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世界读懂新时代中国:理念与路径

2021-11-11解传姣

对外传播 2021年10期
关键词:工作

【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5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发表重要讲话,为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文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意义、面临的挑战、工作的重点内容、重点路径四个角度进行分析阐释,希望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深入思考做好相关工作的策略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5·31讲话 国际传播 传播理念 传播效果 传播路径

从100年前诞生起,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为实现奋斗目标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党中央在延安时期,为让国际社会更加真实了解我党和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邀请美西方媒体人士近距离采访共产党、八路军和边区政府。以埃德加·斯诺为代表的媒体人深入延安等地采访,寫出了在世界广为流传的《红星照耀中国》等作品,为国际社会客观了解、公正评价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就国际传播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21年5月27日在致中国日报创刊4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促进中国和世界交流沟通作出新贡献。几天后的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新时代,虽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形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①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就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现在“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国际传播能力不强是一个重要原因。对此有必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听清、听懂中国声音。

一、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面临的挑战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东升西降”特别是中国以不可逆转之势崛起。美西方国家对中国全方位的打压态势前所未有,国际传播工作在国际舆论斗争中的作用愈发明显。但是现阶段中国国际话语权仍然不足,国际传播工作手段有限,整体理念落后于新时代实践的需要,国际传播工作将持续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一)传统媒介平台长期被美西方主导

长期以来,美西方国家占据传统媒介平台的主导地位,利用电影、电视、报刊等平台大肆输出其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有选择地设置国际议题,宣扬单方面观点,牢牢把控国际舆论场,以期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和利益。特别是美国,权贵资本掌控了权威媒体,垄断资讯生产,塑造于己有利的国家政策,并与政府默契配合,妖魔化在意识形态上不服从自己的“非我族类”,而对自己和所谓“志同道合”者总是文过饰非,达到操纵世界舆论的目的。同时,尽管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全世界范围的媒体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媒体格局的重塑加快进行,但是长期以来,“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中国作为新兴大国,要打破传统的国际舆论格局,势必受到围堵,面临重重困难,突出重围还需要我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二)美西方媒体基于意识形态恶意歪曲抹黑中国的态势不会改变且变本加厉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西方国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可谓“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美西方主流媒体受命或不自觉地以传播中国的负面形象为己任,恶意歪曲抹黑中国,惟恐宣传中国积极因素会招致“政治不正确”。特别是近年来面对中国迅猛崛起,美西方媒体更是抱着复杂的心态审视中国,不遗余力、变本加厉地妖魔化中国,损害中国国家声誉。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将指责和甩锅中国作为转移国内矛盾的手段。

(三)国际传播理念滞后于新时代实践需要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传播理念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有了新的提升。但是有的部门和地方国际传播理念僵化,方式简单粗暴,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国内国际形势快速发展的实践需要。其中突出的一个方面是,在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快速深刻地改变原有的媒体传播格局的背景下,仍然抱守“内外有别”的传统国际传播方式,极易带来事与愿违或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对内传播在于加油鼓劲,国际传播在于塑造形象,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流通不仅仅局限于国界之内,网络传播已成为全球传播。国际传播如果不进一步改变观念和方法,实现从“内外有别”到“内外一体”的转变,那么类似给他人“递刀子”的事件可能层出不穷。

(四)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不足影响国际传播效果

话语体系是一定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和文化传统的综合表达,受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实力所支撑的影响力制约。长期以来,国际传播领域话语体系为美西方主导,美西方国家既是世界话语的主产地,又是传播渠道的主控者,内容与手段双重操控下所形成的话语霸权塑造了媒介世界的现实图景。近年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在解构西方话语体系,构建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在可对话性、可理解性、可接受性方面仍然不够,导致国际传播往往陷入“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了听不懂”的被动局面,在掌握和占领融媒体平台资源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让更多外国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高传播效果。

二、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的重点内容

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努力适应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形势变化。新闻工作者首先要牢记媒体“党性和人民性”原则,在新时代新长征的“行走”中牢记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不断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责任感使命感中,推动对外传播工作的观念创新、表达创新、渠道创新。②为此,需要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国际传播工作。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等各个领域,是外部世界认知、了解、理解新时代中国的总钥匙。既要向世界原原本本传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又要向世界重点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世界意义的组成部分。分享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现中国的大国担当、大国责任和大国气度,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国领袖风范。

(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并期待了解的议题

在快速崛起的过程中,中国的块头变得越来越大,难于掩藏。各国从自身在国际社会所处的地位出发,难免对中国的发展产生疑惑、担忧、焦虑、忌惮等复杂的心态。他们迫切希望了解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的,中国会不会改变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走上国强必霸的道路,能不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宿命,以及提出和实践“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战略意图等等。对于这些议题,我们应本着坦诚的精神,利用重要国际会议和论坛或通过外国主流媒体等权威渠道积极主动地宣介或及时回应,让国际社会对中国放心、安心。

