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水利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把握研制方向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2021-11-12刘增辉

在线学习 2021年10期
关键词:工作机制职业教育

刘增辉

全国水利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专业简介和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总体要求,即“五个体现”:体现时代性、体现引领性、体现针对性、体现先进性和体现贯通性。

关键词 水利行指委 工作机制 职业教育 标准修制订

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水利部人事司的领导下,在教育部行指委办公室等单位的指导下,全国水利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水利行指委)就专业简介和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多次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学习吃透工作要求,认真组织部署,扎实推进落实。

工作要求:五个体现

本次修制订工作,水利类专业包括高职本科、高职专科、中职3个层次,共33个专业。其中,高职本科、高职专科、中职专业分别为8个、15个、10个,均覆盖水文与水资源勘测、水电厂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水泵站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4个类别。

早在2020年专业设置优化调整工作基本结束后,水利行指委就将专业标准修制订工作纳入议程,当年启动了《“十四五”水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制订工作,并于2021年5月26日召开水利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完善、审定了《“十四五”水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将专业标准修制订工作及相应的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作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内容。7月6—8日,又举办了职业院校水利类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解读新版职业教育水利专业目录优化设置,为本次专业简介和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实现了良好开局。

为更好地完成修制订工作,水利行指委成立了水利行业工作组、33个专业研制组、4个专业类指导组。水利行业工作组由水利行指委主要负责人、水利院校负责人、各专业研制组主要负责人、行业专家组成。33个专业研制组由来自25所水利职业院校、4所应用型本科院校、8家水利企事业单位的300余名成员组成,这是迄今为止水利职业教育专项工作规模最大的专家组织。4个专业类指导组统筹规划4个专业类的简介和教学标准研制工作,促进“中—高—本”贯通,并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指导该专业类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材建设、课程建设、X证书开发与推广等工作。

8月10日,水利行指委召开水利行业修制订工作启动及培训会,邀请教育部行指委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国川深入解读调研方案及工作要求、专业简介和专业教学标准体例框架,进一步明确了修制订工作的方向和思路。

水利行指委提出了修制订工作总体要求,即“五个体现”: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体现时代性;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区分高职本科、高职专科、中职培养定位和职业面向,体现引领性;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密切结合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对接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体现针对性;要深化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对接智慧水利、数字流域建设需求,体现先进性;要在同一专业类高职本科、高职专科、中职各专业的培养要求相衔接,打通人才成长通道,体现贯通性。

水利行指委明确了各组职责。工作组主要负责组织落实所负责水利大类专业简介和标准的修制订工作,指导开展水利行业需求调研。指导组协调各专业类的简介和标准研制工作,促进“中—高—本”贯通。专业研制组承担需求调研和修制订的具体工作,实行组长单位负责制,保障工作顺利进展。

为做好本次工作,水利行指委还建立了启动会、中期检查会、专家指导组全程指导、两轮评审论证两轮修正优化的工作机制,以保证修制订工作的方向、质量和成效,夯实水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调研:区分类型、层次

水利行指委认为,调研是这次工作的基石,数据的全面性、客观性直接关系到本次工作的成效。行业企业、院校、毕业生是三个大类,每个类别细分又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差异,在调研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囫囵吞枣。

行业企业是用人单位,是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用户”。各专业设置的合理性、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培养人才与工作岗位的距离远近,行业企业会有直观的体会。在行业企业调研过程中,水利行指委侧重于摸清企业内在的人才结构与人才需求,厘清岗位的设置情况及工作的具体任务,弄清国内外发展的形势及从业者应具备的能力及标准,着重了解行业企业对岗位上人才素质、技能、能力上的诉求、期望与需求等。

院校是育人单位,是职业教育的“实施者”。其调研更侧重于专业建设的现状,包括专业整体情况、招生与就业情况、校企合作形式与数量、产教融合模式与深度、课程体系设置、实践实训条件、教学实施与质量管控等等,同时需要摸清各类课程标准的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所调研专业建设情况。

毕业生是人才本体,是人才培养的“体验者”。对各类素质、技能、能力等培养内容在工作中能否上手有切身的感受,人才培养的好坏直接作用其身。调研过程中,针对不同工作年限的毕业生,水利行指委侧重于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内容设定合理性与实用性,专业在教学方法、技能训练的意见与建议,书证体系的设置等方面。

职教要解决“不够用、不适用”问题

水利行指委在调研中发现,新形势,新需求,使水利技术技能人才短板凸显,尤其是“不够用、不适用”问题愈发突出。一是随着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增加、河湖水系检测管理要求的提升,人才需求量在增长,但恰逢60后退休高峰来临,基层和一线人员断层问题更加凸显。二是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水文观测、水质检测、大坝堤防维护、防汛调度,现有人员业务能力需要提升。三是创新型人才不足,缺乏潜心研究技术革新的能工巧匠。

水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呼唤水利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水利行指委认为,在专业设置方面,应该坚持立德树人,把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高度融合,培养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校企应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持续深化专业改革、优化课程体系,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业态的要求;构建水利大类的国家资历框架,形成科学合理的水利职业教育体系,开发水利行业的职业等级证书(X证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发挥网络培训优势,推进基层水利人才培训常态化。

近年来,水利行指委紧紧围绕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对标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和水利事业发展的新形势,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认真履行研究、咨询、指导、服务职责,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其中,在服务方面,配合开展水利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水利人才与教育论坛,推进人才培养校际交流、校企深度融合;为高水平水利职业院校和水利专业建设、水利职业教育课题研究、课程思政建设、水利专业规划教材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等提供技术服务;联系落实对口援助新疆水利水电学校工作,协调水利院校大力开展贫困地区水利职工学历提升,促进了边远及贫困地区水利改革发展。

鏈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安全保障涉及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是国之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洞察我国国情水情,深刻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水利部党组始终坚持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导,把“十六字”治水思路落实到水利高质量发展各环节全过程,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在水利系统约80万人才队伍中,技术技能人才占1/3,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专门制定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新时代水利发展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实施水利工匠培养工程,着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据2020年教育部统计资料,2020年高职水利类专业招生19241人,中职水利类专业招生3210人,职业教育已成为水利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猜你喜欢

工作机制职业教育
构建县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