究空间较大,在研究视角上具有一定的创新。

图1 听障学生平衡能力发文趋势图(检索日期2021年4月1日17:21分)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微信、电话、QQ等形式对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其中包括:广州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家、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领导、特殊学校的高级教师等,根据访谈提纲征求意见和建议,以期深入了解听障学生的平衡能力培养现状等。

1.2.3 问卷调查法

表1 问卷的回收情况

1.2.4 数理统计法

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将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中所获取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归类和汇总。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特殊学校领导对平衡能力的认知和态度

2.1.1 特殊学校领导对听障学生平衡能力的认知

特殊学校领导对听障学生平衡能力发展的态度和认可,将决定着听障学生平衡能力的培养质量,其重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平衡能力培养工作的开展效果。在对特殊学校领导问卷调查中得知:听障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分别为38.46%、30.77%,而平衡能力的概念“比较了解”占据53.85%(见表2)。

表2 特殊学校领导对听障学生平衡能力的认知(N=13)

2.1.2 特殊学校领导对听障学生平衡能力的态度

听障学生平衡能力教学的有效和顺利开展需要领导的支持与重视,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在听障学生平衡能力培养的态度上(见图2):30.77%的领导“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在体育课通过平衡训练改善听障学生的平衡能力(见图3):61.54%的领导持“非常支持”,38.46%的比例持“比较支持”。

图2 领导对听障学生平衡能力的态度

图3 领导对听障学生平衡能力的支持度

2.2 特殊学校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2.2.1 教师学历

师资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前提与保障17。建立一支数量且质量合格的特殊教师队伍是办好特殊教育的关键18。通过对听障学生体育教师学历的调查中得知(见图4),61.67%是大学本科学历,33.33%是硕士研究生学历,3.33%是博士研究生学历,1.67%是高中学历。

建筑行业要想快速实现产业化,其中极其关键的办法就是预制装配式建筑,因为它能合理解决传统建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预制装配式建筑应用的各种用来组装的零部件都是在工厂车间内部进行生产和加工的,然后再通过运输工具将这些零部件输送到项目现场,进行组合和装配,相比较于传统的项目施工技术手段,这种预制装配式建筑项目能够科学合理地提高项目的进度,提升建筑的施工效率,为完成高品质的项目工程保驾护航,减少了施工过程中资源的消耗,降低了炭的排放量,因此这项技术在环保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图4 听障学生体育教师学历的调查

2.2.2 特殊学校体育教师对平衡能力的认知

改善和提高听障学生平衡能力的运动干预手段主要集中在体育课,体育教师作为听障学生平衡能力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和组织者,对听障学生平衡能力的了解、学科专业知识的积累、教学的创新思维均是缺一不可的。在体育教师对平衡能力的认知中(见表3),“非常了解”的教师占据少数,大多教师停留在“一般了解”和“比较了解”的阶段,甚至“完全不了解”听障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占比为3.33%、对平衡能力的概念的了解为3.33%,10%的教师“完全不了解”平衡类动作的教学。要想对听障学生体育课堂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训练,教师应对相关学科知识,如听障学生的身心发育、平衡能力的理论与实践、平衡能力对听障学生的影响等要求高度重视,停在片面的教学与教法将会对听障学生平衡能力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表3 体育教师对平衡能力的认知情况(N=60)

2.2.3 特殊学校体育教师平衡能力培养情况

特殊学校听障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学校课程在开发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的差异,保证特色课程的内容如训练量、训练负荷、训练方法与手段能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课程的实施能否保障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特殊学校体育教师是关键者。“一次性教育”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在全世界悄然兴起19。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巩固知识结构、重视知识更新、提高综合素质20。在进行调查中,参加过体育培训的教师为35%(见图4)。对平衡类动作设计编排中,71.65%没有创编过平衡类训练课程,28.33%以体育游戏的形式对听障学生平衡能力进行训练(见图5)。以上调查可知,广东省特殊学校体育教师在课程的创新与编排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图5 体育教师培训情况(N=60)

图6 体育教师平衡类动作设计编排的比例(N=60)

2.3 听障学生家长的平衡能力认知和态度

2.3.1 家长对听障学生平衡能力培养的认知

家长对听障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处于“非常了解”的比例为:22.58%,对于平衡能力的概念“非常了解”占比:38.71%,关于平衡能力动作的训练方法“非常了解”占比:22.58%。部分家长在平衡能力的训练方法上:25.81%的家长处于“完全不了解”。对平衡能力的概念上:22.58%的家长“完全不了解”(见表4)。听障学生仅在学校接受平衡能力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加大家长对孩子平衡能力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使家长掌握平衡能力的训练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向融合。

