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女性电视剧“她形象”特征及局限性
——以电视剧《三十而已》为例

2021-11-13明玥

声屏世界 2021年17期
关键词:群像消费主义观念

□明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更多的女性开始关注自身的价值体现与社会定位。在过去十几年中,女性中年焦虑问题在社会中引发广泛讨论,与近年来进一步觉醒的女性自我意识形成冲突。不少女性既面临着现实的生活压力,又要面对精神层面的迷茫和抉择,“三十岁女性困惑”成为了在女性群体中被广泛关注的话题。《三十而已》关注三十代女性在工作、家庭、情感等问题上所面临的境遇、抉择、困境。本文旨在通过对该剧中女性形象的设定进行简要分析,从三个方面简述该剧为了符合新时代女性观众观剧需求而在女性形象设定上作出的改变和局限性。

经济独立与消费主义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女性主义思潮的产生,近年来,我国的女性主义力量逐渐壮大,更多的女性开始号召女性独立,关注自身价值的提升。经济独立是保障自身利益的基础,也是很多新时代独立女性的首要奋斗目标。《三十而已》尝试在三位主角身上展现出女性追求和实现经济独立的状态。顾佳和丈夫一起创办了烟花公司,之后虽为了操持家事改做全职太太,但她在事业上的才能和心智并没有因为全职太太的身份而丧失。钟晓芹在物业公司上班的时候虽然浑浑噩噩,但她仍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辞职后钟晓芹开始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并最终出版书籍,在经济收入上获得提升的同时还在工作中寻找到了价值感。而王曼妮则完全是“沪漂奋斗青年”的缩影,即使中途回到老家感受过了人情社会的便利,但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这种无价值的安逸生活,选择回到上海靠自己的努力从头开始并最终取得成功。在三位女主人公的人物设定上,《三十而已》试图把握当代女性在影视剧中对于女性角色的的自我投射,塑造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然而,《三十而已》中无处不在的消费主义元素又加深了对女性的异化,通过炫耀性消费来物化女性、贬低甚至污名化女性。炫耀性消费即指通过铺张浪费来向炫耀和展示金钱财力或社会地位的行为,带有明显的劣根性。例如谐音“want money”的王曼妮,所工作的奢侈品行业服务于上层社会,也因此是消费主义主导的一个行业,剧中王曼妮被赵静语颠倒黑白地污蔑和辱骂,店长却劝说她奢侈品行业性质特殊难免会被带上有色眼镜看待。王曼妮是一个被物化的女性角色,而剧中顾佳为了加入太太圈摆脱王曼妮帮她购买限量版奢侈品包的剧情更是炫耀性消费的典型呈现。顾佳买包的行为实际上符合消费主义的内在逻辑,即消费的对象并非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其符号象征意义,顾佳想要通过购买限量奢侈品包来彰显自己的财力和地位。《三十而已》剧中这些消费主义元素本质上是对女性的物化,即使剧作在人物设定上希望表现出女性的独立自主,但实际上这些角色依旧身陷于消费主义囹圄之中。

主角群体与配角设置

近年来,女性题材电视剧在市场上的数量越来越多,以往以单一女主作为主角展开剧情线的叙事套路对观众的吸引力大大下降,因此近两年女性向电视剧也开始寻求突破,如《欢乐颂》等构建都市女性群像,展现不同年龄段女性生活的电视剧开始成为新的潮流。女性群像能够容纳阶层、年龄或职业等方面各有特点的女性角色,并通过剖析她们的行为和性格特质背后的成因来展现不同女性在社会上面临的不同考验与困境,丰富剧集中女性角色的形象。《三十而已》中呈现了位于同一年龄段的三个女性形象:已婚已育的顾佳,已婚未育的钟晓芹,单身女孩王漫妮。未婚的女性被催婚,已婚女性面临婚姻家庭的各方压力,已育的女性要面对家庭和事业的平衡及家庭情感危机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困境和状态都能引起观众的广泛共鸣。此外,三个角色的其他背景设置也有意地错开:“沪漂”王曼妮与本地土著钟晓芹、自主创业的许幻山夫妇与家有“铁饭碗”的陈屿夫妇。不同的人物设定让剧集内容更加丰富和复杂,也更加真实。

同时,将目光聚焦女性群像有助于跳出传统影视剧中女性沦为男性争夺的目标或因为男性产生“雌竞”的刻板思维,在剧中展现女性之间互帮互助、良性竞争的关系,在人物设定上也能让女性角色之间拥有更复杂的相关性或映射性。比起大女主剧,女性群像剧刻画能够更加完整地呈现出社会上的女性面孔。在《三十而已》中,女主角遭遇情感生活、事业发展上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时,她们都不约而同地向对方寻求帮助或者情感上的陪伴,男性在相关情节中出现的次数则趋近于零。

