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转型

2021-11-13鲁静

声屏世界 2021年17期
关键词:编导广播电视话语

□鲁静

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不断迭代,舆情传播场域和形态逐步延伸,让媒体内容呈现个性化、碎片化、全民创作、海量供给等特点。在这一大背景下,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也遇到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从业者可以通过用户、内容和技术的深度融合,整合媒体资源,在内容生产、传播思维、方式手段上不断创新,走出一条突围之路。

创新思维模式,资源“一鱼多吃”

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传播时空制约,使得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利益诉求更加多元。近年来,省级以上广播电视集团纷纷“触网”,整合旗下媒体资源,打造视频网络门户、手机APP等平台,为网民提供互联网、通信网、电视网三网融合,无缝衔接的新媒体优质服务。作为内容的制作者,广播电视编导如果能够巧借互联网时代“东风”,利用好自身媒体资源将会更好地适应全媒体传播格局。

受到传播形势、传播特点的影响,一部电视剧发行后往往在网络平台播出价格较高,在卫视平台播出相对便宜。但是,出于现实条件考虑,许多电视台只购买电视剧的卫视播出权,旗下的网络平台无法完整播出电视剧资源。在跨媒体资源、跨地域的传播趋势下,广播电视编导不妨转换以往的传播思维,充分运用媒体资源、剪辑能力等自身优势,实现“一份资源、多次复用”。例如,《甄嬛传》在安徽卫视、东方卫视上星首播的同时,网络平台就推出短视频作品《12星座是甄嬛传里的谁》《大魔王甄嬛为何屡搬不倒》等。这些视频并非简单的剧情剪辑,而是以剧情为引子重点讨论星座、职场、美妆、美食等现代网民关心的话题。这样既能激发观众对电视剧的关注,又能带动新的讨论热点话题,形成网上网下互动的良好局面。

在互联网时代,“一鱼多吃”将逐渐成为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常态。伴随新生代崛起和话语特性变迁,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不再仅限于以前的“一亩三分地”,而是积极从网下“转战”到网上,做好内容延续、话题引导、额外输出。比如,芒果TV专门结合湖南卫视热播的综艺影视剧,推出“原创·大芒短视频”栏目。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热播之际,该栏目对杨丞琳的节目表现二次创作发布了《杨丞琳的无价之姐A爆了》等短视频;《明星大侦探》播出之时,又对白敬亭部分进行剪辑、综合,发布《白敬亭明星大侦探搞笑名场面》等短视频;电视剧《从结婚开始恋爱》曾引起了一波小热潮,该栏目又运用蒙太奇等剪辑手法,配上治愈系音乐、字幕等,发布《有点亦思CP》短视频……这些视频的时长都在1分钟以内,叙事风格也为新生代网民所接受,并通过弹幕、评论等方式获得广大粉丝的转发、热议。从内容聚焦到剪辑手段,从标题风格到字幕设计,从镜头语言到播放时长,这些视频的共同特点在于充分契合当下的网络文化环境,实现了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延伸。

创新话语表达,内容出新出彩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传统广电媒体在传播渠道、方法、手段上都取得了跨越式进步。但是,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尚需完善,话语表达方式仍要创新,进一步避免“说了传不开”或“传开叫不响”等多重话语困境。因此,找准目标定位,在创新话语表达上多下功夫,更有力有效地发出媒体声音,这是新形势下广播电视编导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

在创新话语表达方面,浙江卫视做出了有益探索。2012年起至今,《中国好声音》这档综艺邀请歌坛大咖担任评审,在媒体界刮起一阵强风,创下高收视率及热烈议论。按照原计划,广播电视编导可以借着综艺的热度拍摄彩排花絮,在节目正片结束后插播台前幕后的故事。但是,跟拍人员却发现受到诸多条件限制,他们根本没机会拍摄到幕后排练画面,更接触不到明星导师、选手。就在编导犯难之际,一名跟拍人员无意中说“我们待了几天,什么都拍不到,只能打听到一些无法证实的消息,就好像在好声音卧底一样。”此时,一名编导“眼前一亮”:“这档节目干脆就叫‘卧底好声音’!”拍不到现场排练的画面,就让“卧底剪辑师”背对观众出镜,讲述他们在现场打听到的幕后细节。节目在浙江卫视、新蓝网、腾讯视频等平台播出后,立即收获了广泛的热度。“中国好声音”主办方看到后,还主动为“卧底好声音”栏目组“放料”。过几天,再对这些“料”进行澄清,引发了受众的二次关注。由此可见,话语表达的创新不仅能收获“意外之喜”,还能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引流、网上网下延续话题的场景,增强传播的生动性、有效性、互动性。

