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海军“走出去”对外传播的优化策略

2021-11-11肖勇利

对外传播 2021年10期
关键词:对外传播走出去优化策略

【内容提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海军拉开了“走出去”的序幕。近年来,中国海军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积累了丰富的海外行动经验,在国际上赢得广泛赞誉。同时,不断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交往格局,给该议题的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条件,为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展示大国军队形象、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中国海军“走出去”对外传播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实际效果。新时代,做好中国海军“走出去”对外传播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外宣意识,找准议题精准传播,加强面向西方主要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切实增强中国海军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关键词】中国海军 “走出去” 对外传播 优化策略

海军“走出去”是和平时期我国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是新时代我国军队职能使命的延伸拓展。随着中国海军越来越频繁地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对外不断展示其严明的纪律、顽强的意志、过硬的军事素养、高效的行动力,中国海军在国际社会赢得越来越多的赞誉和认可,海军“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全面建设世界一流海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手段。

作为外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军“走出去”对外传播的效果直接影响中国及中国海军在国际上的形象。新形势下,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面向西方主要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能力建设,切实增强中国海军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一、中国海军“走出去”的多种行动样式

中国海军“走出去”始于改革开放之后。近年来,中国海军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形成了友好访问、联演联训、远洋护航、救援减灾、撤侨护侨、军事比赛等多种行动样式,积累了丰富的海外行动经验,较好地展示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形象以及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一)友好访问

1985年,中国海军首次派出舰艇编队出访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等南亚三国,开启了友好访问之旅。之后,舰艇访问范围不断扩大。1997年首次跨越太平洋访问美洲大陆,1999年首次访问欧洲,2002年首次完成环球航行。时至今日,中国海军累计出访近百次,航迹遍及六大洲、三大洋。舰艇出访已成为中国海军对外展示形象、联系各国友谊的重要方式。

(二)联演联训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他国的军事互信也随之增强,中国海军拉开了与外军联演联训的序幕。2003年,中国海军与巴基斯坦海军在我国长江口水域开展联合军事演习,这是中国海军首次与外国海军联合军演。此后,中外海军联演联训频率不断增多。据统计,截至2021年9月底,中国海军先后派遣200余艘舰艇、数千名陆战队员,先后50余次与外军联演联训。演习形式从双边向多边拓展,演习科目从单一向综合转变,演习海域从近海向远洋延伸,既密切了中外海军关系,又锤炼了中国海军实战能力。

(三)远洋护航

21世纪初,全球海上安全形势急剧变化,为履行国际义务、保证我国海上交通运输线安全,应非洲索马里政府邀请,经联合国授权,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奔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截至2021年9月底,中国海军共派出39批护航编队,110余艘舰艇、约3万名官兵,为近7000艘中外船舶护航,期间多次与外军舰艇执行叙利亚化学武器海运联合护航任务。海口舰还被国际海事组织授予“航运和人类特别服务奖”。

(四)救援减灾

近年来,中国海军还投身到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一方面,积极参与救援减灾国际业务交流。例如,参加了2014年“环太平洋”联合军事演习医学交流、东盟“10+8”防长扩大会议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实兵演练、印尼“科摩多”多边人道主义救援减灾演习,等等。另一方面,投入实际力量参与人道主义行动。例如,9次派遣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走出国门,为43个国家和地区、23万余人次提供诊疗服务;派出多艘舰艇参与搜救马航MH370失联客机;派出舰艇为马尔代夫紧急供应淡水,等等。

(五)撤侨护侨

保护我国境外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中国海军义不容辞的责任。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动荡,海军徐州舰受命开赴地中海,接护撤离中国在利比亚被困人员。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在海外参与人道主义危机中的撤离侨民行动。2015年3月,也门局势陡然紧张,武装冲突加剧,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紧急赶赴也门,安全撤离600余名中国公民和200余名外国公民。

(六)军事比赛

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海军与外军联演联训不断增多,并多次参加比武竞赛,但真正意义上参加的国际赛事,当属由俄罗斯国防部发起并主導的“国际军事比赛”。该比赛始于2013年,每年举办一次,被誉为“军事奥林匹克竞赛”。2015年,中国海军首次参赛,除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没有参加外,截至2021年9月底,中国海军已6次参加该比赛,参赛项目也由最初的1个增加至4个。

二、中国海军“走出去”对外传播的现实制约

在“走出去”实践中,中国海军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创新发展对外交流形式,为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展示大国军队形象、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国海军“走出去”的对外传播工作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传播效果。

(一)受邀外媒影响力有限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国外访问、参加比赛等各类外事活动,通常都是中国海军或任务编队(分队)外事工作组与中国驻到访国使领馆联系,由其邀请当地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从实践来看,不论是访问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邀请到的到访国媒体国际影响力、媒体数量等都较为有限,尚未实现对外传播效果最大化。

(二)任务编队(分队)指挥员媒介素养尚需加强

中国海军“走出去”的宣传工作是任务编队(分队)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任务编队(分队)指挥员的政治站位、国际视野、媒介素养直接决定着外宣工作效果。尽管当前任务编队(分队)指挥员都有强化外宣工作的意识,但从实践来看,仍存在因任务编队(分队)指挥员媒介素养不够,或对外宣工作尺度把握不准,导致内宣比外宣做得好、有时将外宣当作内宣做的情况。

