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记》中的“核心素养”分析及其教育价值启示

2021-11-12郭文婧

散文百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记学习者阶段

郭文婧

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 世纪所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在此之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又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 个基本要点。《学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内涵有丰富的核心素养阐释,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

一、《学记》中的核心素养分析

《学记》指出的“君子”的培养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即,发展的阶段性,经历“一、三、五、七、九”五个发展阶段;内容的结构性,从“离经辨志”到“知类通达”,每一阶段的教育目标都是由学业知识和思想品德这样的内容结构组成。这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坚持的发展性、阶段性,以及“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整体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1.《学记》中“核心素养”的发展阶段性。

(1)“小成”中的四个教育阶段。第一阶段:离经辨志。学生在校期间经历的第一次考察是在入学第一年后,考察其是否具备“离经辨志”的认知能力。离经”即经文的断句,给经书断句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能力,在给经书断句的过程中,学生们必定会因断句的方法和依据的不同而产生激烈的思想碰撞,而这同样也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辨志”即辨别学生的兴趣,这里的“志”很好理解,是志向的意思,《学记》认为,学生志向的形成是以个性潜能为基础的,是从每个人的个性潜能出发辨别、识别出每个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做的是在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辨别出其兴趣爱好所在,并在今后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将兴趣爱好转化为一生所要从事的志向。[1](p29)

《学记》中“小成”的第一阶段的“核心素养”主要聚焦在“认知”层面。

第二阶段:敬业乐群。学生在校期间经历的第二次考察是在入学第三年后,考察其是否具有“敬业乐群”的情感态度,即对待学业要专心致志,对待朋友要真诚,不能够有二心。这里的“敬”是发自内心的崇敬,从而才能将第一阶段辨别出的“志向”落实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乐”有三层意思,即喜欢与同专业的人交往,并能够主动维系与朋友间的关系,最后是学生在与上述的同专业的人相处时关系是和睦融洽的;而“业”与“群”是两个相对应的圈,也可以称之为“学习圈”。

《学记》中“小成”的第二阶段的“核心素养”主要聚焦在“情感”层面。

第三阶段:博习亲师。学生在校期间经历的第三次考察是在入学第五年后,以其是否能够“博习亲师”来作为考察的标准与要求,即学生既能够将所拥有的广博知识加以实践,又能够尊崇敬爱自己的老师。“习”的意思从古文字中可以追溯出是在掌握知识之后去实践,那么,“博习”就是不以程度为限制的实践;“亲师”则指的是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学生对老师在德行和学识上的尊重与认同。

《学记》中“小成”的第三阶段的“核心素养”主要聚焦在“实践”层面。

第四阶段:论学取友。学生在校期间经历的第四次考察是在入学第七年之后,以“论学取友”作为考察的标准与要求。每个阶段的要求都是逐步深化的过程,在“小成”的最后一个阶段的“学”是建立在前面两个阶段的“业”与“习”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内,通过实习形成自己的一套学识。“论学”就是能够通过对前面阶段的专业学习和实习经验的系统辩论与论证,达到形成自己的一套学识的水平。“取友”即学生能够辨别什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因此,学习者如果能够“论学取友”,那么就可以达到《学记》中的“核心素养”的“小成”阶段。

(2)“大成”中的一个教育阶段。第五阶段:知类通达。学生经历的最后一次考察是在第九年,需要达到“知类通达”的标准与要求。什么是“知类通达”呢?首先,要明白《学记》中核心素养”的发展阶段性表现为从“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博习亲师”到“论学取友”的“小成”阶段,再在此基础上发展到“知类通达”的水平;其次,在完成“小成”之后,学习者基本能够成为某一专业领域的专业人才,同时学习者还能够不断拓宽其研究的领域,不断完善自我,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全才。《学记》中所强调的“大成”即“百科全书式”的的全才不仅要在学术领域有很高的的造诣,[1](p30)还要能在德行方面坚守得住原则和底线,不愧对于别人的崇敬与敬爱。

由此可见,在经过以上五个阶段的考察后,学习者就能够达到《学记》中的“核心素养”的“大成”阶段。

2.《学记》中“核心素养”的内容结构性。

从内容上看,《学记》中的“核心素养”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宏观表现为横向和纵向结构,且从其每一阶段来看,这些“核心素养”都是用四个字来概括的。从横向结构来看,这些“核心素养”都可以分为“知行”和“德行”的结构,即前两个字是“知行”的标准,后两个字是“德行”的标准,这两个标准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从纵向结构来看,《学记》中的“核心素养”是由“小成”“大成”所构成的。

