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业转型探索会展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2021-11-13◎李

新闻前哨 2021年3期
关键词:会展经济会展业报业

◎李 芳

一、传统媒体进军会展产业的背景分析

会展是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的商业或非商业活动的简称。随着文化产业特别是会展经济的发展,逐步走进大众生活。

迅速发展的会展业也是报业在探索多元化经营路上的一个新机遇。在报纸广告收入的增长空间不断减小的今天,如若善加利用会展, 报业就能以此为契机创造出一种不同以往的盈利模式。

2020 年9 月21 日至25 日,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传媒承办的2020“第八届中国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云展馆”和大众见面。作为全国首个完全在云端呈现的国家级高科技展会,2020 科博会打破时空限制,吸引全国观众观看。1800 余 项 黑 科 技 展 品、5000 多 个3D 模 型、AI+数 据 交 互……云展亮点不断。 如此大规模的云展馆,完全由一家媒体搭建,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这也为传统媒体转型技术服务性媒体,打造媒体市场新产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 媒体在拓展会展市场方面的巨大潜力,也为报业开拓会展市场带来了希望。报业为何选择会展行业作为一个突破口?因为近几年来,我国的会展业发展十分显著。 《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9》 指出,2019年中国境内举办经贸类的会展3457 个, 展览总面积13048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了0.8%。 其中,5 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会展占比达到57.6%, 比上年提高了6.3%。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会展业正向规模化和集中化发展。

报业为什么能从会展行业的报道者转变为参与者,且能发展良好,需要从二者的内在关联性分析。

二、媒体与会展产业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会展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平台,其本质就是一种媒介,依托这种媒介,达成更有效率的交易。会展的“媒介”属性决定了它与媒体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业务联系。媒体之所以在会展经济行业有所作为是因为二者有很多共通点。

报业作为传统媒体,拥有公信力和庞大的客户资源。政府和企业主为了推广产品和服务, 需要通过媒体发布产品和服务信息;而会展是通过搭建贸易平台、为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与需求者之间建立沟通渠道而发挥“媒介”功能的。展会组织者以展位费、赞助费、广告费、门票等多种形式向参展机构和观众获取收入。虽然两者盈利的具体方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客户提供信息交换的平台而获取收入。

其次, 二者良性互动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早在2008 年,时任杜塞尔多夫展览公司中国公司总裁的冯培喜先生就提出“展会即媒体”的理论,也赢得了一部分人的赞同。 足以看出,媒体和会展业相对接近的特点,造就了两者必然融合促进的趋势。作为经常报道或参加展会的媒体,必然能更全面掌握行业信息,深度参与会展行业,一定程度上会将信息传播功能进一步放大,达到更加广泛深远的效果。

再次, 会展经济的亮点和特色之一就是供应商得提供新颖的概念,形式独特的设计、信息丰富的宣传活动,而这几项要求,媒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资深新闻记者来进行头脑风暴提供概念、美编做形式设计,宣传活动媒体就更有竞争力了。整合报业集团各大资源平台,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视频、照片、VR、全息投影等多种技术,形成立体感强、色彩鲜明、光线变幻、图像清晰的商品宣传环境,吸引观众注意力,调动观众主动去了解产品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商品的宣传效果,能更好地提高会展的知名度。

总之,媒体和会展经济有先天的合作优势。二者相互借力、相互促进,全面深度合作,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三、媒体进军会展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媒体和会展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下面分析媒体进军会展的机遇和挑战。在当今中国的新形势下,“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投资量的持续扩大,将给我国会展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创造了会展的巨大商机; 产业合作带来的机遇,是对外开放新格局带来的机遇。

以会展活动搭建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行业协会、公众、媒体的交流平台,以媒体开放的思维、客观的立场和身份,为参与机构传播品牌力量,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是媒体进军会展行业的特色。 在会展活动中挖掘新闻,在新闻采访中发现经验和典型进而丰富会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媒体进军会展行业不断做强做大的基础。

报业如能协调好这些关系,不仅能深入经济行业做好新闻报道, 还能通过报道掌握行业的宏观政策和微观需求, 使媒体在会展活动中能更精准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精准聚焦行业热点,为服务对象带来巨大收益。

以长江日报为例。 2014 年,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做出战略转型决定。 整合集团资源,搭建新的经营平台。 会展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业务,近年来,长报参与承办的长江文化旅游博览会、农博会、健博会、武汉设计双年展等吸引大量人气。除会展外,集团还成立了策展中心,办齐了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及中国展览馆协会核发的全套展览资质, 战略规划就是瞄准武汉展陈市场,力争成为行业“领头羊”。

长江日报开拓展陈市场这一块业务包括制作各种固定展览和临时展览, 如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暨瞿秋白旧居陈列馆、 武汉改革开放40 年展览、716 艇历史陈列等三十余个。 其中,“大江弄潮——庆祝改革开放40 年展览” 获得2018 年湖北省内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览类六大“精品展”第一名。《日出江城——庆祝武汉解放70 周年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 年度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这些“试水”是媒体和媒体人价值的一次拓展和延伸,也是报业转场“落地”、“脱媒”的尝试,更是报业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在会展行业大展拳脚的例子。报业将媒体优势在会展行业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内容方面,媒体利用自身资源,充分挖掘会展的内在价值,由专业记者策划大纲、整理资料;专家优势方面,媒体汇集了湖北省乃至全国各行业的文化和设计专家,形成“专家库”,随时提供权威指导。 同时报业也通过运营这些文化展览及场馆项目, 弘扬武汉历史文脉和城市精神,可谓一举多得,完全发挥了新媒体时代传统报业资源整合的优势。

当然,除了优势,报业转型做会展也面临一系列问题。首先多数报业单位未能破除单一办报理念, 体制和思想比较僵化,和市场上老牌会展公司竞争稍显弱势;其次,媒体缺乏会展经营管理人才。 跨界经营需要拥有与非报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但长久以来,多数报业单位囿于惯性思维,重视新闻出版轻视产业经营,忽视培养精通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导致新闻采编人才较多,运营的高级操盘手匮乏。只有彻底解决这些“短板”,报业发展会展业务才能实现知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的流转共享,才能带来非报业务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会展经济会展业报业
会展经济发展现状与风险管理分析
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互动初探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对中外会展经济的比较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会展业
广西会展经济与东盟主题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