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为合作型父母,养育积极乐观孩子的新方案

2021-11-08史占彪

父母必读 2021年6期
关键词:养育孩子

每个孩子都不简单,每个孩子都了不起,我们要成为合作型父母,慢一点、等一下,退一步、想一会儿,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看法、想法,他就会成为一个有自己的做法和活法的积极乐观的孩子。

父母需要学习,也需要成长,但是怎样的学习和成长,才能更适用于这个时代的养育规律呢?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推动了后现代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融合工作的史占彪老师,这次给我们养育积极快乐的孩子的建议是:努力成为合作型父母。

合作型父母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让孩子做自己。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让孩子做自己?相信不少父母听到这个提法会使劲摇头:

“不能放任不管,我要为孩子着想,我要为孩子做好足够的安排,这才是负责任的父母。”

“孩子不懂事,喜欢玩游戏,喜欢偷懒,如果真的让他做自己,他肯定更不爱学习,更没出息了,这很危险!”

还有父母对“合作”这兩个字的“吐槽”更多—孩子根本不愿意跟我聊天,我说什么话他都烦。我倒是想多陪伴孩子呢,结果没陪好,弄得关系很僵。

对此,史占彪老师认为,要实现当合作型父母的目标,学术、技术和艺术要三术合一,既要有合作的理念,摆好合作的姿态,还要用好合作的技术。

一个明确的前提:

我们养育的是新时代的孩子

这个时代的孩子,生活在信息获取便捷且信息无比丰富的时代,见多识广、有主意、有想法,不会轻易地按照父母所说的去做。他们也尊重父母,也热爱学习,热爱生命,但是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所以,新时代父母最需要学会的是放手。如果想把我们和孩子相处的距离拉近,想让相处和陪伴时间愉快而有效,就需要我们与孩子之间有一个开放的空间,可以进行对话和探讨。

现在很少有父母再抱有“孩子是我生的就得听我的”这种传统的养育思维,但是在新时代,我们容易成为善于学习但仍占据着养育绝对主动权的专家型父母,孩子还是被动的。

合作型父母强调的是:父母既不完全把自己当成权威,让孩子完全听自己的;也不当专家,好为人师,而是善于用自己的想法邀请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形成养育的新思路——合作。

当然,父母首先还是得有自己的养育想法,也需要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但确实要做到只是分享而已。合作型父母的关键做法是与孩子合作,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是父母说了算。

合作的理念:

别当“事”的父母,要当孩子的父母!

我们要当孩子的父母,而不是当“某件事”的父母。持有这样的理念,我们在遇到任何问题时,看到的就不再是一件事,而是孩子本身。这种理念能让我们“看见”孩子是想做得更好,也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努力着,只要给他鼓励,给他时间,给他空间,孩子一定能行,一定能做得更好。

那么,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与孩子才能形成合作关系。

举个例子。

孩子考试得了90分。

传统型父母:

“这次你们班有6个考100分的,你才考了90分,全班排第18名。老师跟我说了,你完全有能力考100分,可你就是不听话啊,我早就跟你说了,少看电视,少玩手机,要多做题,要认真听讲……结果看见了吧?考成这样!真不争气。”

专家型父母:

“来,咱们看看这10分是怎么丢的,想想看下次怎么把它们找回来。你看,第三题是怎么错的?嗯,看来是你做完后没好好检查;第六题是因为没好好听讲,没仔细看书上的例题;再看看第九题,要是平时多做点儿习题,这种题就不会丢分了。”

合作型父母:

“孩子,你这个90分是怎么考来的?要是我,没准只能考60分。你是怎么考到90分的?我很好奇,我很想知道。”

对于父母采用的前两种方式,也不能说错,但是如果我们采用的是第三种合作型父母的方式,那么孩子在稍有迟疑之后,也许会告诉你,他考试时已经很认真地检查了一遍,但有一个小错没检查出来;有一道题正好是上课时没听懂也没复习到的……孩子也许还会说,这次就是发挥不正常,发挥正常的话,至少能考九十七八分。那此时父母可以继续问:“下一次考试是什么时候?如果想考九十七八分,从现在开始要做点什么呢?我需要配合你做些什么呢?”孩子也许会告诉你他的打算,也许会让你帮着出出主意。那么这样的一种方式,我们称之为对话、邀请的合作方式。

孩子是你的孩子,这个人更重要。合作型父母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和孩子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让孩子愿意与你交流和分享。

合作的态度:

孩子是否愿意接受你的邀请是关键

被关注、被看见、被信任、被欣赏,是人性的需要。因此,好奇的、专注的、信任的、欣赏的姿态,也是我们成为合作型父母需要拥有的态度。

好奇

想成为合作型父母,就需要邀请孩子,如果父母高高在上,或者总是在扮演批评、指导孩子的角色的话,就很难邀请到孩子。只有“我不知道,我对你很好奇,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这样的态度,才有可能让孩子对我们打开心扉,给我们展示他真正在想什么,他到底有多大的潜力,他的巨大能量存在哪里。

