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11-04唐洋洋黄创斌郑玉娇谭丹丹李翰臻贾元斌

内江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耳穴胃炎证候

唐洋洋 陈 丽 黄创斌 郑玉娇 谭丹丹 李翰臻 贾元斌

①吉首大学医学院16级针灸推拿学本科班 ②湖南省民族中医医院推拿科 ③吉首大学医学院15级针灸推拿2班 ④吉首大学医学院18级针灸推拿学本科班 ⑤吉首大学医学院针灸推拿系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予以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药物奥美拉唑治疗,2组均以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对2组的证候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予以表格记录,以积分形式体现。治疗后通过积分对比的方式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评价。结果:①治疗后,2组患者的证候积分均有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②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4%,优于对照组的8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药物,可有效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普遍推广。

慢性胃炎是一种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十二指肠胃反流、药物和毒物、饮食不节及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年龄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症病变[1]。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会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与胃癌发病呈正相关[2]。慢性胃炎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也可呈食欲缺乏、恶心、嗳气、泛酸等消化不良症状,现代医学以使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抗Hp感染为主要治疗手段,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但马一菡等[3]认为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引起低镁血症、骨质疏松、维生素B12缺乏、贫血、肺部及肠道感染、增加息肉形成风险等。且据国外调查研究发现,常用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胃炎的根治率在逐渐下降[4],原因则为人们对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机体耐药性的增强。而中医疗法治疗对慢性胃炎的根治率更为之高,且副作用少、成本低、避免耐药[5]。在中医学说中,慢性胃炎归属于“胃痛”、“胃痞”、“嘈杂”的范畴,且中医药在治疗脾胃系疾病方面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早在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举痛论》中就提出了如今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胃脘痛基本病机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金元时代更是出现了以李东垣为首的脾胃病流派。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多采用辩证施治与辨病治疗的方法,重视后天之本,以调节气血为先。在中医辅助治疗中,针灸疗法在改善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如胃脘痛、胀满、嗳气、反酸、纳呆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6]。雷江[7]等人的研究更是体现出针灸治疗胃脘痛的明显疗效。本次研究运用毫针针刺法配合耳穴压籽法治疗慢性胃炎,以减少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不良反应并增强疗效,现将研究过程中对其临床疗效的观察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湖南省民族中医医院搜集所得的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共62例。将患者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究会共识意见》[8]制定的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如下。

(1)可能的病因或诱因:如吸烟、酗酒、药物、十二指肠液反流、遗传、饮食环境因素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

(2)症状:无节律性的上腹部不适、饱胀、钝痛或烧灼痛等,进食可加重或减轻。或有食欲不佳、反酸、嗳气、恶心等。症状时重时轻,可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

(3)体征:偶有剑突下或上腹部压痛。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近一个月未进行慢性胃炎的相关治疗;④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并能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⑤不晕针且能耐受针刺疼痛的患者。

(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消化性溃疡,有上消化道出血、胃部肿瘤病史的患者;②胃部曾行手术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器质性病变、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系统病变者;④精神疾病患者;⑤腹部、耳部皮肤有破损、感染者;⑥对医用胶布过敏者;⑦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⑧晕针惧痛,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1)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法治疗。

a、针刺:患者针刺前忌空腹、过饱,采取仰卧位。充分放松后,在患者的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公孙穴、梁丘穴用75%酒精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取华佗牌0.25*40mm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针尖快速透皮后再缓缓将针身送至所需深度。留针时间为30min,留针过程中每间隔5min捻转行针一次,每穴行针30秒,行平补平泻手法。治疗前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为患者选取配穴,寒邪犯胃配上脘穴、章门穴;胃火炽盛配厉兑穴、陷谷穴;饮食伤胃配食窦穴、天枢穴;肝气犯胃配期门穴、太冲穴;胃阴不足配太溪穴、三阴交穴;肝胃郁热配内庭穴、行间穴;脾胃虚寒配关元穴、胃俞穴、脾俞穴;胃络瘀阻配血海穴、膈俞穴。针刺治疗每日治疗一次,7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b、耳穴压籽:用探针于患者耳部选取胃、脾、肝、十二指肠、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等耳穴,75%乙醇消毒耳廓局部,然后将王不留行籽粘附在0.5cm×0.5cm大小的胶布中央,贴敷于穴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使耳廓有发热、胀痛感。每次贴压一侧耳穴,两耳交替,3天更换一次,也可两耳同时压贴。在耳穴贴压期间,嘱咐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每次每穴按揉1~2分钟,以耳廓红晕发热、有酸胀疼痛感为度。7天为1疗程,共治疗四个疗程。

