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生命续航

2021-11-11黄淑芬

做人与处世 2021年17期
关键词:志愿书江津光荣

黄淑芬

我们都曾流着泪微笑

一场特殊的告别仪式在重庆市江津区德感街道南华小区举行。“重庆好人”龚光荣夫妇和遗体捐献志愿者们身着白色T恤,鞠躬、默哀、目送重庆医科大学遗体接受站的车辆远去……从2014年至今,这已是龚光荣和队员们第9次以这样的方式,送别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的“家人”。

特殊的告别仪式引来路人纷纷注目,其实这个仪式对于龚光荣来说已经习以为常。龚光荣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的故事,还得从2011年说起。那年夏天,重庆的天气依然如火炉一般,但龚光荣一家三口却似进入寒冬,因为龚光荣的儿子龚莜植退役后被查出患上淋巴细胞白血病,猝不及防的病魔把全家人给打蒙了。伤心过后,龚光荣抱着是医生误诊的侥幸心理,带着儿子辗转多家医院求医,可是检查结果和原来一样。听说了龚莜植的遭遇后,龚光荣的同事、邻居陆续上门看望龚莜植,临走时还塞钱给龚光荣。同事还为龚莜植在公共平台上筹集善款。同事、亲人和邻居的举动,龚莜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那天,躺在病床上的龚莜植对父母说:“爸,我生病一年多,得到社会各界的捐助,我无以为报,死后就把我的器官和遗体捐了吧。”听了儿子的话,龚光荣沉默不语,而妻子痛哭不止,死活不同意儿子的请求。在妻子的观念里,中国人祖祖辈辈都讲究全身全尾入土为安。龚莜植耐心地劝说父母:“我当过兵,接受过国家的培养,把我的器官捐给更多需要的人不好吗?如果我真的死了,就当我在战场上牺牲了吧!”经过龚莜植反复地劝说,最后龚光荣夫妻只得忍痛答应了儿子的请求。

2012年9月7日,龚莜植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一天。当天,龚光荣夫妇向重庆医科大学捐献了儿子的遗体及眼角膜。4天后,他的眼角膜让两位眼疾患者得以重见光明。那一刻,龚光荣泪流不止,仿佛感觉儿子还在用眼睛看着这个世界。

第二年春天,龚莜植的名字被刻在了重庆市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的纪念碑上。抚摸着碑上儿子的名字,龚光荣眼前又浮现儿子捐献遗体的一幕。忽然,他冒出一句话来:“既然我们无法在人间团聚,那就让咱们一家三口的名字在纪念碑上团聚吧!”2014年年初,龚光荣夫妇前往江津区红十字会,正式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成为南华社区第一个签订遗体捐赠协议的家庭。看着手中红彤彤的证书,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龚光荣的脑海里闪出:何不借这时机,把遗体器官捐献这件事推广起来,让更多的人受益呢?

龚光荣从此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宣传员,他决定先从动员姐姐开始。那天,他拿着资料来到姐姐家。可是,话刚说出口,姐姐一家人黑着脸把家门打开,对他下逐客令:“看你是我弟弟,我还对你客气,如果是别人,门我都不会开。你走,我不想听晦气的话。”龚光荣还想解释,但姐姐不由分说地把他推出门。

尽管受到亲人的嫌弃,但龚光荣并不气馁,他觉得这是做有益的事,慢慢地会有人接受的。第二天,他拿着资料又出门了。这一次,他往街心广场走去。到了人群中,龚光荣拿出器官捐献宣传资料让大家看,一边发一边说器官捐献的好处。这时,有人问他:“签了遗体捐献志愿书,看病是不是有优惠?”龚光荣刚想解释,另一个又说:“你做这些宣传,政府给你很多钱吧!”龚光荣耐心地解释自己是在做公益,一分钱没有。虽然这样的解释并没有多少效果,但是龚光荣从未想过放弃。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遗体捐献公益事业,只有初中文化的龚光荣还多次前往江津区红十字会拿资料、向工作人员请教,疯狂补习专业知识。他还利用茶余饭后与街坊邻里聊天,不失时机地向大家宣讲这件事。妻子也没闲着,经常带着一家三口的捐赠志愿书,挨家挨户给女同胞们做工作,讲述儿子捐献遗体的故事……慢慢地,街坊邻里的态度从质疑到逐渐接受再到主动参与。2014年,有4位邻居成为龚光荣动员的首批遗体捐献志愿者,他们之中,年长者57岁,年轻者仅30岁。

从事遗体捐献公益事业志愿宣传员6年来,龚光荣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在他的带动下,遗体捐献志愿者从最初的4位慢慢地增加到164位。这个过程的背后虽然很艰难,要面对许多不解甚至排斥,但龚光荣从未后悔,他说:“为另一个生命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让生命续航的接力赛。”

(责任编辑/劉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志愿书江津光荣
光荣升旗手
一份折叠式【入党志愿书】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永远的光荣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申请入党为何必须填写入党志愿书
还有多少光荣正在远去
光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