“知行”和“德行”的横向结构。“知行”方面的“核心素养”包括“离经”、“敬业”、“博习”、“论学”和“知类”。“德行”方面的“核心素养”包括辨志”、“乐群”、“亲师”、“取友”和“通达”。“知行”方面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先从对经典书籍的理解与分析开始,然后聚焦在某一专业领域的学习中,再把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广泛的实践学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学识,最后在此基础上能够不局限于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全才的发展过程。简单来说,也就是“由知到行、再到无一不通的过程”[1](p30)。“德行”方面的“核心素养”中的“辨志”、“乐群”、“亲师”和“取友”是要求学习者在求学的过程中要处理好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首先要辨别出自己的志趣所在,为以后所选择的专业和事业做准备;其次,具有相同志趣的人在组成的学习群体后,要能够与同伴关系和睦融洽,要尊崇敬爱自己的老师;最后,学习者如果还能不管遇到任何事,都能恬淡平静、内心清澈,不受外物所影响,就可以实现“德行”方面的“大成”。

“小成”到“大成”的纵向结构。学习者由“小成”到“大成”要经历一个历时九年的教育过程。第一阶段的学习也就是要达到“小成”的教育目标的阶段,主要是专业学习,并对某一专业领域进行专心的钻研与研究。第二阶段的学习即要达到大成”的教育目标的阶段,是指学习者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探索与实践整个世界的本质。

从以上对《学记》中“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可以看出,古代对“君子”的培养过程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样,也是一个以培养专业的创新型人才为阶段目标,以培养“百科全书式”的“全才”为最终目标的循序渐进的过程。[1](p31)

二、《学记》中“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启示

与古代的学校教育相比较,当今学校教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课程改革也进入到了第十一个年头,教学目标也从1.0 版本的双基目标改革到了3.0 版本的核心素养时代,但《学记》背后的“核心素养”所强调的由知到行,再到无一不通的境界,时至今日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意涵,更重要的是,“《学记》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思想是两千多年前众多儒家学者用自身成就来佐证的。因此,深明《学记》“核心素养”思想体系,既可让我们重新审视今日的求学历程,”[2](p124)又能给我们当今所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带来意义非凡的启发。

1.进一步明确核心素养的阶段性。

《学记》中要求学习者的“知行”和“德行”在不同阶段分别要达到“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博习亲师”、“论学取友”、“知类通达”的目标,这些目标对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实践要求、学习能力、德行品质都有着比较明确的指向和具体表达,可以让学习者根据阶段目标和具体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清晰定位、循序渐进的学习,从而达到“百科全书式”的“全才”的发展目标。

这一点给“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带来的启发是:需要进一步明确划分核心素养的阶段性,不同学段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程度需要进一步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目标也要进一步细化。

2.着重强调“友”对学习者的作用。

“在《学记》中,着重强调“友”对一个学习者的作用,尽管《学记》仅有1226 个字,但“论学取友”的核心素养思想贯穿始终,”[3]如“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大学之法,……相观而善之谓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不善答问者反此。”等等。这里的“友”并非单指同辈之间,也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着重强调的是“良友”对学习者的促进作用。

这一点给“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带来的启发是:首先,要重视朋友对学习的作用,尤其强调学习者要结交志同道合、对自己有益的朋友,通过朋友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达到促进学业的目的。其次要关注学习者在掌握知识、技能基础之上交往的“学习圈”由哪些朋友组成。最后,教会学习者正确辨别出自己身边的“良友”,即具有正向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行为品格和理智德性的人。

3.突出“守志”对树人的重要性。

《学记》指出,学识是靠逐步积累的,“志”亦非一日能够形成,只有“守”住了志,做到在困难与诱惑面前不低头,不畏缩,才能真正“强立而不反”。[2](p125)尤其在当今学生处在一个嘈杂的网络时代,这里有现实环境中终日无心向学的同伴,也有虚拟世界中的黑洞似的诱惑,各种困难、诱惑、机遇数不胜数。在这复杂的情况下,有的学生经不起诱惑走上歧途,有的遇到一点点困难就轻言放弃。今日的学子如若要有所成绩,就必须守住心中之志,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学习,扎实地做好每一阶段的学习。[2](p125)

这一点给“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带来的启发是:核心素养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更要强调“守志”对树人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人。

猜你喜欢

学记学习者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游园学记——北京君谊中学国际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学记》的教育理想国——看《学记》教我们如何读经
读懂《学记》,读通自己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