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做好资料基础工作是编修精品志书的重要保障
——以编修《滨州市滨城区志》(1998 ~2007)为例

2021-11-13刘桂珍

黑龙江史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滨州市史志修志

刘桂珍

(滨州市滨城区地方史志研究中心 山东 滨州 256600)

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质量问题始终是方志界一再强调的重要问题。在编修志书工作中怎样才能符合地方志书质量规定要求,力争出精品志书呢?笔者在参与了两轮修志过程中,认为做好基础资料工作是编修精品志书的重要保障。一部志书的实用价值与服务质量,主要看它是否从整体上反映了地情的真实面貌,使读者能从中获得丰富准确的地情信息。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新方志必须具备比其他著作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更具有竞争力。我们的二轮志书《滨州市滨城区志》(1998 ~2007)的编修工作正是从这一实际出发,做到了起点高、视野宽,在选材上注意向读者提供更多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资料。滨城区史志办历时5 年时间形成内容翔实、言简意赅、图文并茂且有所创新的170 余万字的《滨州市滨城区志》,于2012 年12 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获得2012 年度“山东省优秀史志成果奖”。事实证明只有把最基础的资料工作做好了,才能使志书的质量有所保证。

一、充分认识资料在志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志书资料是全面记述一个地区的建置、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所依据的材料,即通常所说的原始资料。要修好一部能流传后世的上乘志书,首先必须充分认识资料在志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资料在志书中处于基础地位。这是志书的特征和本质所决定的。就志书的特征而言,地方志乃一方之全史,是一部自然、社会发展的百科全书,其资料性很强。从这一特征来说,没有充足的资料,就根本无法成志。如果没有翔实的资料,即使编者写作水平再高,也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志书本质而论,志书乃信史,它所反映的事物应该是真实可信的,应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就要求志书必须有大量的、翔实的资料作依据。所以在志书编纂过程中必须遵循“无征不信,孤据不立”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做好资料的征集整理和鉴别工作。

资料在志书中起着决定作用。它是实现史志功能价值的需要。地方志“是一部实用性的文献”,它应具有“资治、存史、育人”的功能,要能为领导作出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借鉴与依据,能为进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教材,能为进行历史和科学研究提供素材和文献。没有浩如烟海的资料,就写不出源远流长的历史。资料的多少、真伪、详略、是非……决定着志书的质量和生命。做好资料的征集、整理、鉴别和使用,是每个修志工作者所面临的首要课题。

二、切实抓好志书资料的征集整理工作

地方志资料范围非常广泛,形式复杂多样。其范围广至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文社会、风土民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人口、民族、宗教、习俗、名胜古迹、自然灾害,各行各业,真是无所不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首轮编修县级《滨州市志》(1840 ~1990)的历程,我们还清楚地记得,有些供稿单位既看到了搜集资料的重要性,又看到了搜集资料的艰巨性,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扎扎实实地做好搜集资料这项基础工作,因此,避免了走弯路,按时保质完成了供稿任务,为我们的编纂人员在资料整理过程中节约了时间。但也有一些单位,由于第一轮修志时间跨度太大,对供稿任务认识不足,抓到一点资料就写,用边写边搜集资料的办法来写,即延误供稿时间又影响供稿质量,结果使史志办编纂人员在资料整理和鉴别资料工作阶段费时费力,志书的进度也是想快快不了,欲速则不达。而二轮编修《滨州市滨城区志》,我们严格按照区志编纂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严格按照史志办制定的篇目,重点抓好资料征集这项基础工作。从而避免一些单位、部门报上来的志稿出现断限、笼统、目和子目设置不合理、时间数据不准确等问题。

(一)资料类型方面

1.背景资料。只有充分地占有背景资料,才能达到记事翔实,始末有致的标准。2.述事资料。一切与篇目相关的述事资料都要搜集齐备,才能实现以事述史、以事表人、以史为鉴的目的。3.表时资料。编修志书,时间的表述是很重要的,准确的时限记述,正确的时间交代,是决定志书真伪的重要条件。4.系人资料。诸如模范人物、革命烈士和战斗英雄、科技人才、有特殊贡献的企业家和党、政、军及其他重要领导人物等资料都应搜集在卷。5.数据资料。选用相应数据资料,有利于对各类事物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和比较,客观地反映事物发展的规模、速度与水平,起到“以表补文、以数证史”的作用。6.考证资料。反映同一事物,应尽量搜集与此相关的不同资料:或是文字,或是图照;或是直接介绍这一事物,或是间接反映这一事物。对于来自各方面的资料,要在经过对比、核实、考证后有选择性地使用。7.图照资料。搜集有价值的历史照片、图表,能使志书体例完善,文图并茂,更加生动鲜明地反映历史情况,衬托历史真迹,起到“以图补文、以照证史”的作用。

