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相遇在教育性场域

2021-11-08胡金木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性关系教育性场域

布伯认为,“人的本质只能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领域中去把握”,人与人之间应是一种“我-你”的相遇关系,而不是一种“我-它”的塑造关系。在“我-它”的视域下,学校教育处于塑造的语境中,使本真的师生关系承受着异化的煎熬。在“我-你”相遇的视野下,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工具性利用关系,而是同等的价值主體关系;不再是对象性的塑造关系,而是一种教育性关系。

学校是一个“我-你”精神相遇的教育性场域。教育过程不是单向的、独白式,而是双向交互式的,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交往式与体谅式的商谈关系,而不是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改造与被改造关系。教师与学生在分享人类文化中创生着教育的意义,提升着生命的价值,享受着诗意的学校生活,不断提升着双方的精神境界、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

教育场域是“我-你”相遇共同构筑的一个彰显教育性的领域,迷恋学生的成长是教育性关系的核心价值,关心、亲密与权威是教育性关系的几个关键词。

教育性关系是一种以关心为核心的关系。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认为关心性关系是关心者与被关心者之间的一种伦理关系。关心性关系根本出发点是对他人的关注和动机移植,成功的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当前特点与发展需要,忽视了这一点,教师的关心有可能变成一种“强大的压力”或者“爱的负担”。关心性关系的建立离不开师生亲密关系的建立,没有建立亲密关系,关心性关系不可能形成。

教师在亲密的关系中帮助学生成长。人们往往把教师比作父母,好的教师像父母一样关心爱护学生,对他们的成长负责。教育性关系不是简单的职业关系,学校场域也不能异化为“学店”。诺丁斯认为教师承担了一种“替代父母”的角色,这意味着师生要建立起一种更为亲密的关系,教师要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了解、理解学生在成长中的需要与各种可能性。教师若要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就需要强化专心、亲切和一致性的品质,营造一种亲密的氛围来支持与帮助学生成长。

教育学作为一种迷恋学生成长的学问,不否认教师的权威。教育场域中的权威不是强调盲目服从的强力压制,而是一种“以教育的价值为源泉和准则”的教育性权威,它强调教师传递社会核心价值与基本精神、促进学生发展的使命感。教师需要唤醒内在的价值担当,捍卫人之为人的基本价值,指导学生向善向上。

学校不是学店亦不是工厂,师生不是“我-它”的工具性关系,而是“我-你”的教育性关系。师生相遇在学校这一教育性场域,教师心向着学生成长,二者走向一种教育性的关系。

(胡金木,陕西师范大学学校德育与师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710062)

责任编辑:杨孝如

猜你喜欢

性关系教育性场域
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司法适用刍议
查无此人
英国:性和性关系教育成必修课程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学前教育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的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基于“学习场域”的专业成长方式构建漫谈
捡尸体
不与男友发生关系他就要分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