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命成为奇迹

2021-11-12汤素兰

民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凯勒海伦安妮

□汤素兰

(作者系民进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了不起的海伦·凯勒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 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拿破仑曾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执政和法兰西帝国的皇帝,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天才,同时是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摧毁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使自由平等观念和思想在人民中间得以延续,他主持编写的《拿破仑法典》更是开启了一个法律时代,对后世和世界各国影响很大。

海伦·凯勒是谁?她为什么能够和拿破仑相提并论呢?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 —1968 年)1880 年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康比亚镇,19 个月时不幸罹患疾病,导致失明、失聪。海伦从幼年起一直生活在看不见、听不见的蒙昧世界中,直到1887 年,安妮·萨利文小姐来到她的身边,当她的老师。在安妮的帮助下,海伦学会了阅读和拼写,甚至还学会了说话。海伦精通五国语言,考上了哈佛大学,最终成为了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海伦从1913 年开始到世界各地巡回演讲,时间跨度达50 年。1924 年海伦开始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工作,后来成为其领导人之一,并为之辛勤工作超过40 年,为促进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盲人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她是世界残疾人的爱心大使。她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反对战争,关心工人阶级和穷人的权利,主张妇女参政。

如果说,拿破仑从科西嘉岛的一个平民,通过自身的奋斗成为法兰西乃至欧洲的皇帝是一个奇迹,给当时欧洲的普通平民带来了极大的信心的话,海伦·凯勒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自己身体的残障,成为了自己生命的奇迹。她给世界上一切的人——不管是遭遇先天的缺失,还是后天的不幸,不管是遭遇生活的挫折,还是心灵的创伤的人,以鼓舞和希望。她让每一个人通过她的故事,重新认识生命并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海伦·凯勒从少女时代开始写作,她克服生理缺陷带来的困难,勤奋创作,一生留下了14 部重要作品。而在她所有的作品中,我们现在读到的《我生命中的故事》《我生活中的世界》《我的老师安妮·萨利文》这三部无疑是最重要的。

开发自身的潜能

五官分别带给我们视、听、嗅、味等感觉。我们通过五官以及它们带来的感觉,认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并与它们产生联结。而五官之中,眼睛和耳朵尤为重要。

想象一下,假如一个人从小就没有视觉,没有听觉,便陷入了永恒的黑暗与静寂之中,该如何认识生活中的事物和周围的世界呢?

海伦·凯勒19 个月大的时候,便完全失去了视觉和听觉。没有视觉和听觉,她无法了解周围的事物,也无法理解和遵守生活中的规则与秩序。早年的海伦就像一个“小恶魔”,全凭生命的本能在世界上横冲直撞。她顽皮,暴躁,甚至残忍。她曾将母亲锁在食品贮藏柜里长达三个小时,母亲不断捶门,海伦坐在外面门廊的台阶上,感到母亲捶门时产生的震动,开心得哈哈大笑。由于妹妹出生,海伦感到自己不再是母亲的唯一宝贝了,她对妹妹产生了嫉妒,有一次,当她发现妹妹睡在她的洋娃娃南希的摇篮里时,她火冒三丈,直接冲过去将摇篮推翻。要不是海伦的母亲及时抓住了小妹妹,说不定小妹妹就摔死了。

幸运的是,海伦7 岁那年,安妮·萨利文小姐来到了她的身边,当她的家庭教师,让海伦“混沌初开”。安妮在日常生活中教海伦“要遵守规矩,行为优雅”,她更是用“自然教育法”,让海伦认识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因为海伦没有视觉和听觉,安妮便充分运用海伦的手和触觉。比如,安妮一边将洋娃娃递给海伦,一边用手指在她的手掌上写下“doll”,试图让海伦明白,“doll”就是洋娃娃的名字。然而,刚开始的时候,不管安妮重复多少遍,海伦根本无法在“洋娃娃”与“doll”之间建立联系。直到有一天早晨,安妮带着海伦来到花园的井亭,当时井亭里正好有人在打水,安妮将海伦的一只手拿过来让她感受水的流动,在她的另一只手上拼出“water”这个单词。水的流动和老师在手掌上拼出的“water”单词,如电光火石一般,突然之间让海伦知道了“water”就意味着那种流过她手的奇妙而凉爽的东西。海伦说,这个栩栩如生的词语“唤醒了我的灵魂,赋予它光芒、希望、欢乐,把它释放出来了!”从这一刻起,海伦也明白“doll”和”洋娃娃”的关系。原来,万物皆有其名字,每个名字都会产生新的念头。由于这个词语的触动,海伦渴望学习,渴望认识世间万物。她也由此认识到,知识即爱,即光,即想象。

