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低血压的预防和诊疗

2021-11-13吴小庆

银潮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继发性低血压收缩压

文 吴小庆

低血压病指由于血压过低,病人产生一系列临床不适症状,如头晕、乏力和晕厥等。成人肱动脉血压在低于90/60 毫米汞柱时,称为低血压。按发病形式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当血压由正常或较高水平突然下降至90/60 毫米汞柱以下时,称为急性低血压。而缓慢发生并持续的称为慢性低血压。慢性低血压发病率为4%左右,但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则多达10%左右。

慢性低血压分类

1.体质性低血压。又称原发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 岁的妇女和老年人,大多以收缩压降低为主,但一般不会低于80毫米汞柱,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黑蒙、跌倒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易发生。

2.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虚脱。因体位迅速变动或长时间站立位出现的低血压状态,严重的时候会引起脑供血不足、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心悸,甚至晕厥。直立性低血压的标准,就是站立位的时候收缩压比平卧位收缩压下降大于20 毫米汞柱,或者站立位舒张压比平卧位舒张压下降大于10毫米汞柱,就可以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3.继发性低血压。某些疾病如脊髓空洞症、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营养不良症,或药物如麻醉药、降压药、利尿药、抗精神抑郁药等引起的低血压状态。

心血管疾病所致的低血压是继发性低血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原因有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高度的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肥厚性心肌病等,由于心输出量的减少,常伴有低血压。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血压下降,导致器官、组织供血不足引起。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呼吸气短,甚至呼吸困难、共济失调、站立不稳,严重时可出现直立性眩晕、黑蒙、跌倒、晕厥等,需长期卧床。

继发性低血压还有原发病的有关症状,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低血压病的预防

建议患者进行全面体检,特别是心脑肾及血管功能的检测,尤应进行24 小时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检测。同时采取预防措施:

1.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成运动的习惯,注意均衡饮食、充足睡眠、规律生活。

3.早上起床及直立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排便后起立时要慢些。由卧位到站立时注意不要过快,可以手扶物,以防因低血压引起摔跤等。老人起夜时要注意尽量避免直立位小便,以免引起排尿性晕厥。

4.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过冷,因为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脚。

5.对有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宜穿用有弹性的袜子、紧身裤或绷带,以加强静脉回流。应每天多喝水以增加血容量。

6.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减少发病。

低血压病的治疗

1.低血压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在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的病因都能去得掉的。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对体质性低血压尤其有效。

3.增加血容量,补充水分,包括服用盐开水、面汤等。

4.因药物引起者可停用或调整用药剂量。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后血压下降过快而感到不适、血压过低时,应调整给药方法和药物剂量,或根据需要改用温和的降压药,必要时可停用降压药。如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出现时,可将原先一天服用一次的降压药改为一天二次服用,并相应减少每次服用的剂量。

5.药物方面,麻黄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可酌情应用;中药方面如人参、甘草等均可服用。

猜你喜欢

继发性低血压收缩压
甲状旁腺全切术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低血压有害必须治疗?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原发性与继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组织形态学观察
老人血压切莫“重高轻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