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柳青年画中的地域文化特征

2021-11-06宋杨

中国书画 2021年10期
关键词:杨柳青年画天津

◇ 宋杨

(作者单位:天津博物馆)

天津市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属于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夏季酷暑,秋季短暂,冬季严寒。天津也是一座滨海城市,是环渤海重要口岸,海河穿城而过,向东流入渤海。海河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等五条河流汇聚而成。滨海临河使得天津拥有了大片的滩涂,盐业发达,海产品、淡水产品丰富。天津还是一座移民城市,自古以来的驻军、贸易让中国各地乃至海外的人汇集到天津,扎根、繁衍。

北依燕山,水陆纵横,地近京畿,天津的战略地位早早就被封建统治者所重视,也为后来的殖民主义者所觊觎。曹操为了攻打乌桓,开凿了平虏渠、泉州渠、新河。隋炀帝建永济渠。唐代为防御北方游牧部族囤储军粮于天津。北宋时设双港寨、泥沽寨、独流寨等多个具有军事功能的寨,在这些寨中驻军,与辽对峙。金迁都燕京,开始有“直沽寨”的记载。元代定都北京,兴海运漕粮,1309年设“镇守海口屯储亲军都指挥司”,派康里军及汉军镇守直沽,1316年改直沽为海津镇。明代,燕王朱棣经直沽南攻,夺取皇权,将“天子渡河之地”直沽赐名为天津,后设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1419年,迁都北京,天津与北京成唇齿之关系。万历年间为了援助朝鲜、抵御后金,山东至天津段的海运重新开行。清代,将天津三卫合并为一卫,后又将军事建制改为地方行政建制。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1853年,起义军北伐,于10月底进军至杨柳青,并在静海、独流坚守至1854年2月撤出。1877年,左宗棠率军西征收复新疆。为了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左宗棠决定招募随军商人,天津杨柳青的许多商人便随左宗棠的西征军去到新疆经商。

[清]杨柳青年画 鄚州庙 35cm×61cm 纸质 天津博物馆藏

天津的特殊地位也早已被西方殖民者察觉,清顺治年间即有荷兰人借着朝贡的名义经天津进北京纳贡,从而对打开中国大门进行了试探。1840年6月下旬,鸦片战争爆发,8月英军侵略大沽口,对天津发出武力威胁,以对北京施压。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经三次大沽口之战,1860年10月《北京条约》签订,天津被迫开埠,先后划定了九国租界。

天津自汉代以来挖掘的河渠,不仅为漕粮的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内河航运成为与海运交替使用的漕粮转运方式,同时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自元代起,运输粮食的漕船已经载有其他货物,到了明代,商业贸易愈加繁荣,每个月有一半时间有集市贸易。清代,转运粮食至通州的驳船可以揽载货物,内河货物贸易得到了发展。1684年开放海禁,海运贸易旋即又一次兴盛起来。自明代以来,与天津发生贸易联系的有海南省、福建省、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北省以及东北地区等。交易的货物包括纸、食品、香料、烟草、药材、器皿、纺织品、建筑材料等,还有海外的舶来品。各地来津的商人也建起了自己的乡谊组织 会馆。天津曾有山西会馆、江苏会馆、闽粤会馆、怀庆会馆等。他们为天津带来琳琅满目商品的同时也带来了当地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俗风尚等。

战争与贸易令天津呈现出一种东西南北杂糅、中西交汇的城市特色。杨柳青年画就诞生在这样一座城市之中。杨柳青年画是木刻版水印套色年画,因出产于天津城西杨柳青镇而得名,兴起于明代,兴盛于清代,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人民政府的抢救、保护得以焕发新的光彩。杨柳青年画在用色、构图以及题材等方面体现出了天津的开放与包容。

杨柳青年画的用色雅致,灰度高,“火气”不重,尤其在一些暖色调的运用上,比如红色、黄色。色彩组成多为红、黄、蓝三色,其中加一些绿、紫、灰及黑色,注重各个颜色之间的比例,以不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为创作原则。整体呈现出的艺术效果是温润、细腻、不急不躁、端庄大方。这在同时期的“泥人张”彩塑、魏记风筝等的用色上均有所体现。而当有特殊情况比如国丧,有宗教信仰的讲究或者有特殊生活习惯要求时,杨柳青年画还会采用全冷色调配色。这种审美偏好一方面可能源于天津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大都市,宫廷的审美倾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天津人的审美,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远道而来天津的人们所具备的坚韧、灵活、随机应变、随遇而安的个性催生出了这样的品位。

[清]杨柳青年画 虹霓关 36cm×61cm 纸质 天津博物馆藏

杨柳青年画的构图别致,无论人物多少,背景大小都比较注重画面内容和留白的比例,能制造绝佳的景深效果,人物形象优雅、线条流畅。善于借用中国画的创作方法,比如在画上题诗。这类诗有年画创作者自作,也有的引用古诗,往往题在年画的上部或一侧,诗与画相互映衬,画面变得灵动而富有情趣。延请中国画画家创作画稿,大幅度提高杨柳青年画的艺术水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天津这座城市的感召力和审美层次。海上画派画家钱慧安就曾经为天津杨柳青的年画作坊创作过画稿。钱慧安的中国画作品与杨柳青年画作品风格高度一致,这也体现了杨柳青年画刻版工的高超技艺,能将画稿还原得如此之好。