(三)对世界发展具有普遍启示意义的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我国区域性整體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这一历史性的艰巨任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中国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大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使我们在首当其冲的情况下迅速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和实践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胜利,对世界发展稳定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客观全面、有针对性地对外传播好这些议题,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并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家治理体系提供智慧和启迪。

(四)助力匡正谬误、激浊扬清的议题

长期以来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以来,美西方国家在国际上大搞“反华大合唱”,并且态势越来越明显。他们恶意污蔑、恶毒攻击我国涉新疆、西藏、香港、人权等方面的政策和情况,妄图在国际上混淆视听,损害中国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达到牵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目的。面对这些,只有以事实为依据,才能激浊扬清,以正视听;也只有激浊扬清,向国际社会讲清楚中国,才能有效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抹黑、歪曲与攻击,充分彰显古老的东方大国新时代的自信形象。比如针对美西方国家在新疆棉花生产方面炮制强迫劳动的谎言,中国政府和媒体迅速摆事实讲证据,有力回击了西方政府和媒体的荒谬攻击,在世界范围内维护了国家尊严和国家声誉。

三、新时代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的重点路径

(一)在各领域、各层级对外交往中注重国际传播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要强化统筹协调,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确保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对外交往与国际传播工作紧密相连,在对外交往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国际传播工作。各领域、各层级的对外交往工作中,相关地区和部门要强化国际传播意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有利时机,自觉主动地承担起国际传播工作的责任,在向国际社会和交往对象讲好本领域、本地区故事的同时,用生动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二)统筹各方资源,在提高国际传播效果方面形成合力

国际传播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调动各方资源协同推进国际传播工作。加强信息和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果和效率。引导传统媒体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整合采编资源,打破原有机制藩篱,建立各具特色的融媒体平台,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担当意识强烈的融媒体团队,打造一系列传播能力强、内容丰富、表达清新的融媒体作品。应对人类社会“重新部落化”和“人类交往革命”的巨大潮流变革,要特别重视社交媒体在网络媒体中的主战场作用,通过日常点滴对海外年轻一代施以正面影响。③充分利用好海外知华友华媒体包括海外华文媒体的平台在我们国际传播工作中的作用,借助他们贴近外国受众,跨文化交流无语言和思维障碍的优势,为释疑解惑、传播中国正能量积极发声。

(三)大力培育全民公共外交意识,树立国际传播人人参与的观念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增进“民相亲”正是公共外交的宗旨。“公共外交”与政府外交相辅相成、互为支持,是面向外国公众、旨在说明本国国情和政策的国际活动,能有效增进外国公众对本国的了解,改善对本国的民意,形成更为友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进而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④除去疫情影响的因素,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出国访问、经商、旅游、学术交流、参赛、留学等人员日益增多。我们要大力培养全体公民公共外交的意识,掌握公共外交的基本方法,使公共外交逐渐成为一种全民意识,让人人成为国际传播工作的参与者、贡献者。

(四)重视中国优秀文化作品“出海”在人文交流中的作用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国际传播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中国优秀文化作品出海在人文交流中的作用。近年来,各领域文艺精品层出不穷、百花齐放,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国际传播工作者要培养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觉,主动担当作为,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努力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提炼出来,通过创造优秀影视作品、视频作品、歌剧舞剧、网络文学等展示出来,并通过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出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感召力,促进与各国民心相通。

(五)树立国际统一战线意识,增强国际传播工作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在国际传播工作具有国际舆论斗争的特征和使命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分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国际传播工作首先可以在广大亚非拉国家广泛深入开展,不断巩固其政府和民众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这是我们国际传播工作的基本盘,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对于既非朋友也非敌人的国家,我们要积极作为,争取其政府和民众的中立、理解乃至支持。对于美西方国家,我们当然要主动作为,必要时针锋相对,争取其民众的理解,但对其政府不要抱太大幻想。公道自在人心,而且在大多数人的人心。在世界范围内,美西方国家无论是国家数目还是人口数量,都占较小的比例,尽管他们手握世界主流媒体,但是代表不了世界舆论。我们在国际传播工作中要有的放矢,不急不躁,大力拓展国际统一战线。

(六)办好自己的事情为国际传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云南大象的迁徙意外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成功案例。大象所到之處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悉心照料。西方主流媒体跟踪大象迁徙报道,几乎给予中国一边倒的好评。无论是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当地政府的应急处置,还是背后的环保意识,都让外国人点赞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可见,“打铁还需自身硬”,“酒香不怕巷子深”。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根本还在于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向世界展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只要我们艰苦奋斗,掌握方法,国际传播工作一定能够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世界民众一定会看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作者供图)

解传姣系中国日报社青岛记者站站长

「注释」

①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2018年,第432页。

②周树春:《以创新发展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10期,第29-33页。

③周树春:《以“深度融合”推动“弯道超车” 实现国际传播跨越式发展》,《新闻战线》2017年第17期,第26-28页。

④赵启正:《习近平外交思想开启了中国公共外交新阶段》,《学习时报》2018年4月11日,第A5版。

责编:谭震

猜你喜欢

工作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令人为之惊叹的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最重的工作
工作至死何所用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工作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