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间礼数

2021-11-04贺君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四爷老弟乡下人

贺君

在湘西南马头桥,这个巴掌大的地方,人们是最讲礼数的。

礼数不到、礼数不周或者失礼的人是不被大伙尊重的。会被别人骂“死不通道理”,是无知的表现。接下来的日子,在一簇簇游离过来的目光里,他们的岁月如一池死水,受乡人唾弃……

在乡间,礼数也叫礼性。它们在乡人的共同努力经营下,四季葱茏,世代葳蕤。当时,村里的人们没有多少文化,大字识不得几个,呷墨水最多的人也不过上了个高中,在乡民们的眼中,是太学了!是有很高的文化了。

乡下人有乡下人的活法,乡下人有乡下人的生活格局。别看大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千百年来,一代一代口口相传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一度占据着人们的心房,支配大伙的日常行为。在乡民的心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讀书高”的儒家思想是安身立命的正统。因此,讲四书五经,与耕田插秧是一样的营生。但乡间人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却又不想让别人瞧不起,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知无能的慵人。因此,这些礼数就成了人们情怀里相互依存的法宝。

在路上碰到,再急的事也要暂时停下,问一问,叨一叨,点点头,过过礼数,方才过意得去,不然下次碰上总感觉乡情里少了一丝水分,时光里会烙上一种失落的情殇。

“端阳老兄,咯么早,到哪里去?”

“哦!是玉书老弟,还是你早,一丘田都犁了,半晌午了我才来,属你勤快!”

“同年哥,莫宝我了。没有办法,借了阳辉老弟家的牛,不抢点时间,怕别人要了,不是误了阳春。”

“那是,那是,不打扰你了,我到田里去瞅瞅,哪天得空,到我家里来喝杯浊酒。”

“好的,好的,哥,经常在你屋里呷到咯。你请走!”

“你先请!”

“你是哥,还是你先走,不要害我坏了规矩。”

“老弟就是礼性好!那我先走了……”

一通简短的对话,道出了乡间礼数的纯朴与贴心。当时,乡间人虽然没读多少书,在日常生活中,礼数还真的少不了。

方圆二十里地的村子周围,四爷是最懂礼数的人。择址起屋安新梁,进伙搬入新居房;认个干爸问亲娘,拜个老庚换个贴;洗个三朝对个岁,竖个墓碑追个魂……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他都懂,仿佛他是佛祖转世、圣人回堂。乡间的事上到天,下到地,落到祖宗神龛上,每每都请他出山,容他出手。我与四爷很亲,他是祖父的四哥。一个老汉,终身未婚。他的那些个本事,据说是他多年游历乡间,从一个大和尚那里学来的。每经事,他都能讲门道,而且句句顺心润肺,合乎人情世故。比如说乡里人建了新房,要安梁进伙,他是礼数师傅。上边的砖匠师傅扯着红绸向上拉,左右两边的木匠师傅将梁竖扛起,扶着楼梯向上攀,每走一步都有讲究。四爷口中念念有词,铿锵有音:行一步一步登天,行二步二龙戏珠,行三步三阳开泰,行四步四朵金花,行五步五子登科,行六步六畜兴旺,行七步七朵莲花,行八步八方来财,行九步九九归一,行十步十全十美……

这些礼数到堂,乡亲们会认为一生住在吉宅里安详幸福,少病少灾。礼数到位,天地菩萨、祖宗老子都会保佑一家老小季季平安、岁岁荣光。礼数到了,人的心意到了,一切会风平浪静,四方鬼怪也不会附上家门,惹上灾星。乡间的日子,在礼数里一茬茬遍地开花,一波波水草丰沛,一片片迎风而立。

父亲是懂礼数、讲礼性的人,逢年过节,不忘礼数。尤其是每年过春节,他都要敬上天、祭世祖,那些礼数是不敢忘记的。煮好了年羹,蒸好了钻板肉,礼数在热气腾腾八大碗的菜盆里溢了出来……全家人排成三排。祖母在最前面,然后是父亲与母亲,我们四兄妹排在最后。这个时候,父亲先是扯些打上铜钱印的名信纸,一边撕一边念叨着,言语不甚清楚,但我们大体知道,那些是对天与先祖的敬言敬语,感谢他们一年来对全家的关照,使家里人没病没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才有这么一个好年成,期待来年风调雨顺,全家安康。

父亲讲完一段,他与全家人一起俯下身子打三个躬。如此几次,敬神敬祖的礼数才算到位。紧接着要焚纸钱,烧线香,供红烛,点万字头爆竹。当这些仪式都做完,全家人还要像刚才一样向天地菩萨和本宗堂上的祖先各自叩三首。

农历正月初一那天,大伙相互去串门拜年,碰上长者,父亲一个劲地打着拱手说:“给您老叩节了,祝您老万福!”那时年少,不懂这些礼数,不知其中的寓意。只觉得好笑,便也学着父亲的样子,一起抱拳,一起鞠躬,一起说礼数。乡间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可劲地笑着说:“还是孝文有教养,培养的子女个个懂礼数。”那时,父亲的脸上仿佛划过一道道艳阳,一片片春光提前降临。

“老四,在屋里吗?”

“哦,是洪兴哥,到哪里发财去了?”

“发么咯财,到土沙里去将高圹修修。”

“进屋里空坐坐,你呷咯饭吗?冒呷饭赶紧添双筷子。”

“客气了,我刚刚呷过。”

“真呷咯吗?我们也才呷。饭是有的,就是菜不成敬意,将就着再呷点?”

“莫客气,志军老弟和老弟媳妇,我刚在村东头的三爷家呷过,刚放落碗,谢谢了!”

“谢么咯,一点冒呷,讲咯扎礼性……”

乡村的时光,在礼节的你来我往中,一晃就是无数个捏得出金银的春秋。

猜你喜欢

四爷老弟乡下人
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影中的“乡下人进城”叙事
四爷和他的马
“贪吃星”老弟
乡下人家
——根据课文《乡下人家》编写
傻四爷
四爷,您在哪里?
我的“猪七戒”老弟
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