如果说,海伦后来能够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为第一个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毕业的盲聋人,成为著名作家,其内在的动力,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学习渴望。后来,海伦用超乎常人的努力,通过手指的触摸,了解正常人发声时嘴唇的变化、喉头的震动,学会了发出声音,她还学会了德语、法语和拉丁语等语言。

虽然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但是,海伦学会了用“手”的触觉来认识事物,她说,“对我而言,手之于我就好像听觉与视觉加在一起之于你们一样”“手是我的触须,我用它穿过隔绝与黑暗,抓住我的手指遇到的每一种快乐、每一种活动”。她还说,“在我的大脑中,每一个物体都以无数种结合的方式联系着种种触觉特性,赋予我一种力量感、美感或者不和谐感,因而我能伸出双手,触摸到事物外表的喜感和美感”。

除了触觉,我们还有嗅觉和味觉,还有头脑中无穷尽的想象。正是通过对身体内其他潜能的努力发掘,海伦将面前的黑暗变成了光明,把弯路变成直路。

从海伦认识事物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读海伦·凯勒的作品,我们常常会忘记她盲聋人的身份,因为在她的文字里,“我看到”“我听到”这样的词比比皆是。海伦是如何通过手指的触摸去“看见”和“听见”的呢?她通过阅读、旅行、学习和想象。海伦阅读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她喜欢到剧场去看演出,她经常旅行,拜会世界各地的名人,并与他们交流。她喜欢大自然,总是能在大自然中发现美。花鸟是她快乐的同伴,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她的课堂,给予她启示。

爱的川流不息

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与关怀。

海伦虽然不幸失明失聪,但她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

除了家人的爱,在海伦成长的道路上,还有社会各界的人,不管是相识的还是不相识的,都曾给予她无私的关爱和帮助。

正是在发明家和慈善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的帮助下,安妮·萨利文老师来到了她的身边,将她带出蒙昧,走向光明。此后,安妮用一生的时间陪伴和帮助海伦,长达50 年之久,直到1936 年去世。后来,波莉·汤姆森又接替安妮陪伴海伦,协助海伦工作,一直到生命的最后。

海伦12 岁时,为了感谢珀金斯盲人学校的帮助,她写了一篇作品《霜王》寄给珀金斯盲人学校的校长作为生日礼物。这是海伦第一次写作,也许因为太过兴奋,她只是把头脑中出现的故事飞快地记下来,根本没有想过这故事为什么会出现在自己的头脑中,它们是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故事。《霜王》发表后,被人指出是抄袭了坎比小姐的同名作品。一个人在早期的写作中,将自己读过和喜欢的作品吸收,进行重写或者改写,是再正常不过的写作练习,何况当时海伦才12 岁,还根本没有抄袭、剽窃这样的主观意愿。然而,海伦却因为这件事遭到了最为严厉的质询,这次质询让海伦好长时间对写作产生恐惧,怀疑自己写出来的每一行字都不是自己的。但是,《霜王》的原作者坎比小姐并没有责备海伦,还亲自给海伦写信,鼓励她:“有朝一日你会用自己的创意写出一篇了不起的故事,你的故事将予很多人以慰藉和帮助。”事实证明,海伦没有辜负坎比小姐的期望,她后来写出了属于她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故事和诗歌。

1893 年夏天,海伦和老师安妮跟着发明家贝尔博士一起参观了世界博览会。世博会主席希金博萨姆先生特许海伦可以触摸各种展品,让她用手指感受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各种辉煌成就。每一天,海伦通过手指的触摸,在想象中环游世界,她看到了来自地球上最偏远地区的诸多奇观——发明的奇迹、工业和技能的宝藏以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活动。贝尔博士陪同她们到处参观,亲自讲解,还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海伦了解电话机、自动电话机、留声机和其他发明,让她明白人类在电线上传送信息,就能突破时空限制。在世界博览会上度过的三个星期,让海伦从小孩子对童话和玩具的兴趣中长足地进步,转向欣赏平凡世界里真实而热诚的事物。

