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DIO 的工程管理“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

2021-11-11杨丽杨方张敏黄小军

安徽建筑 2021年4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

杨丽,杨方,张敏,黄小军

(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从2010 开始实施,目的在于夯实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又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本文尝试基于CDIO 理念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标准,确定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路径,以工程教育理论实践为核心设置课程,以人才需求为出发点整合课程体系,以项目任务为依托改革实践教学落实形式,探索适应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途径。

1 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是具有技术、管理双重属性的交叉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具有覆盖面宽,从业范围广,社会需求大的特点。但从总体上看,人才培养目前还不足以满足建筑业发展的需要,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人才培养质量不尽如人意,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实现上手快,直接开展相应技术管理工作的目标。因此,亟需进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找到“卓越工程师”的有效培养途径。

2 CDIO 理念

CDIO 理念来自于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主的四所高校发布的《The CDIO Syllabus V1.0》,在其中系统说明了工程教育中要培养的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同 时 提 出 了 基 于“CDIO”(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的培养模式。目前CDIO 模式已经被大家广泛应用于工程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中,并逐步形成了新的内涵。

3 结合欧美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适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新模式

3.1 欧美典型的工程师培养模式

欧洲的工程师培养模式以法国和德国为例。对于工程师的培养,法国和德国主要是高校直接培养。工程师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入学难度很高。一般先进入预科学校学习,然后才可以进入到工程师学院进行学习,结束后要进行各方面的考核,最终通过考核的学生获得工程师文凭。学生毕业后即具备从事与工程相关工作的能力。美国工程师培养过程强调认证。培养过程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在校期间,这个阶段主要进行工科基础教育。第二阶段为毕业后的几年,在社会上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然后参加专门的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最终通过认证成为工程师。

3.2 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

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更接近美国。学生毕业后通过若干年的实际工作之后通过职称评审或者参加注册类资格考试,成为工程师。

工程管理专业尽管是一个交叉专业,但由于土木工程背景,故对实践性要求很高,尤其是目前工程管理领域的人员准入制度——执业资格制度,比如建造师、咨询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在这样的需求下,要在本科四年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一定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工程管理专业特点,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确定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采用“3+1”培养模式,即3 年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和专业课时间上会有所交叉)、1 年校企联合培养。在“3+1”模式中,要将“工程实践”主线贯穿始终,以提高实践为目标,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的融合,培养出具有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在前三年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要开设该专业必备的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规、信息技术(主要结合BIM技术)等五大平台课程,同时加强相关人文类课程(尤其是工程伦理等课程)的学习,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同时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及专业方向课中增加实训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打好专业基础。在第四年则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这个环节是做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最核心环节,学生到企业中去,深入到工程实践中,跟着企业的老师一起做项目,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培养工作能力,同时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4 契合工程教育培养理念,探索人才培养路径

CDIO 是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的寿命期为时间跨度,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 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结合专业特点,将以土木工程项目全寿命期为时间范畴,以“理论”和“实践”为课程体系的核心,重新整合知识体系,构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习实训三个层次,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环节组成。

尝试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与学中都结合项目背景,尽可能激发学生对专业领域问题的兴趣,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自主学习比例,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取得技能认证证书(GIAC 认证、“1+X”BIM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BIM 建模认证等),实现学生技能的初步培养。同时在教学上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开展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形式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线上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实习实训环节将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每个学期都会有两门到四门的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形成综合应用能力。在大四的实践环节从形式上来讲,采用让学生“走出校门”的方式,到施工企业、咨询企业等实习,在工程实践中实现学校教育与岗位实践的融合。另外,前三年的实习、课程设计及实训环节建议聘请产业教授(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来,参与到指导中来,打通学校的实习实训和工程实际之间的壁垒,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于学校教育的要求,为大四到企业的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4.1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

根据CDIO 教学理念,实习、实训环节要充分结合虚拟仿真教学手段。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理论讲授、项目模块任务、成果验收实现。同时,要彻底改变教育理念,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聘请工程实践能力强、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专家(可以聘为产业教授,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虚拟仿真进行实训,增强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经过三年的实习实训环节的培养,学生能够初步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大四时可以无障碍地进入到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阶段,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可靠实现。可以考虑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认识实习、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土木工程合同管理实训、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建设工程经济课程设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专业生产实习、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工程造价课程设计、创新实验训练(BIM 实训)、工程计价软件实训等,依据行业需求进行进一步拓展。

4.2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

采用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企业(企业不仅局限于施工、咨询、监理企业等,还要充分利用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支持)的优势,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打造卓越工程管理人才。企业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基地,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可以转化为企业需要的“工程能力”。

4.3 打造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执行,依赖于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打造工程师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措施实现,同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切实提升自身的工程能力。

5 结论

本文应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进行“卓越工程”培养模式和路径的探索,以期更好地实现学生理论知识的落地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这些探索将对培养学生工程师素质起到一定作用,培养出更多更加适应土木工程行业需求的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画与理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曾鳴 警惕停留在優秀的誘惑,這是卓越最大的敵人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