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保大升级我国需加快零碳船型研发

2021-11-09刘辉望

广东造船 2021年5期
关键词:甲醇船舶目标

刘辉望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逐步落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航运业碳排放问题都越来越关注了。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18年通过航运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提出到2050年全球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2008年水平至少降低50%的远期目标。目前我国航运业正在以“2030年碳达峰目标和2060年碳中和愿景”为引领,积极探索低碳发展路径,许多低碳政策也在不断落实。例如:广东省在2021年就先后下发了《广东省内河航运低碳发展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LNG动力船舶优先过闸的指导意见》等措施。

零碳排放是航运的终极目标

21世纪以来,由于工业无序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社会持续关注现代工业生产中带来的环境问题,对各个行业提出了低碳环保的要求。这些年,为到达节能减排的目标,一系列国际新公约、新规则、新标准等在各类环保会议中被提出,其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就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行动安排。

在此背景下,担负世界90%贸易量服务的海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尤其对船舶生产及作业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极其重视。在船舶污染防治方面,国际海事组织一直致力于完善国际海运法律法规,以期进一步降低船舶水运造成的超额排放。正是这样,零碳船的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被船舶工业接受和认可,船舶低碳发展模式开始被深入挖掘和探索。

利用清洁能源是实现船舶工业中长期减排目标的主要措施,尽管业界在LNG、甲醇、氢气、氨气等清洁能源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应用研究和工程实践,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这影响了航运业减碳进程。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重点在清洁能源和动力装置方面寻找可行的发展路径,同时还要考虑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及碳排放市场机制的影响。

低碳船型研发热正悄然掀起

我国船舶工业需要继续加强前瞻性、基础性技术布局,抓住低碳化、智能化、集成化、可持续变化的趋势,以满足不断扩大极地航线和深远海资源开发的需求,积极开展前沿领域技术布局,聚焦智能、低碳、极地、深远海、集成、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大步伐进行重点领域的技术变革。

零碳船舶的发展已被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国际组织列为重要议题,LR、CCS等船级社相继发布了相关规范或指导性文件。除此之外,世界主要造船国也正在逐步推动零碳船的技术攻关,并在最近10年内陆续发布了零碳船舶制造和发展相关的指导性文件,这些都说明了零碳船舶是未来造船业的另一大蓝海产业。

国外许多公司已经研发零碳船多年并取得了许多技术上的突破,如日本船企NYK与芬兰ELOMATIC、意大利Garroni船企共同开发名为“NYK 2030”的超级生态环保概念船。该环保概念船在同等运载力下能够比普通船舶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门船厂设计建造的全球最大单体纯铝合金船舶于2020年8月投入运营。DNVGL在《2030技术展望》中指出:围绕航运脱碳、增材制造、数字航运及网络系统等安全技术,新概念船型、新材料在船舶上的应用将会不断发展。另外,氨水作为船舶动力燃料在2030年后将有较大增长,到2040年将达到新能源的峰值。

相较而言,在提出节能环保政策后,我国船舶驱动已逐步开始向煤制甲醇靠近。煤制甲醇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但并不符合“双碳”目标,所以需要把甲醇作为船舶燃料的技术储备。当前,甲醇储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今后需要进一步发展船用甲醇发动机及燃料供應系统技术。

我国应如何占领零碳船舶制高点?

面对零碳船舶研发大潮到来,我国航运造船业应怎样做?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开创零碳船型研发新局面,推动我国零碳船舶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1、强化政府主导,制定国家和行业层面的低碳、零碳船舶发展规划

可以预料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低碳、零碳船舶的发展将是船舶设计和制造行业的重要主题。为进一步提高船舶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主动抓住这个重要机遇,紧跟未来“低碳化”甚至“零碳化”的发展趋势,强化政府角色在行业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利用政府的主导能力,做好目标和计划调整,并制定系统、可操作的发展规划;通过政府主导整合科研和资源投入,提高投入产出比,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加快低碳、零碳船舶行业的发展布局。

2、布局技术攻关,加快船舶替代燃料的市场化应用进程

减少碳排放不仅是气候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它涉及能源、经济、社会、环境,没有政府部门的规范、引导、干预和激励,就无法实现。目前,英国、挪威、日本等国家已经制定了低碳航运行动计划,即“零排放路线图”。我国需要根据国情和发展实际,尽快制定船运碳中和顶层规划,明确发展路径、阶段目标和扶持政策,推动产学研、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凝聚力量和资源,引导船舶、电力、航空、能源等行业跨界融合,突破核心技术,打破“卡脖子”现象。

3、增强开放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引领作用

实现全球节能减排目标,离不开各个国家的相互配合和合作。作为一个涉及高科技的引导性产业,碳减排产业目前在科技发展方向上仍然由欧盟成员国和日韩等少数国家主导。随着中国船舶制造和船舶运输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以及国内外企业互联互通、融合联动的日益密切,中国船企的国际化经营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地位不断提高。通过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技术、工程、制造企业合作,利用国际平台展示中国碳减排技术实力,更有利于我国船舶行业内、外双循环协同发展。

船舶碳减排是中国实现国际承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倒逼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抓住并利用好未来10年的重大窗口期,推进低碳船舶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必将令中国造船、船运业在竞争中占据更大主动权。

猜你喜欢

甲醇船舶目标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浅谈天然气制甲醇与煤制甲醇的区别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中国造!全球首艘智能船舶交付
低温甲醇洗装置甲醇消耗高原因与应对措施
我国发展甲醇汽车的四大障碍
新船订单骤降 价格低位震荡
甲醇生产精馏操作技术探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