在网络传播时代,短视频制作工序简单、时新性强,但是电视专题片也具有制作程序精良、人员素质较高等优势。对于广播电视编导而言,如果能够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创新表现形式,丰富视听内容,同样能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专题片。2019年6月16日晚,广西优秀选调生、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在事故中遇难,广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推出电视专题片《风雨兼程新长征初心无悔永芳华》。该电视专题片以“时代楷模”授予现场切入人物追忆,从她不幸殉职、人们追思,到她驻村工作点滴,再到她的成长背景,挖掘整理了50多个故事片段。整个作品叙事流畅、主题鲜明,脉络清晰、结构完整,真实全面展现了一个懂得感恩、热爱家乡、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第一书记”形象。专题片呈现了大量珍贵的第一现场,例如满目疮痍、山洪暴发的航拍现场,山体滑坡、道路塌方的险情现场,黄文秀艰苦的工作环境等。该作品还从细处着眼,更多地讲述观众想听、愿意听、听得懂的话,使用观众想看、正在看、喜欢看的镜头语言,使得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也提高了整个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

创新传播方法,丰富传播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随着新技术的运用,特别是5G、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兴起,媒体行业的自我革新、自我完善也逐步完成。在不同媒介相互交融的过程中,日益多样的传播方法和手段纷纷融入到广播电视作品当中,并催生出更加丰富多变的报道形式和传播格局。

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编导采用及时性、互动性的沟通交流方式,进一步打破时空界限,做到实时传播。2018年8月3日,台风“云雀”登录上海。当天,上海新闻广播节目《990早新闻》首次在一小时节目中采用全程直播,即时向听众传播早高峰时段“云雀”台风袭击上海的实时状况、全市上下有序应对的种种做法等。节目编导改变领导人新闻在前的惯常编排,将台风“云雀”的最新动态、记者连线作为头条,是一次打破节目播出常规的创新性新闻操作。在一小时直播中,关于“云雀”的新闻内容持续更新,新闻与台风不断比拼速度。创新的编排方式将台风消息和干部群众抗击台风的新闻“置顶”并不断更新的做法,既突出了“新闻第一性”原则,又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同时,编导人员还根据新闻事件的演变,不断适时调整节目,彰显了灵活有序的应变能力和新闻工作者的“内力”。节目既反映了全市人民抗击台风的精神状态,也体现了新闻人的创新精神和应急处理能力,更提高了主流媒体采写主题新闻事件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

2019年,由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牵头统筹、全国70家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的广播新闻专题《我家住在解放路》,在全国132家广播电台共同播出。该系列报道以“小切口”入手,通过聚焦70条解放路上的故事,展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地的变化与发展成就。和以往广播电视主题报道不同的是,该系列报道的最大特点是编导人员对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进行了创新。系列报道《我家住在解放路》在全国广播播出的同时,融合了电视、互联网、出版等传播渠道,搭建了“音视频、图文融合”“线上线下互动”的传播矩阵,实现了“台、网、端、微、屏”等多平台传播。根据尼尔森网联数据:广播方面,全国累计触达了4228.25万人;电视方面,累计触达932.6万人,单日触达观众规模最高达到222.77万人;全网触达用户规模达到2175.08万人。“我家住在解放路”和“十一打卡解放路”微博话题累计达到3.8亿阅读量,35位流量明星参与打卡,结合线上互动活动,累计覆盖6.04亿粉丝用户,形成了广覆盖、强渗透的传播效果。

结语

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传播时空制约,广播电视编导更要进一步创新思维模式,实现资源“一鱼多吃”;创新话语表达,推动内容出新出彩;创新传播方法,不断丰富传播格局。

猜你喜欢

编导广播电视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