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愚公楼村的愚公们(外一篇)

2021-11-12黄书平

湛江文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愚公菠萝农场

黄书平

提起愚公楼菠萝,爱吃菠萝的人都知道,这是广东省徐闻县特产,以香、脆、甜闻名于世,美国相关历史书籍还把“愚公楼菠萝”列为世界名果,20世纪70年代,愚公楼菠萝还被空运到北京招待外宾。愚公楼菠萝之得名,还得从最早引种该菠萝品种的愚公楼村说起。

愚公楼村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曲界镇,全村758户总人口4145人,下辖1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约7497亩,以种植菠萝为主,被授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基地,2004年以来先后获得广东省“文明村”“卫生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2006年还被评湛江市“最美丽村庄”。

然而这样一个美丽富饶的乡村,为何获得愚公楼村这样土里土气的名字呢?怀着深深的疑惑,我决定到愚公楼村一探究竟。

开车沿着省道376线行走,在徐闻至曲界段的中点,巨大的Y字形路口处,赫然立着一个巨大的金色菠萝塑像,那里便是愚公楼村的西入村路口,是东西南北四个入村口中最具特色的。菠萝塑像的四周、沿着Y字形路的路两旁均建满两三层高的小洋房。顺Y字右边的路进入村内,可环村走一圈。这条路被命名为友谊路,是愚公楼村的主村道之一,沿途的楼房也是鳞次栉比,给人满满的现代化城镇气息。

关于愚公楼村村名的来源,愚公楼村的一位村干部告诉我,村名确实与村人的“愚”有关。

愚公楼村原来叫麻寮墟,是一个以种植高麻(番麻)为主的墟落,虽不大,但居民富有,以致在清末贼乱中成为被洗劫的重点对象之一,据说曾被劫掠得只剩下废墟。为了重建墟落,麻寮墟的人有钱凑钱没钱出力,建起防贼劫的大炮楼,免费给附近村的村民居住,同时请来官兵驻守,确保了这一带村民的安全。麻寮墟村民的这些义行义举却被当时的一些人称为“愚”,后来他们干脆以“愚”自居,自称“愚公”,把炮楼称为愚公楼。愚公楼曾是当时曲界镇的地标性建筑,附近村落无人不知愚公楼,反而忘了原来的麻寮墟,此后麻寮墟村便被愚公楼村所代替,只可惜愚公楼在时代动乱中被拆除,现已寻不到踪迹。

后来,愚公楼村人的这种“愚”事越来越多。1952年友好农场成立,愚公楼村人又“愚”了一回,无偿割让了大片土地给农场,让农场场部得以设置在村的东北面,此事曾被附近村落的人笑话为“傻得冒泡”。但农场依村而建,农场居民与村民相处融洽,后农场建立集贸市场,部分愚公楼村民前往就业,不但解决了生计,还推动了愚公楼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迁往那里谋生和居住。现在的愚公楼村已不是原来的愚公楼村,它与国营友好农场的场部连成一体,中间只隔着一条马路,不是愚公楼村的人还真分不出哪里是友好农场哪里是愚公楼村。只有熟悉村子的人才知道,农场与村子大体上可以以西北东南走向的商业街为界分开。

然而,真正让愚公楼村人富起来的是愚公楼的菠萝,这就不得不提村里引种菠萝的第一人——倪国良。愚公楼村的老村前,有一间呈曲尺形的石墙瓦房,墙体古旧,与周围的新楼房相比显得有些另类,但依然可猜测曾经的辉煌。那便是倪国良故居,是其靠引种菠萝建起来的。倪国良原籍龙塘镇北平村人,因得罪匪首被追杀,被迫背井离乡闯荡南洋,在新加坡谋生期间学会种植菠萝巴厘子。历经数年,经验丰富的他已成为菠萝行家,因种植的菠萝没有毛眼,清甜似蜜,他被新马当地人尊称为“菠萝王”。1926年,听闻家乡匪乱平息,他毅然谢绝众多种植园主的极力挽留,带着200多株菠萝种苗,自新加坡启程,坐红头船经海南情澜港返乡,在家乡东平村试种获得成功。后又在愚公楼水尾桥以南种植,菠萝长势喜人,果重基本接近新马地区的种植水平。倪氏菠萝深受群众喜爱,但倪国良并没有垄断市场,而是无私地教授广大村民种植,不久,菠萝便成为愚公楼村一带的主要经济作物。致富后的倪国良移居愚公楼村,修建了村里第一座石墙瓦房。

老干部说,倪国良就是一个敢吃螃蟹的愚公式人物,村民们至今感念他的功绩,本想在村里造一塑像供后人瞻仰,但筹划多年,最终找不到他本人的一张照片或画像,不可不说是一大憾事。

现在愚公楼村的年轻人更是勇往直前,紧立时代潮头,甩开袖子加油干,敢于尝试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他们开网店,搞网红带货,尝试提取菠萝叶纤维制衣制席,还申请了“愚公楼菠萝”地理标志保护和申请建立了国家级菠萝种植示范基地,使愚公楼菠萝生产有保障,销售有通路。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愚公楼村民并不“愚”,他们是一群敢为人先、无私无畏的先行者。