(二)对资料的要求

方志的特征和本质,决定了对方志资料的要求。简而言之就是详和实。详是指资料必须丰富、全面、系统。以我们的经验,资料与志书的比例,一般在5 ∶1,即10000 字的志书,必须搜集50000 字的资料。在编修《滨州市滨城区志》时,有的单位比如财政局、工商局、农信社等部门提供的资料与志书的比例达到了8 ∶1(3 个单位均修部门志)。实就是真实,实用。要求真实、准确,能客观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要具有实用价值。

(三)资料的考证与鉴别

资料的考证鉴别是一项比较复杂、艰苦、细致的工作。资料中出现讹误和偏差大致有文献记载前后不一、同一事物在不同文献记载中彼此不一、文字记载与口碑资料不一、文字记载与实际情况不一、基层材料与领导部门材料不一、对同一事件有多种不同的说法等6 种情况。只有通过认真考证鉴别,才能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资料考证鉴别的方法大体上有4 种:1.书证。将同一问题的不同资料,进行比较对照,以文献证文献,比异同,正谬误,求得准确的结论。2.物证。以实物资料(如文物等)来订证文献资料。3.人证。用活资料来验证文献资料。要注意活资料的可信性,不要轻易地以活资料否定死资料;4.理证。根据事理来推断,以个人学识来判断是非。这是在缺乏佐证的情况下不得已才采取的一种方法,必须慎用。

(四)资料的整理

编修二轮滨城区志时,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资料整理是整个修志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和环节,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资料整理时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讲究工作方法,采取适当的步骤。总的要求和原则是:取材要广,宁繁勿略;挖掘要深,宁细勿粗;内容要全,宁多勿少;史实要真,宁缺毋滥。要坚持广征博采,积少成多,做到“资料齐全,横不缺项,纵不断线”。所谓“横不缺项”,就是每个门类都要有完整的资料。所谓“纵不断线”,就是每件事物从头到尾都有资料。资料的整理是一门学问,资料整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修志的进程和志书质量,切不可轻视。要按照档案资料管理的有关规定,分门别类,整理成册,力求纸稿工整、纸面洁净,纸张大小规格一致,按编、章、节、目、子目、正文划分好层次确定字体、字号。志稿完成后,区史志办统一整理入档。

三、切实做好资料的使用工作

如何使用资料,事关志书成败。在使用时,要坚持“政治标准”和“资料标准”的准则,坚持“使用宜慎”的原则。具体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既要受志书篇目的制约,又要从资料的实际情况出发。使用资料时,一般必须按篇目的要求进行取舍。但遇有特殊价值的资料,需要突破篇目进行使用时,可以对篇目进行适当修改,以便更加完整、真实地反映历史。二是好中选优,详略得当。志书的特点之一就是详略适宜,比例恰当,排列得体,层次分明,力求“内容翔实,取材精当”。使用资料,不仅要“去伪存真”,还要“去粗取精”,把最典型,最能说明本质问题的东西写进志书中,不能搞资料堆砌。三是要选用突出地方特点和专业特性的资料。地方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专业性。要使志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选材必须注意“特”“专”二字,对于那些一般化、众所周知的资料要尽量少用或不用。

二轮修志,经过我们5 年多的修志实践,尤其是在各单位、各部门在报送第一手资料之前,我们的责任编辑严格按照史志办制定的篇目,紧跟紧靠,力争使各单位、各部门按时保质保量报送志稿。由此,我们深刻体会到:资料是志书的生命,而对有效资料的收集、积累、整理和正确运用,则是编修好志书的保证。

猜你喜欢

滨州市史志修志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河北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期推动会召开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
春天是一位染色师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