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传播路径探究

2021-11-13赵鹏宇

声屏世界 2021年17期
关键词:题材纪录片云南

□ 赵鹏宇

云南少数民族纪录片的传播特征

趋于多元化的创作主体。随着新主流媒体的发展,创作主体不再受限于电影制片厂,许多少数民族家庭、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等也参与到纪录片的拍摄、传播队伍之中,不断扩大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传播范围,从而加快云南少数民族纪录片团队的发展。

具有民族特色的创作内容。纪录片能够为人们展现云南少数民族真实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其中所涉及的人物会形成不同观点对当代文化提出不同的见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得益于本民族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独特的智慧,这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灵魂,也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贴近这个民族并对其进行理解,才能够为受众展现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原貌。

走向融合性的传播渠道。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一直是云南省发展战略目标,这是本土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云南省发展的关键。云南需要加大少数民族文化推广力度,增加相关题材,为受众展现最为传统的文化艺术,传播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精髓。除此之外,云南少数民族纪录片拍摄团队需要结合相关政策,面向多元化的文化市场,让更多优秀的纪录片能够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

日益复杂多样化的受众。受众数量变化呈现出年龄性别的差异,既要体现出职业教育功能,也要体现出民族社会的差异。对于云南少数民族纪录片制作团队而言,需要认真研究当代受众的偏好,从而满足不同需求的受众,结合受众规模以及纪录片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纪录片传播效果。这也可以看出传播受众的复杂性。

新世纪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传播中所存在的问题

拍摄团队结构不合理,拍摄水平有限。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走势在近年来观看数量提升,却因相关题材过于小众化长期处于少人问津的现状。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主流创作人员流失,给相关纪录片创作带来一定局限性。与此同时,部分学者专家因科研要求投身于云南少数民族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其影像资料多为学术性影展,一般情况下不会在社会公众平台中展示。在部分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由于创作者自身态度以及专业性不够,导致人物与相关画面不协调,从而呈现出生涩感;又或者因为交代过多背景而忽略拍摄主旨,从而丧失纪录片本身的纪实感。

传播内容过于形式化,缺乏虚实逻辑。纵观近年来的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内容,导演一般都将云南少数民族的形象直观地呈现在镜头面前,过于强调地域特色,致使民族形象边缘化。另外,影片中一再营造云南少数民族与现代都市生活远离的情景,此类纪录片频频在国际上获奖,致使更多导演拍摄此类影片。而纪录片本就是对现实事物的创造,旨在通过影像记录的方式将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民族风俗等进行更为自然的展现,而并非是依靠脚本寻找素材,生涩的内容使其无法与纪录片主体进行关联,致使题材陷入困境。

受众范围狭窄,国际推广能力欠缺。当前,纪录片大多选择单一的传播渠道进行播放,因而影响纪录片受众的广泛性。央视开通纪录片频道,就云南本土而言,纪录片主要播映渠道除央视以外,仅限于各地电视台和小部分卫视等,其传播平台受到限制,一些纪录片仅限于研学交流,受众群较为狭窄,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化的话语权。另外,一些创作者不重视民族文化的国际推广,部分获奖影片主要流传于相关影视从业者、研究学者、制片人这三个群体之间,未能实现大受众传播,使得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国际传播受到严重制约。

文化深度挖掘乏力,缺乏地域性特色。创新是影视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占据独特的优势,其所呈现出的特性是其他传统文化不可复制的。目前,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大多借助已有的叙事模式,缺乏有特色的创作模式,没有深挖自身蕴含的文化内涵,许多民族情感元素在拍摄过程中被弱化,再加上过多借鉴相关题材,使得受众产生观影疲劳,从而丧失更多受众的关注。

新世纪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传播策略

注重团队人才培养,创新拍摄技法。就纪录片行业而言,目前云南省并未制定更为明确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加强人才培养,加大纪录片产业扶持力度,调动从业者的热情,在政府政策以及资金的双重引导下,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少数民族纪录片的相关工作。行业从业人员的素养关系到纪录片的质量,拍摄团队应考虑吸纳相关人才,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地剖析,培养主创人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创作团队而言,提升采编能力,注重内部成员的培养,借助于多种渠道吸引更多的人才,并且加强与其他人的交流,学习当前更为成熟的纪录片拍摄技巧,提升影片质量,推动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传播。

重视拍摄技术的提升,重新融入更为新颖的拍摄手法。纪录片的拍摄不仅需要足够的硬件作为支持,更需要提升整体拍摄水平。在纪录片中采用情景再现的模式,对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环境的历史变更进行重塑,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采用独特的拍摄技巧让影片中所呈现出的任务显得更为饱满,同时运用数字化技术将更多民族元素融入其中,让拍摄出的人与物能够更为自然地呈现出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

立足传统民族特色,强化叙事逻辑。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传播,需要重视传播内容的构建。首先,需要提升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传播价值的提升,而非是单一地展现事物表面,为了能够让少数民族文化深入到广大受众的内心并引发共鸣,要将民族智慧融入于其中,深挖少数民族群体所产生的价值。其次,加强多视角记录传播,立足于本土文化,从动态以及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为受众解读其原本的样貌,激发受众主动去关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最后,强化纪录片的叙事逻辑,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原始素材,将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避免无章节的碎片化剪辑,加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从合理性的角度出发,梳理纪录片中的人物以及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内容关联程度,有助于当代受众能够深层次地了解并感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多方位把控受众,建设融媒体平台。近年来,纪录片的网络关注、资金投入、产量以及市场规模都在不断上涨,新媒体纪录片井喷式的发展极大丰富并革新了纪录片的制作及传播模式,纪录片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纪录片不同于一般影视节目,其特点在于写实。这一方面导致了纪录片创作门槛高、叙事难度大、生产周期长,另一方面也成就了它的高品质,制作高品质的内容能够吸引大批高品质的受众。近年众多视频创作者的加入,既加速了纪录片内容的产出,也改变了纪录片市场的格局。纪录片能够吸引优质、年轻用户的特点,以及短视频流行推动受众对视频内容的依赖,使得各类视频网站、主流视频原创平台及短视频平台等纷纷加强了纪录片内容的布局。因此,加强融媒体平台建设,使其成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平台和驱动力,推动纪录片栏目内容的样态创新,造就更适合其传播特性的“短、深、广”纪录片新形态。从业者也意识到了网络对于纪录片传播的重要性,微纪录片成了很多纪录片栏目的新尝试。

开发国际市场,增强文化接近性。少数民族纪录片在云南省民族文化传承以及创新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象征。相关文化传媒从业者需要强化自身国际视野,将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推向国际市场,构建其与国际市场的良性互动。创作团队应与国际拍摄团队进行交流,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汲取更多的营养,从而完善自己创作的作品。主创团队还可跨境合作共同制作相关题材纪录片,并在两国以及国际上进行传播,从而实现多向文化传输,在让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延续的同时,引起国内外更为广泛的认知、理解以及认同。

结语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应当抓住新媒体技术发展这一机遇,调动当代创作者的热情,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到更多的地方。

猜你喜欢

题材纪录片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