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1-11-03廖坚

教育界·A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数学

廖坚

【摘要】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学科育人愈来愈重要。文章结合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科教学的育人方法提供一些经验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

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的发生;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它以促进人们的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健康地生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1]。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家长往往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甚至要求其完成力不能及的事情。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加上学生自身认识等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个别学生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如根据有关媒体报道,2019年10月,四川省仁寿县某中学生不服管理暴打班主任[2]。此类事件不时出现于新闻中,暴露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十八大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在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应该是全体教师的责任,不只是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的事。学科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正能量、专业知识来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从而实现在教书中育人。下面谈谈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教学内容中渗透

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时候就加以心理教育的渗透,防患于未然,而不僅仅是当学生出现某种心理问题时才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详细解析,提高学生在学识、交往、做人等方面的自我认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环境,适应交往,适应各种变化。

如,教师在讲到“三视图”这部分知识时,不但要讲直观想象,讲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得来和计算,而且应该提一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人生哲理,让学生知道相同的人和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不同的感受。

又如,教师讲完精彩的一题多解后,可以对学生讲讲人生:“成功的人生是很多种途径可到达的,可以读书考大学,也可以做生意,合理地投资,还可以创造发明,等等。”这些题外话,一方面可以缓和课堂紧张的气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改变学生偏执的性格。

反过来,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对其学习文化知识会起到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的学生更容易增强学习内驱动力,既能自主学习,又能与人合作,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并能做到知行合一[3],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有一次,笔者听了一节关于椭圆的公开课,授课教师在讲完椭圆的标准方程后并没有急急忙忙让学生做练习,而是故作神秘地问学生:“你们对椭圆这条封闭曲线有什么印象?”学生1:“没感觉。”学生2:“一般般。”“我觉得椭圆非常漂亮!”教师一边说一边在电脑上播放生成椭圆的动画演示,“因为它不但简洁,还具有天然的对称美。大家以后画椭圆的时候要注意哦,不要画得一边大一边小。”教师放出一张有倒影的风景照片:“这就是生活中的对称美。”学生3:“好美啊。”教师接着在电脑上放出一组照片,有商标,有首饰,有宣传画:“这是椭圆对称美的应用。”“同样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也具有简洁美和对称美,大家要多多体会,不要记错。”短短几句话,短短几分钟,让学生经历了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观察社会,面对人生。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用心寻找,就能结合适宜的内容找到很多这样的教育机会。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

传统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整节课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倡合作学习、小组学习。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者采用各种量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有10%至30%的青少年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对等症状[4]。在小组互助学习中提倡使用“请”“谢谢”等文明礼貌用语,可以大大缓解学生不良的人际关系;开展诉说交流,可以大大减少抑郁、敌对等现象的发生。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关心学生,当学生在人际关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指责和埋怨,应该多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管是不是班主任,必要时对学生给予开导,未雨绸缪,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除了介绍方法,复习知识公式之外,还应鼓励学生不要畏惧困难,勇敢接受挑战,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多尝试。当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有时教师的一句“你真棒”“ 你真牛”,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此时,教师应该再加上一句:“人生也是这样的,有些困难,只要我们想想办法,咬咬牙就过去了。”有这样的课堂,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障碍和困难时,心理才不会失调,定能以适当的方法克服[5]。

三、在教学成效中渗透

有句老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可见,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研究表明,高中生最大的压力源是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学生学业上的压力,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对别人期望和要求的认知,以及和别人比较的压力。我们知道,适当的压力是有好处的,它能变成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但过大的压力容易使人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教师不要在全班公布成绩和排名,就算学生考砸了,也不要过分指责。“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往往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挫折感和人格障碍,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所以,教师应当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哪些地方没有掌握,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告诫学生:“考得好,不要骄傲,还可以更好;考得差,不要灰心,还要看到成绩,看到进步。”

针对个别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单独谈话的方式加以了解,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如,对平时不努力、调皮捣蛋、性格开朗且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以适当批评、提醒;对那些已经很努力但成绩还是上不去的学生,则多从学习方法上进行帮扶。另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让学生学会自我批评,但不要过分苛责自己。在家长会上,教师除了介绍各种教育方法外,还应提醒家长对自己的小孩有一个基本全面的了解,不要提出过高的期望,学会接受现实。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共同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持续发展。

四、在教学纠错中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许许多多的错误需要纠正,比如上课讲话、上课睡觉、迟到早退或不交作业等等。要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必然要对学生的不当行为加以纠正,否则就不是合格的教师。此时,教师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否则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引发师生冲突。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被愤怒冲昏头脑。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遇到问题,尽量不要当众对学生大声谴责,可通过个别交谈,了解事情缘由。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意味着信任和鼓励,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纠错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智慧,注意将当面处理与私下教育相结合,避免与学生产生正面冲突。

比如针对学生在校违规使用手机这件事情,有些教师的处理方法简单,常常引发学生激烈的反抗。笔者采用的方法是隔天处理,先让师生双方都冷静冷静,然后私下找到学生谈话。在谈话中,先让学生说明情况,了解缘由,给学生申诉的机会,然后向学生重申学校纪律以及在校使用手机对学习的危害,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用心良苦,最后让学生选择是由学校、年级组处理还是由教师私下处理。此时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由教师处理,并放下敌对的情绪。最后,笔者会把手机和手机卡分開,让学生选择并取走一个,另一个用纸包好,用透明胶封好,写上姓名、日期,并与学生约定一个月后拿检讨来赎回。大部分学生一个月后乖乖来认错。这种处理方法,既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受到了惩罚,又避免了师生之间的冲突,避免了引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两句话、一两件事,当时好像没有什么用,但是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而回想起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时,定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这样的渗透实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此外,教师应该多学习,多参加培训,多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手段,在教学时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多与家长、班主任沟通,为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心理健康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侯曼.少年儿童心理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陆雨聆.仁寿15岁中学生持砖打老师被刑拘,因不满其日常管理 [EB/OL].(2019-10-26) [2021-07-12].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10_26_522833.shtml.

王荣华,王殿武.中学生心理健康对核心素养的影响[J].吉林教育,2018(03):48.

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26(02):153-160.

韩强,宋洪峰,张宝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06):55-57.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数学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