菠萝托起的村庄——再访愚公楼村

提起愚公楼菠萝,爱吃菠萝的人都知道,这是广东省徐闻县特产,以香、脆、甜闻名于世,美国相关历史书籍还把“愚公楼菠萝”列为世界名果,20世纪70年代,愚公楼菠萝还被空运到北京招待外宾。愚公楼菠萝因种植地愚公楼村而得名,近年来,愚公楼村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然而我记忆中的愚公楼村并不是这样的。于是,挑了一个空闲的日子,时隔二十多年,我驱车再访愚公楼村。

车子沿着省道376线行走,在徐闻至曲界段的中点,一巨大的Y字形路口处,赫然立着一个巨大的金色菠萝塑像,塑像的右边竖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愚公楼村”几个红色大字。Y字路口的丫口处是一个花坛,里面长着别致的花草,菠萝塑像正处在花坛中央。花坛四周路边,多是两三层高的小楼,俨然一副城里休闲小区的模样。这便是愚公楼村的西入村口。

路口还是原来的那个路口,不同的是已不复当年的荒凉。20世纪九十年代,我在徐闻东部的一个乡镇工作,愚公楼村是我往返县城的必经之地。然而比起愚公楼村,我更为熟悉的却是国营友好农场。路面上立着的是“国营友好农场”的路标,路边是农场建在路边的仓库、工场等建筑。反而是愚公楼村因为离公路还有一段距离,在马路上是望不到的,以致当时常常有人会误以为愚公楼村就是友好农场。

但世事如棋,谁又能想到30 年后的今天,随着愚公楼村的发展,这个荒凉的路口已盖满小楼,人们反倒不知友好农场,只知愚公楼村了。

顺Y字左边是省道376线,可以通往徐闻东边乡镇的曲界、外罗、下洋等地,路旁也建起了很多楼房;顺着右边的路可进入村内。这条路被命名为友谊路,是愚公楼村的主村道之一,沿路的楼房也是鳞次栉比,路边间种着花草树木,整个村庄给人满满的现代化城镇气息。

在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几座造型新颖的小洋楼让我们眼前一亮,连县城里的别墅都不及它。旁边还有一间双语幼儿园,是一幢粉红色的五层楼,楼前院子里摆着滑滑梯,小朋友们穿着统一的服装跟着老师在做游戏,一点都不逊色于城里。村里的老人告诉我们,这里便是愚公楼村的旧村中心,那几幢小洋楼是村里几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建的,幼儿园也是他们投资办起来的。那些年轻人以菠萝起家,种菠萝、销售菠萝发财后,并没有离开村庄,而是投入大笔资金建起洋楼和幼儿园,他们说,“是菠萝成就了我们,我们不能离开菠萝的故乡。”他们还说,“我们不仅要把村子打造得不输城里,还要让孩子们的教育也赢在起跑线上。”

我惊诧村子的繁华,更感叹这些年轻人的超前意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在很多村庄出现了空心化倾向,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有钱人举家搬到城里去,村里的老宅无人打理,日益荒凉破落。但没想到愚公楼村的年轻人却这样珍惜村子,为打造现代化新农村付出不懈努力,还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得如此完美!

老人还自豪地告诉我,路口所有的住户都是从愚公楼旧村搬出去的,现在的村庄已比原来扩大了三倍多,所有的楼房几乎都是靠种植菠萝建起来的。村民因菠萝致富,村子因菠萝繁荣,外人都说我们村是“菠萝村”。

老人越说越兴奋,又说起村里引种菠萝的第一人——倪国良。倪国良原籍龙塘镇东平村人,20世纪20年代,因得罪匪首逃到南洋谋生,积累了菠萝种植经验,后因怀念故土,带着200多颗菠萝苗漂洋过海回到故乡,在愚公楼村种植大获成功,自此翻开了愚公楼村的菠萝种植史。致富后的倪国良移居愚公楼村,修建了村里第一座石墙瓦房。后来又无私地教授广大村民种植菠萝,不久,菠萝便成为愚公楼村一带的主要经济作物。

21世纪以来,政府因势利导,指导农民改良品种、反季节轮耕和基地化种植,实现了菠萝种植现代化、产业化、生态化,使愚公楼的菠萝产量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针对菠萝销路不通畅的问题,又以龙头企业为产业集群,打造品牌效应,进行产品深加工,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推广菠萝的海为生态旅游名片,使得愚公楼菠萝广为人知,销路顺畅。今年,愚公楼菠萝更是出口韩国日本,走向国际市场。可以说,现在种植菠萝的年轻人吃到的甜头,比他们的父辈人都甜。

腰包鼓起来了,村民们又把目光投入到居住生活领域。为响应政府提出的“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村”口号,大家热情高涨,有钱出钱,没钱出力,现在全村已全面铺设了硬底化道路,种上花草和太阳能路灯,哪里还可见以往白天尘土飞扬、夜里黑灯瞎火的景象?菜市场扩建了,卫生所扩大了,连锁超市开到村里了,村民们幸福感真真切切提高了。老人说,现在让我去城里住我还不乐意了。

听着老人的话,我不由得再次打量起这个村子来,绿树掩映间,楼房鳞次栉比,空气清新宜人,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深吸了几口空气,似乎还能闻到菠萝的甜香,这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菠萝村”,是菠萝托举起来的村!倪国良的心血没有白费,愚公楼的年青人没有忘本,愚公楼村将会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发展得越来越好,变得越来越美!

猜你喜欢

愚公菠萝农场
最北冻土带上的“愚公”
菠萝探长
快乐农场
农场
菠萝
开心农场(1)
吃菠萝为什么要用盐水泡
丰收的农场
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