杨柳青年画的题材能与时俱进、兼容并蓄。杨柳青年画从根本上说仍然是有艺术价值的商品,是商品就要顺应市场需求。年画的创作者和经营者总能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的变迁、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并将之转化为年画的题材。

清代自建立以来,到康乾时期出现所谓“太平盛世”,这一时期的杨柳青年画主要是反映这种太平盛世的传统题材,比如仕女娃娃、神话传说等。杨柳青年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构图、用色以及人物形象的描画上。

清晚期,清政府内忧外患严重,战争不断,社会处于大动荡和大变革之中。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反而越来越丰富。

侵略战争爆发,就出现了《刘提督克服水战得胜图》这样鼓舞士气的题材。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就出现了《猴拉马》这样不绘人物的年画。太平天国北伐军到天津时,其思想主张影响了杨柳青年画的创作。《猴拉马》是一幅三裁画,画面描绘了一只猴子蹲在树上,手里紧拉着白马的缰绳,白马却圆瞪双眼使劲后退。有学者观点认为这种类型的年画与太平天国不主张绘人物的文化思想有关。

左宗棠收复新疆,赶大营的天津杨柳青人将杨柳青年画带到新疆,并按新疆少数民族同胞的欣赏习惯创作年画,从而使杨柳青年画出现了祥林、格景等新的题材。这类年画,尤其是祥林在用色上以蓝、黑色调为主,没有人物或动物在画面中。

天津被迫开埠,划定了九国租界。年画中就出现了《万国铁桥》《新刻天津紫竹林跑自行洋车》《法国租界图》等作品。万国桥,即现今的解放桥,建于1902年,位于海河之上,旧法租界内,是一座双叶立转式开启式钢结构大桥。这幅年画中描绘了一队高跷表演者通过大桥的情形,桥上还有卖西瓜的小贩和着西式制服的警察。紫竹林,天津旧时地名,位于天津城东南,被英、法、美三国划为租界。画面中留长辫子的清人,在洋楼林立的街道上表演骑自行车的特技。旧法租界西至现今的大沽路,南至现今的营口道,东面和北面面临海河。画面主要描绘了三栋西洋建筑,建筑环抱的庭院中有仙鹤和鹿,主题是西洋事物,用中式的符号化表达。这些年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中西、华洋元素并存。此外,天津开埠以后,天津人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装、西餐、洋楼、洋车,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些变化在杨柳青年画中也都被一一呈现。

来自海外的影响强烈而深远。来自国内的交流从来没有停止。

贸易的发展带来商品大流通的同时,促进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融合。杨柳青年画中有一种表现仕女吸烟题材的年画,比如金三裁《仕女》《技艺绝俗》等。金三裁《仕女》描绘了一位装扮精致的仕女,坐在床边,左手托翡翠黄金水烟袋,右手拿着火煤,斜靠着炕桌,桌上红色梅瓶中插着一只姿态别致的梅花。《技艺绝俗》描绘了四位女士,两位打着阳伞在路边聊天,另外二位骑着自行车,其中有女士悠然自得地吸着纸烟。烟草是舶来品,由海上贸易的商船运至天津。吸旱烟或水烟的男性居多,女性不多见。但近代天津女性是有吸烟风尚的。这大概是受到近代东北地区女性崇尚吸旱烟或水烟的传统的影响,尤其宫廷之中慈禧太后最嗜吸水烟,这更为女性吸烟带来了最权威的理由。纸烟出现以后,天津女性又马上追逐这种潮流,吸起了纸烟。

[清]杨柳青年画 蟾宫折桂 59.5cm×35cm 纸质 天津博物馆藏

妈祖信仰兴起于福建,经漕运传入天津。天津人称妈祖为娘娘,并建天妃宫或天后宫祭祀。纸神像中就出现了天后圣母神祃。而杨柳青年画中出现了《大姐拴娃娃》年画。画面描绘的是天后宫正殿里的场景,几位盛装的天津女性向着殿中供奉的几位女神参拜,每位女神的供桌上都有许多泥质人偶,参拜的女性就会带回一个人偶,这种活动叫“拴娃娃”。拴娃娃是近代天津围绕妈祖信仰而出现的民俗活动,与女性的孕产相关,带有巫术性质,参与这种活动的女性认为“拴娃娃”后就可以怀孕。

随着时代的变迁,杨柳青年画的主题还在不断变化和扩充着,成为历史研究、艺术研究、民俗研究等众多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

杨柳青年画既古老又现代,起于天津这座城市,也见证了它的变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也必将会延续天津人的精、气、神,走向未来。

猜你喜欢

杨柳青年画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卷
Politeness in Language
《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
喜气吉祥的杨柳青年画
武强年画
羊年画羊缪印堂
缪印堂的“年画”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