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863”计划实施始末

2021-11-05王蕾

领导文萃 2021年17期
关键词:建议书高技术邓小平

王蕾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为改善美国同苏联在军备竞赛中的守势,强力推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美国这个大动作极富野心,其实质是以军备为龙头,着眼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全面升级,抢占未来科技的制高点。

“星球大战计划”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全球范围内一系列大规模的高科学技术战略蓝图纷纷出台,引起了人们对新的科学技术竞争的重视,也引发了中国科技界对共和国科技前途应往哪里去的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

四位科学家上书

1986年2月,基于对世界科技领域发展的密切观察,科技工作者王大珩给邓小平写信。这份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建议书由王大珩执笔,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无线电电子学家陈芳允、航天技术及自动控制专家杨嘉墀联合签名。建议书写了一个月,经过反复地修改、逐字逐句地推敲后最终成型。

4位科学家在建议书中提出了6条发展高技术的建议。他们认为,高科技发展事关国际上的国力竞争,中国不能置身事外。真正的高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抓晚了就等于自甘落后,难以再起。鉴于中国的经济情况,必须“突出重点、有限目标”,强调储备与带动性。积极跟踪国际先进水平,要能在所涉及领域的“国际俱乐部”里占有一席之地。

也就是说,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要从现在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10年、15年经济实力相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

建议书很快就有了回应。1986年3月5日,也就是建议书交上去的两天之后,82岁高龄的邓小平亲自在建议书上作出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邓小平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有非常深入的思考。同年10月,邓小平会见李政道和意大利学者齐吉基时,对他批复建议书时的心情和考虑有所表露:“对于科学我是外行,但我是热心科学的。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在高科技方面,我们要开步走,不然就赶不上,越到后来越赶不上,而且要花更多的钱,所以从现在起就要开始搞。”邓小平对四位科学家建议的重视与决策让中国科技界倍感欢欣鼓舞,大家感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即将到来。

“863”计划的出台和实施

在邓小平及时决断和直接支持的推动下,1986年3月8日,国务院直面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召集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对建议信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议最后决定,由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工委牵头组织讨论中国高技术发展计划的具体事宜。

在国务院对建议信的讨论会结束后,国务委员张劲夫约谈王大珩等四位上书的科学家,谈到了最为关键的经费需求问题。鉴于国家的财政经济条件实在是有限,王淦昌表示:“能省就省吧。我看,一年能给2个亿就行。”

从1986年3月到8月,国务院先后召开7次会议,组织124位专家分成12个小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反复调查、探讨与论证。最后,通过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10月6日,邓小平在审慎阅读思考该计划有关报告和文件后,提笔作出批示:“我建议,可以这样定下来,并立即组织实施(如有缺点或不足,在实施中可以修改和补充)。耀邦、先念、陈云同志审核后,提政治局讨论、批准。”

198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扩大会议,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个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性计划正式出台,因是1986年3月提出的,故简称“863”计划。这也是当时中国唯一一个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的科技计划,举世瞩目。

“863”计划从“七五”期间先投资10亿元开始,到2000年15年间总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当年全国财政总支出约2000亿元。这一专款的投放力度是王大珩等4位科学家始料未及的,体现了中央在高科技创新方面的高瞻远瞩。

1987 年 2 月,“863”计划开始组织实施。计划以政府为主导,将有限的经费花到刀刃上,选定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的15个主题项目来跟踪世界先进水平,通过不断创造和实践,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包含90多个专题,560个课题。1996年增加海洋技术领域,成为“863”计划第8个重点领域。

在计划实施执行时,邓小平敏锐地提出“军民结合,以民为主”的指导思想。“863”计划由此开始注重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把科技创新的阶段性成果同其他推广应用计划密切衔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

1988年 8月,与“863”计划相衔接的“火炬”計划,即《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开始实施。“火炬”计划的目标是促进高新技术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将“863”计划的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国家重点攻关计划中的部分成果、基础成果、科技发明、专利成果等提取开发,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形成竞争力,拿出高技术拳头产品。

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863”计划是当时满足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适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的关键之举。2016年,随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出台,“863”计划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摘自《世纪风采》)

猜你喜欢

建议书高技术邓小平
学写建议书
让讨论有“形”更有“实”——以习作指导课《给校长写建议书》为例
掌握方法写好建议书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红色读物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
邓小平“怕”回老家
高技术条件下空袭与反空袭的作战模式
中国部分雕塑工作者的联名“建议书”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