(三)随行记者作用发挥受限

中国海军“走出去”,从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到海军政治工作部的两级宣传部门都高度重视,通常会邀请军内外媒体记者随行报道,受邀的军外媒体大多是国内承担外宣任务的媒体,军内媒体则大都扮演内宣角色。从实践来看,受海军专业受限、保密要求等客观因素制约,一些军外媒体的记者存在政治站位不高、对任务理解把握不准的现象。一些军内媒体记者则因没有被编配到任务编队(分队)相关部门,无法全程参加交班会,造成其对宣传报道任务无法及时、充分了解,只能应景性一事一报,流于表面,难以产生实际效果。

(四)议题设置主动性不强传播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

中国海军“走出去”是展示海军形象、彰显国家实力、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手段,对外传播工作通常由任务编队(分队)政治工作组牵头。由于任务的特殊性、紧迫性,政治工作组有时容易忽视统筹策划议题设置,通常任由随行记者或到访国记者采写刊发。加上政治工作组部分领导国际传播意识不强,对此项工作整体把握不够,没有根据任务性质和宣传导向主动设置议题、加强各环节沟通,致使传播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影响最终效果。

三、在守正创新中加强新时期中国海军“走出去”对外传播

新时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海军“走出去”同样肩负重要使命,要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加强舆论场构建,增强国际话语权。

(一)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外宣意识

海军“走出去”属于军事外交范畴。作为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承担沟通联络的驻到访国使领馆武官到随行记者,从任务指挥员到普通官兵,都应立足国家政治、军事、外交大局,各方联动,通力配合,共同做好对外传播工作。具体来说,驻到访国使领馆武官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邀请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知名媒体,搭建多种平台,加强宣传;针对不同任务派遣的随行记者,相关部门要严把选拔关,强化职责教育,做好相关培训,引导其真正担负起对外传播的重任;任务编队(分队)指挥员和普通官兵要把提高国际传播意识、媒介基本素养当作必修课,加强外语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学习,把每一次外事活动都当作展示国家形象、海军形象的重要契机,自觉当好穿军装的“外交官”。

(二)找准议题精准传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议题是舆论的先导。当前,国际舆论场仍呈现“西强我弱”的格局。西方媒体能够掌握国际舆论主导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善于设置议题、引导议题,再加上其强大的传播力,使国际舆论围着他们的议题“跟风打转”。近些年,从中国海军“走出去”对外传播实践来看,尽管传播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改进和提高,但仍存在自信不够、主动不够、开放不够、阵地意识不强、技巧不够等问题,需要从思维理念、方法手段、终端平台、人才队伍等多个方面全方位进行改进和创新。要把创新着眼点放在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和精准传播能力上,让中国海军的相关议题成为国际舆论场关注的话题,充分展现其密切双边或多边关系、维护世界和平穩定的催化剂作用。应该看到,在全球化传播时代,对外讲好中国海军“走出去”的故事,不仅要有宏观层面的“硬”新闻,还要从细微处着眼,注重“软”新闻的传播,尤其是多挖掘一些富有人情味的深度报道。要巧妙运用随行记者的对外宣传报道引领舆论走向。还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分析其受众特点,研判传播规律,制定差异化传播策略,真正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加强媒体布局,壮大对外传播力量

当前,在中国海军“走出去”对外传播中,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海军真实形象与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落差”,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大多数情况下,中国海军形象的塑造还停留在“他塑”,而非“自塑”的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海军“走出去”逐渐成为常态。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海军政治工作部要最大限度聚合资源,在技术应用、产品策划和平台共享等方面与国内主要对外传播媒体开展合作,借船出海,扩大声量,提高对外传播效果。同时,在西方主要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土化媒体布局中,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实做细合作方案,最大程度借助海外知华友华的媒体力量,扩大舆论阵地,在最大范围受众群体中塑造和传播中国海军的正面国际形象。

(四)及时主动发声,有力反击西方国家的歪曲报道

西方媒体舆论霸权常用的一个手法是“真相武器化”,即利用其网络、信息与传媒优势,在受众中大力虚构西方叙事框架下的所谓“真相”,并以此作为武器展开“公众传播战”,进而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等广大的信息场域中,迅速剥夺或削弱对手的话语权和叙事能力,实现其对信息环境“统治”的目的。中国海军“走出去”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如“中国威胁论”“中国秀肌肉”等西方媒体的妖魔化言论,试图丑化、矮化中国海军在国际上的形象。对此,中国要借助多种渠道,及时主动发声,反击西方国家的歪曲报道和污蔑,揭露其丑陋嘴脸和险恶用心。同时,在国外的海军编队(分队)要加强对官兵的引导教育,强化纪律约束,杜绝违法乱纪行为,防止被外媒放大或恶意炒作,达到其损害中国海军国际形象的目的。

肖勇利系海军政治工作部人民海军报社编辑

责编:荆江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走出去优化策略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