但在塑造女性群像的过程中,为了推进主角故事线的发展使得部分女性配角的设置过于草率。例如剧中为了在顾佳的故事线中安排一次巨大的波折,展现一贯强大的顾佳颇受打击并展现主角三人之间的姐妹情,设置了插足顾佳婚姻的林有有一角。林有有的生活仿佛只围绕着许幻山展开,不仅对许幻山极度崇拜更是为了他放弃工作远走他乡。这个角色的行为动机毫无说服力,设定草率而片面,本质只是为了表达一种男性凝视的幻想。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群像戏中。在《三十而已》中,主角三人几次见面与谈心几乎都关乎家庭和情感,即使是王曼妮决定辞职回到老家的那场戏,本质上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还是因为与梁正贤之间的关系破裂对王曼妮的工作和精神造成了巨大打击。虽然女性群像的描写有助于展现女性关系中区别于“雌竞”的良性的一面,但《三十而已》对于此方面的运用是片面的,整体的人物关系仍旧流于俗套。

情感与婚姻观念

情感生活是目标受众为女性观众的都市剧备受瞩目的部分,大热剧集中对于女性角色的感情和婚姻状态的关注实际上一定程度反映了被社会所广泛认可的情感婚姻观念。在《三十而已》中,剧作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感情生活描写,试图展现出区别于传统“宁毁一座庙,不拆一桩婚”的传统婚姻观念。钟晓芹与丈夫陈屿的婚后生活缺乏沟通,矛盾不断,所以她选择和丈夫分开,并且尝试与年轻的男孩展开一场姐弟恋。得知丈夫出轨之后的顾佳在了解事情的过程之后面对丈夫许幻山真切诚恳的请求并未动摇,而是毅然决然坚持离婚,在办理离婚手续时顾佳毫不犹豫地签字与优柔寡断的丈夫形成鲜明对比。从这些桥段中可以看出,《三十而已》在对于婚姻观念的设置上已经观照到当下女性的心理转变,而非是对传统婚姻观的生搬硬套。

然而,即使在部分情节上《三十而已》展现出了观念上的与时俱进,但是剧中女性在情感和婚姻方面仍旧在大体上处于被动和弱势的地位。例如与梁正贤有牵扯的两个女人——王曼妮和赵静语,则更是传统的大男子主义情感观念的投射。从与梁正贤的感情线上来看,王曼妮的角色设定非常传统,先是逐步沉沦在对爱情的美好幻想中,又为了爱情放弃工作升职的机会,最终遭到背叛,一段消沉后才再度振作审视自我,把情感上的受伤作为女性找寻自我的先决条件,如此老套的设定与新时代女性情感观念是相悖的。赵静语一角更是完全建立在封建思想男性对于女性的主观构建上。她没有自己的工作,完全依靠梁正贤而活,与梁正贤交往七年,是“所有亲朋认可的梁正贤的妻子”,实际上却没有与他办理结婚手续。这是对于香港地区传统婚姻观念的一种折射。老旧的封建观念认为只有大办酒席、宴请亲朋的夫妻才是真正的夫妻关系,被广而告之的这位妻子才是家里的“妻”,男子与其他女性产生暧昧关系的不过是“妾”。这样的婚姻观念在现代社会早应被抵制,《三十而已》中却大肆刻画赵静语对王曼妮的刁难和刻薄,掌掴王曼妮的情节更是充斥着封建社会中正妻对妾侍管教的意味,与现代女性所追求的平等爱情观相去甚远。

结语

最近几年,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呈现井喷式增长,在激增的数量背后是流水线式的剧本创作。《三十而已》试图打破这种刻板印象的描写,希望通过构建出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女性形象。

在叙事方面,它以女性群像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女主三人之间的“姐妹情谊”描写已经具有了当下性,通过“同为女人”的共情来实现情感支撑和相互尊重;剧中人物的行动也体现出新时代女性追求独立自主、价值提升的特点,展现了饱满的都市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契合当代女性对于影视女性形象的主观构建。但同时,《三十而已》并未完全跳出传统性别观念中的男权凝视,在物质、情感等多个方面都展现出了对于女性形象的刻板负面认识。

当今社会女性在思想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她们开始更多地关心自己、审视自己,国产影视剧中女性角色的形象也变得愈发多样,自主独立的意识愈发明显。都市女性电视剧应该更直接地剖析社会中女性群体所面临的本质困境与难处,更进一步地挖掘与思考,才能够创作出更具突破性的女性形象。

猜你喜欢

群像消费主义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Film review:WALL·E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一生多旦”与清代“红楼戏”对十二钗群像的重塑
健康观念治疗
群像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群像扫描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