正因为海伦在成长过程中获得过亲人、朋友、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长大后的海伦也一直怀着感恩之心,用毕生回报所有爱她的人和我们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海伦说,“人们对我的善意就像种子一样,萌发出诸多愉快的记忆,并使其生长”。海伦一生致力于帮助残疾人,为盲聋儿童争取受教育的权力。她在世界各国巡回演讲,与不同种族、肤色的人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奋斗历程,让世界各国的人们从她的故事中获得信心和力量。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名篇,从1933 年1 月发表于《大西洋月刊》起,近100 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珍爱生命,并为宝贵的生命创造价值。在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中,海伦假设自己拥有三天光明,会用这三天来做什么。第一天,她要去看那些以仁爱、温柔和陪伴使她的生命有价值的人,她尤其想长久凝视开启她心智、带给她光明和希望的安妮·萨利文老师的脸。第二天,她要怀着敬畏观看太阳下大自然中的万千景象,她要去自然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从自然博物馆里了解人类自身的发展,从艺术博物馆里获得打开美之门的钥匙,通过艺术探视人类的心灵世界。第三天,她要走进火热的生活现场,看形形色色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在最后一个能够拥有光明的夜晚,她要走进剧场去看一场喜剧。她说,假如能够拥有三天光明,当永恒的黑暗又将她包围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会塞满了极其愉快的记忆,不会有什么时间来感到遗憾。”最后,海伦说,“我,一个盲人,能够给有视力的人一个指点——给将要充分利用视力这一天赐之物的人一个告诫:像明天就要失明那样去利用你的眼睛。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的官能上。倾听声音的悦耳,小鸟的歌唱,管弦乐队强有力的旋律,仿佛明天你将失聪。触摸你想触摸的每一件东西,仿佛明天你会失去触觉。闻闻花香,津津有味地尝每一小口食物,仿佛明天你将永远不再有嗅觉和味觉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个感官,享受世界通过大自然赋予你的几种接触的方式揭示给你的快乐和美的方方面面”。

这是海伦·凯勒给我们的最宝贵的忠告。她让我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我们身体中与生俱来的那些感官,正是通过这些感官,让我们才得以了解自然的秘密,欣赏美,帮助他人,获取知识,努力创造。她让我们明白生命是一个过程,每一天都无比重要,每一天都有一个新的美丽世界在我们的面前展开,我们千万不要将生命浪费在遗憾和后悔上。

成为你生命的奇迹

古埃及的莎草纸画有一个反复表现的主题《生命之树》。一颗大大的洋槐树上停着色泽各异的五只鸟儿,四只头朝东,开始是怯生生的幼鸟,之后是朝气蓬勃的青春之鸟,然后是炯炯有神的中年之鸟和壮志未酬的壮年之鸟,最后那只鸟头戴美丽的冠冕,淡定自若朝向西方,面对着死亡。生命之树上五只鸟儿的五种神态,精致地浓缩了人的一生,也寓意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不浪费生命,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展现生命的精彩,赋予生命以价值。

每一个生命都是从呱呱坠地走到垂暮之年,生命是不会倒流的,也不会停留。我们常说“珍爱生命”,可是,怎样才算是“珍爱生命”呢?单纯珍爱每一个活着的日子并不是珍爱生命,在每一个活着的日子里锦衣玉食也不是珍爱生命。从海伦·凯勒的身上,我们发现,“珍爱生命”是珍爱我们身上的感官和感觉,珍爱知识,爱,想象和创造。这才是珍爱生命的真谛。因为正是我们的感官让我们和世界发生联结,让我们拥抱世界并成为世界的一个部分。因为有感官,我们才能发现美,发现快乐,阅读伟大的书籍,才能想象和创造更美好的世界。海伦还以她自己作为榜样,让我们去努力创造我们自己,将我们自己创造成为自己生命的奇迹。只有尽情地热爱过,欣赏过,创造过,我们的生命才是圆满的。当我们坦然面对死亡时,才可以说,我此生没有辜负我的生命。

冰心先生在散文《谈生命》里说,“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溪流能否入海,种子能否成树,全在于自己的努力。正因为无数溪流的日夜流淌,汇成了一望无边的大海,正因为一颗颗种子的发芽生长,组成了成片的森林。让我们的生命像水,利万物而不争;像树,给大地撒下绿荫。

猜你喜欢

凯勒海伦安妮
名人名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好久不见的自己
Who Has Seen the Wind?
每次只做一件事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这样单纯的我,才是最好的自己
海伦·凯勒的故事
爱之声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