(2)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采用奥美拉唑(国药准字号:H20084453)口服,每次20mg,餐前30min服用,每日2次。7天为1疗程,服药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5 观察指标

(1)2组治疗前后对证候积分变化的影响情况。

(2)2组临床证候疗效。

(3)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6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证候疗效参考《胃肠道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10,苏州)》[9],按照慢性胃炎常见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如胃部胀满、胃部疼痛、恶心、反酸嗳气、食欲不振、剑突下胃部按压痛等拟定疗效评判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缓解,证候积分减少≥70%但<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缓解,证候积分减少≥30%但<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缓解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S),符合正态分布者,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用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比较

治疗组31例患者中,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最小23岁,最大54岁,平均年龄(35.75±9.4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7年,平均病程(3.03±1.55)年。对照组31例患者中,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最小22岁,最大57岁,平均年龄(34.56±8.98)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6年,平均病程(3.05±1.5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的基线特征基本相同,具有可对比性。

2.2 2组治疗前后积分对比

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对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对比

2.3 2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表2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在治疗组的31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者有9例,显效者10例,有效者11例,无效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在对照组的31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者有5例,显效者7例,有效者14例,无效者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n(%)]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表3结果显示: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的31例患者中出现恶心的为0例,出现头晕的有2例,出现呕吐的为0例,出现腹泻的为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总占比为6.4%。对照组的31例患者中出现恶心的有4例,出现头晕的为0例,出现呕吐的有3例,出现腹泻的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总占比为33.3%。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多种原因有关,外感六淫、饮食劳倦、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均可导致胃脘疼痛。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其主要病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病病位在胃,其中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指的是脾阳虚、胃阴虚。标实指的是气滞、湿热、血瘀[2]。而饮食不管寒热辛凉皆直接入胃,尤其容易引起标实类病变,对病情影响极大。

《类证治裁》就指出“凡旦昼阳盛,谷气易消,食可饱;暮则阴盛,谷气难消,食宜少。夏暑秋凉,晚餐尤宜简泊,则脾不困,胃不滞矣”,强调了饮食要与脾胃的机能相适应,不宜恣肆饥饱。此外笔者在查阅资料并结合临床的过程中还发现《折肱漫录》曰:“毋以脾胃暖冷物,毋以脾胃软硬物,毋以脾胃熟生物”,此言从食物的冷暖、软硬、生熟性质入手指出了日常饮食摄生的三大原则。以此三大原则为基准规范患者日常饮食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极佳的促进作用,并可有效的改善预后,防止复发。故笔者认为慢性胃炎在临床治疗时不仅要注意辨证查因、随证施治,还要叮嘱患者在饮食习惯上积极配合,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针灸大成》中收录的《四总穴歌》曰:“肚腹三里留”,意即脾胃一体,互为表里,且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又为胃之下合穴,而足阳明胃经“起于胃口,下循腹里”,脾胃总主大腹。故凡是位于腹部的病变皆可取穴足三里施治,中焦枢机通利则诸病自解。中脘穴位于任脉之上,穴下直对胃腑,又为胃之募穴,在中脘穴施针可调节胃肠功能,改善胃肠道微循环,具有健脾益气、缓急止痛、降逆止呕等作用[10]。故笔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尤其注重足三里穴、中脘穴的使用。然而单一的针刺治疗存在着出针后治疗即停止的时效限制,笔者为了弥补单纯针刺治疗慢性胃炎的这一短板,特在治疗过程中加入耳穴压籽法。1948年匈牙利物理学家嘎伯(D.Gabor)等提出了“全息”(Holography)概念。其主要理念是每一碎片都是整体的缩影,贮存着整个物象的全部信息[11]。耳穴治疗法的出现即是脱胎于全息理论与中医藏象经络理论的有机结合。现代研究证明,治疗刺激耳穴时,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下,一方面通过丘脑系统可调节机体的交感、副交感神经,另一方面又通过丘脑-垂体系统能影响体内激素的平衡,激发机体非特异性防御反应,调动机体的主观能动性,抗御病邪[12]。故本研究以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法治疗慢性胃炎能立足整体,兼顾局部。且能突破一般医疗手段的时效限制,发挥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治疗。从而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有较好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法治疗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奥美拉唑的对照组,其对于患者临床证候积分的降低优于对照组,且前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低于后者。总体所见,单纯使用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欠佳。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法治疗慢性胃炎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升其生活质量。并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成本低、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普遍推广使用。然而由于课题研究过程中病例收集数量偏少,课题组成员精力有限,且仅在湖南地区收集病例,研究结果可能受地域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有所误差。故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将尽可能地进行多区域、大范围、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减少试验的误差,使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客观、准确。

猜你喜欢

耳穴胃炎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四问”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