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1-11-12李红王莉

贵州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黄体手术过程绝经期

李红 王莉

(1.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陕西 汉中 724200;2.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陕西 西安 710100)

围绝经期是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征兆[1]。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增生所导致的良性肿瘤,在女性良性肿瘤中较为常见[2]。临床对于无明显临床表现的子宫肌瘤病患通常不采取特殊治疗,但需嘱病患间隔三个月至六个月而进行一次肌瘤复查,若发现肌瘤体积有明显增大或者是病患出现显著临床表现时则需开展相应治疗[3]。本文探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是否保留子宫的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9.56±3.27)岁,平均肌瘤直径(6.01±0.52)cm,平均病程(1.63±0.15)年;对照组平均年龄(49.63±3.38)岁,平均肌瘤直径(6.07±0.56)cm,平均病程(1.57±0.17)年。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基础信息完整,参与整个实验;患者均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及妇科检查,并经B超检查确诊。排除标准:存在出血性疾病、神经疾病、精神障碍及其他严重性疾病患者;认知功能存在异常者;宫颈和子宫内膜病变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采取截石位,实行全身麻醉,实施腹部三孔穿刺,建立人工气腹,逐层进腹探查,在腹腔镜辅助下将子宫韧带以及输卵管切除,并使用环切方式切除子宫颈筋膜,电刀分离并切断子宫颈以及阴道周围组织,取出完整子宫,使用电凝对创面进行止血,冲洗腹腔,逐层缝合,术毕。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前要求病患做好肠道准备,麻醉方式同样选择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在手术过程中需保持气腹内压力在10~13 mmHg之间。利用腹腔镜器械实施手术,于病患肚脐上缘1 cm部位做一横向手术切口,并使用10 mm套管实施穿刺,随后置入腹腔镜,利用腹腔镜观察子宫肌瘤位置、体积和数量,尤其需要观察其有无粘连情况存在。于病患左右髂前上棘内侧2 cm部位做一长约5 mm的手术切口,将手术相关器械置入。将6U垂体后叶注射液与2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充分融合后注射在病患子宫肌瘤四周宫体位置。使用超声刀或单极电凝将假包膜切开后,并对肌瘤采取钝性分离,另外需利用电凝做好充分止血,并在腹腔镜观察下使用可吸收线对子宫进行缝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患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观察比较手术前、手术后三个月时检测每组病患促黄体生成素、黄体生成素以及雌二醇水平等指标差异;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病患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2.2两组患者卵巢功能比较 手术后三个月对照组促黄体生成素以及黄体生成素水平高于观察组,雌二醇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卵巢功能比较

2.3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术后,对照组发生手术切口愈合不佳3例,感染2例,皮下血肿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并发症发生率28.21%;观察组发生皮下血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5.1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477,P<0.05)。

3 讨 论

子宫切除术是临床最常见的手术方式,该手术方式疗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疗效相当,但无法保留子宫,子宫切除术将手术摘除后会破坏子宫与卵巢的正常组织结构,致使子宫分泌作用消失[4-5]。子宫肌瘤剔除手术能够保留病患盆底结构完整性,对保护病患子宫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6]。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病患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三个月对照组促黄体生成素以及黄体生成素水平高于观察组,雌二醇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利用腹腔镜开展手术,手术创面小,可降低出血量,并且利用腹腔镜放大技术可提升操作准确性,对病患机体损伤较小,有利于其手术后机体恢复[7]。加之无需大范围暴露腹腔,因此可一定程度上减少腹腔感染风险。通过使用垂体后叶素,可避免在手术过程中损伤卵巢功能[8]。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保留子宫,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能够减少麻醉药物对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可改善子宫以及卵巢结构,降低机体受创后产生的免疫反应以及炎症反应,有助于患者子宫以及其他附件组织的修复,以此使患者内分泌平衡尽快恢复[5]。

综上,相比全子宫切除术,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疗效更高,卵巢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此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黄体手术过程绝经期
赖床憋尿,竟然黄体破裂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CT增强扫描对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诊断价值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中医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循证评价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