举个例子。孩子起晚了,我们不要批评,也不要说教,可以问:“孩子,今天起得有点晚啊,我有点好奇,能给爸爸分享一下你为什么起晚了吗?”孩子可能会告诉你,昨天睡觉前看手机,不知不觉就睡晚了。其实,当孩子说出来这个原因的时候,已经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而且知道怎么调整了,不需要我们再告诉他“少看手机,早点睡”这样的话。

只要孩子愿意跟你说,就表示他在思考,有想法,好奇的态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孩子愿意跟你分享他的生活,他的想法。

专注

我们在职场中跟同事、客户探讨问题时,会很专注,会放下手机,放下一切其他事情,全身心地专注于当下,全神贯注地聆听对方的想法。合作型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也要如此专注。专注互动,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也会受到鼓舞,愿意把父母当成朋友,倾诉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相信

相信每个孩子都一直在努力,他也想把自己的学习、生活日常以及人际关系都安排得很好,也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成为一个被赞赏的人。

相信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虽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卓越和优秀,但是绝对也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他也很勤奋,他也在想办法,我们要看到。看到了,孩子才会更努力;看不到,孩子下次就不做了。

相信孩子,始终对孩子充满信心,我们才能真诚地邀请孩子继续努力。当我们拥有了这样的相信他的态度时,孩子才能成为自己解决问题的专家,最终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欣赏

图画书《点》里讲了一个关于如何欣赏孩子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孩子不会画画,只画了一个点,但老师却把这个点放在画框里,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可见,欣赏也是合作型父母的必修课,父母一定要看到孩子的优点,看到孩子的优势。合作型父母看待孩子的眼神既不是凶神恶煞式的,也不是充满哀怨、埋怨的,而是由衷地充满了赞叹和欣赏。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才愿意与你合作。一个被父母欣赏的孩子,被老师赞叹的孩子,被同学认可的孩子,内心是充满自信、能量和希望的。当一个人充满信心,充满能量,充满希望时,怎么会不积极乐观呢?而且,当孩子被鼓励、欣赏和赞叹时,他有的不仅是开心,还会有办法,甚至是有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办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

合作的技术:

慢下来,走心比讲理更重要

想成为合作型父母,需要掌握一些合作的技术。

学会引导

“你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今天你做的好像跟昨天有一点点不同,这个不同你是怎么做到的”“因为有了这个不同,会带来什么新的不同,需要父母怎么帮你?”这样的话术都是引导的方式,比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重要。引导是以尊重为前提的,是可以激发出孩子本身就有的智慧和想法。

关注孩子的需求

关注孩子的需求比给孩子提要求更重要。“你看看,想实现这个目标,爸爸妈妈需要怎么配合你?”“在学习上,你最近还需要什么样的支持?”让孩子提需求,孩子就会更有想法、有主见,主动性就会越来越高。

慢就是快,心就是理

慢能表明你愿意和孩子交流、享受和他交流。慢也能让我们想得更清楚,看得更清楚,跟孩子互动的时候针对性更强。慢也是在给孩子空间,能让孩子在过程中有新的思考、新的领悟。只有当孩子自己领悟、自己有了动力,进步才是最快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慢就是快。走心比讲理更重要,心到了,理就有了,孩子不糊涂,不用反复地讲大道理,只要你真的在乎他,把他当回事,他是能感受到你的苦心的。

用心用情不用力,少用力,巧用力

在普通的合作中,往往是我们越用力,越表明不相信对方、不在乎对方的感受,觉得对方不行,所以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我们也要少用力,巧用力,给力助力,借力打力,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支持,营造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这样就能激活孩子内在的生命动力。

放空、放松、放下和放弃

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期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要放松心情,不要太为孩子着急,孩子才是他自己生命的主人,也要相信孩子是自己解决问题的专家,他有足够的智慧和能量解决问题。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向孩子学习,聆听孩子的声音,读懂孩子的想法。同时,不放弃对孩子成为卓越、优秀的人的要求,也鼓励孩子对自己也保持高要求,并给孩子提供有力的支持。

淡定、坚定、肯定、不确定

合作型父母,新时代的父母,一定要稳得住,能够静观其变,静待花开;要坚定地引导孩子去往他该去的那个方向;肯定孩子已经做到的,不断地认可孩子;不确定是指父母千万不要把孩子标签化,不要把孩子“看死”,事件是有很多变化的,尽管孩子在某个时候表現不好,不代表他处处不好或一直不好,这种态度能让我们耐心地对孩子进行不断地发现和挖掘,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养育孩子
Every day isInternational Workers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神逻辑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