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话语体系探析

2021-11-13姜一吴瑶

声屏世界 2021年17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舆论主持人

□ 姜一 吴瑶

近几年,随着新兴媒介的出现和发展,我国的媒体行业开始进入加速变革期,新兴媒介相比传统媒介有着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以及更加便捷的特点,对电视新闻节目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受新媒体发展的影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需不断革新话语形态,建构符合当下时代背景的话语体系。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话语体系的新发展

话语方式的转变。播音是一门极具时代气息的艺术,新闻播音也更是如此。著名播音艺术家夏青,他的播音风格严谨庄重、稳健大度,是新闻播音的典范。他主播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和齐越等老一辈播音艺术家一起成就了那个时代播音艺术的高峰,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为之后的新闻播音奠定了严肃庄重的播音风格。新闻节目作为党和政府发言的平台,主持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这一特性使得电视新闻节目呈现出极其严肃的“不能播错一个字”的语境。在这样的语境氛围中,播音员只能遵守照本宣科的表达方法,把字正腔圆、规范传达、情声和谐作为主要业务规范,严肃的“播音腔”因此而产生。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使得新闻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鲜活,面向的受众群也更加广泛。人们的精神文化日渐丰富,受众更渴望多元的话语方式。因此,不管是从传播内容还是从受众需求出发,往常那种刻板严肃的话语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人的收视需要。在融媒体环境的当下,更多元、更丰富的信息蜂拥而至,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转变,在继承老一辈播音艺术家创作精髓的基础上,呈现出更加平民化、生活化的表达——平民语态。平民语态不仅仅是一个话语方式,更多的是一种姿态。在信息时代,受众的身份逐渐由信息的接受者向信息交流者转变,受众再也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主持人要保持一个平等的姿态面对受众,将受众看作一个平等的交流者而不是信息的接受者,如《新闻联播》中康辉的“荒唐得令人喷饭”“满嘴跑火车”,《主播说联播》中海霞的“给您点赞”“最好的阿中哥”等。这些词汇都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话语方式趋向平民化的转变,将严肃认真的新闻转变成了老百姓能接受的信息,主持人站在受众的立场进行传播,不再让受众觉得触不可及。平民语态使得新闻节目主持人可以与观众做到真诚沟通,拉近与受众距离,打动受众使受众产生共鸣。

话语内容的拓宽。首先,规范性与亲和力结合。新闻节目作为权威主流平台,主持人需要保持应有的规范性,为受众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消息。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话语内容需要更加亲民自然,才能更好地与受众产生共情扩大传播力,在遵守事实真实性和文本规范性的前提下,话语内容要更加平民化。例如在《新闻联播》中,针对美方的行为,康辉回答道这是一种“怨妇心态”“天若欲其亡,必先令其狂”。康辉的语言坚定有力,在保持主流媒体应有的规范情况下,加入了更加平民化的词汇元素,使得话语内容变得更加贴近生活,增加受众的参与度。亲和聊天类的话语内容让语言更加自然本真,如《主播说联播》中的一些“幸福得冒泡泡”“看脸”等口语化处理让受众的观感更加愉悦,接受程度也会更高,真正做到了规范化与平民化的结合。

其次,主流化与多样性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提出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即“四全媒体”的概念。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信息的传播平台的方式逐渐趋于年轻化,话语内容紧跟时代热点和受众焦点尤为重要。新闻节目始终以传递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的优质内容和节目导向,始终坚守着主流平台的使命。在《主播说联播》中,节目改变单一固定的话语内容,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形式,运用当下的流行词语来中和新闻的严肃性,在保证主流内容输出的同时也增添了内容的丰富和多元。多元化的话语内容并不意味着会失去主流化,反而是采用了便于受众接受的方式传递主流价值。在《主播说联播》中,对于如何读懂中国,康辉说得看“气质”和“颜值”;对于餐饮行业收入增速,郭志坚说“吃货们”把中国经济“吃活了”;对于双季稻亩产量产破1500公斤,海霞说吃了“定心丸”“杠杠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将主流与多元相结合,站在家国情怀的高度,用贴近老百姓的话语内容向受众传递主流价值观,这种话语方式的拓展使得大众更容易接受。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话语体系建构的意义

把握舆论导向,奋力凝聚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纷乱嘈杂的舆论阵地,必须以主流信息占领舆论制高点,牢牢掌握话语权。”官方媒体肩负着宣传中央重大决策、发布权威信息的重要职责,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是新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在融媒体环境下,信息好坏交替、泥沙俱下,为受众传递正确的信息内容和价值观念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重要使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直接面向受众,其话语内容和表达方式都经过严格训练,所发布的信息都经过严格把控,绝不允许出现负面信息和不良舆论。电视新闻节目在新时代融媒体环境下朝着社交化和平民化的方向转型发展,节目主持人的话语形态也应与当下的媒体环境相结合,为群众发布更多更权威更能增加受众可信度的信息,形成更强的舆论引导作用。例如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电视新闻节目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平台发布疫情信息,节目主持人通过严谨但不严肃、通俗但不低俗的话语形态吸引受众关注新闻并参与其中,将网络作为舆论引导的主阵地,更好引导舆论,促使电视新闻节目更好地发展。

在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借助新媒体技术平台,不仅有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逐渐成为了网络舆论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然而,网络中的信息无法满足受众的真实需求,部分社交平台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会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大量的信息,其中掺杂着许多虚假和不实的信息,这会导致较为恶劣的影响,产生不良的网络风气。还有一些社交平台和自媒体随意传播谣言,肆意发布信息,导致在受众群中出现负面舆论,引发躁动和恐慌。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视新闻节目作为主流媒体信息载体,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肩负起了传递真实信息、揭露虚假新闻和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任务,要达到稳定人心和凝聚民心的作用。建构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新型话语体系,更有利于受众的信息接受,更能让媒体把握舆论导向,奋力凝聚民心。

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也显著提升,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展现中国形象,强化国际地位尤为重要,讲述中国故事是国际传播的重要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就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讲好中国秉持和平发展理念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传播中国的价值观念,让全世界都听清中国声音,看懂中国形象。电视台作为国家的主流媒体,应自觉承担起树立和展现中国形象的使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中国故事的主要传播者表达者,要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文化素养,用新时代的声音去呈现和讲述。在央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直播特别节目——改革开放再出发”中,白岩松和杨禹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故事,两位评论员从自身出发围绕新时代这一关键主题讲述了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白岩松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感受用了三个词“感恩、感触和感召”,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进行评论,较好唤起观众的情绪,感召更多人融入其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是电视媒体的重要任务。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话语体系的建构使讲述更加专业化,更加具有策略和技巧,把中国故事讲成“受众想听的”,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让传播工作更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塑造更有影响力的大国形象。

结语

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仅仅依靠“我播我看”的方式已经不足以吸引受众,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达不到传递信息的目的。这就意味着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摆脱过去一套固定的话语模式,与当前媒体发展趋势相结合,在话语方式、话语内容、话语主体等多个方面做出调整和转变,根据受众的需要建构新型话语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大国形象。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舆论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