表4 听障学生家长对平衡能力的认知情况(N=31)

2.3.2 家长对听障学生平衡能力培养的支持

在进行听障学生平衡能力的培养计划中,家长的支持是对特殊学校平衡能力课程展开的前提。调查结果可知(见图7):在家长对平衡能力培养的态度上,“非常支持”的家长占比例70.97%,“比较支持”和“一般支持”占比例12.90%,“不太支持”占比例3.23%(见图8)。

图7 家长对平衡能力的态度情况(N=31)

图8 听障学生平衡能力培养方式(N=31)

3 对听障学生平衡能力培养现状的讨论

3.1 领导对听障学生平衡能力培养的重视

近年来,为推动和促进青少年文化教育和体育锻炼两者的协调发展,各地、各政府不断推出强化学校体育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进校园,学校体育取得积极地进展和变化。文件的颁布一方面加大了政府及教育部门对特殊学校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强了特殊学校领导对学生体育发展的重视。故特殊学校领导在教学培养模式上更加注重听障学生与健全学生两者的体质水平差异,充实和丰富听障学生的体育课程,对体育课程的管理采取“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听障学生的平衡能力是综合素质发展的短板,改善和提高听障人群的平衡能力的同时,对前庭器官的改善与强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特殊学校领导对听障学生平衡能力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平衡能力的培养持肯定态度,支持推广和开发适合听障学生的体育教学资源,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2 特殊学校的师资力量尚需加强

当下教育信息现代化,只有不断对教师的知识库进行更新,结合授课对象特点和教育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新的技能和教育思想,才能在传统体育课程中有不断地创新与编排,对授课对象设计出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方法与手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听障学生与健全学生的不同,根据听障学生平衡能力发展的特点同时补偿其缺陷,在培养学生方面则需要教师多维度、多要求和多标准,促进听障学生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实用化和科学化。故听障学生平衡能力改善,对教师的学历及专业的需求更为迫切。非体育专业或对体育领域积极性不高的教师,在进行听障学生教学时,对平衡能力的认知和教法会产生片面的理解。学校体育教师对平衡能力培养的认知(平衡能力的概念、平衡动作的训练方法)匮乏,对平衡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手段上容易出现偏差,严重则会出现教学事故。因此在体育课程中对听障学生平衡能力的改善,学校体育教师在课程的编排与创新、学习与培训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3.3 家庭学校共同合作

在听障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均是不可缺失的部分,家长是听障学生平衡能力有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的教学只是听障学生得到平衡能力提升和改善的途径之一。家长作为听障学生长期的陪伴者,在其中的参与和教育非常重要。家长提倡学校与家庭共同合作方式培养听障学生平衡能力,共同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机制。

4 听障学生平衡能力培养的对策

4.1 提高教育部门的管理

相关教育局及事业单位应提高特殊教育的招聘门槛,积极引进优秀教练员、国家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提高特殊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建立教师考核制度,激励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质。引进以“知识型”体育教师和“实践性”体育教师为主,重视特殊学校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加深港澳台听障学生的交流活动、加强特殊学校的国际合作。

4.2 注重听障体育教师的培养

培训作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积极引进相关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及学者进行讲座讲解,普及理论化知识,同时开展关于听障学生平衡能力的科研与培训,包括采用定期、不定期、短期、中长期等多种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培训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通过网络教学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专家座谈会等形式,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理论素质的培养。帮助教师更新教师观念、促进知识更新、形成专业化于一体的体育教师。

4.3 积极开展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不可分割。在听障学生的平衡能力提升计划中,学校教育要积极创造和家庭教育双向交流沟通的机会,使家校形成合力。一方面定期开展家长进学校培训,加强家长对平衡能力的认识,明白平衡能力对听障学生的重要性,并掌握其训练手段,另一方面定期开展亲子平衡训练的实践活动,设置专门的课程,遇到个别难点和疑点,可通过专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期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听障学生的平衡能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5 结语

发展听障人群的平衡能力有助于促进残障人群体育事业发展,在广东省听障学生平衡能力培养的现状下,首先学校领导对听障学生平衡能力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这将为平衡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加强特殊教育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听障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在听障学生体育教师学历上大学本科占据多数,对平衡能力的概念和训练手段以及在课程的创新与编排能力上亟待加强;最后听障学生的平衡能力培养得到家长的支持,家长提倡“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家长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我们的“体育梦”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