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2021-11-03周艳红

教育界·A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思政教育建议

周艳红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思政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展开了深入研究,先阐述了其意义,然后对思政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详细论述了几点行之有效的实施建议,旨在实现思政教育与初中历史教学的紧密融合,赋予初中历史教学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思政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建议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推动下,素质教育顺利推行,在初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非常重要,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力。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初中历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因素比较浓厚,所以应借助高效的历史教育,将思政教育完美落实下去。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应积极渗透思政教育,与历史教学完美结合,从而稳步提升历史教学效果。

一、思政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观

中学阶段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其塑造思想道德意识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学生的历史观念能否顺利塑造,将极大地影响其思想政治观念。中学生具备爱国主义理想,会积极投身于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因此,在中学时期,加强对学生历史观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将历史问题思考方法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

(二)有利于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从本质上看,历史学科具有浓厚的思想政治功能与特点。比如从《史记》可知,中国史书中蕴含的道统正义思想显著,周武伐纣是“有道伐无道”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1],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此外,在初中历史中,诸多素材可以用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教学的有机融合。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等。

(三)有利于解决中学历史教学问题

在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应试教育理念占据主导,知识遗忘现象经常发生,不利于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很难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發挥出历史教学的实用性,杜绝学生出现不良思想,确保学生顺利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二、思政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一,在教学方法方面。首先,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式现象。在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善于使用说教式教学法。特别是在一些落后地区,一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合理,过度重视灌输式教学,没有对学生的思维予以积极引导、启发,与学生互动较少,很难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唯物史观时,如果仅仅讲述经济学原理,不仅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难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再次,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不足[2]。比如教师在讲述“鸦片战争”时,如果一直使用传统教学法,也就是照本宣科,讲解清政府的腐败,就无法让学生正确了解林则徐这一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也无法理解后续洋务运动的开展原因。总之,历史教师的教学创新不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帮助学生构建辩证思维,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第二,在教师素养方面。首先,一些教师缺少完善的唯物史观素养,在认知历史这一方面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史观进行广泛应用,也尚未清晰认知诸多历史现象。

其次,教师对于在历史教学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不高,过多讲解基础知识,历史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思维中。

再次,一些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的融合方法并不是十分了解,不会灵活应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开展教育。

三、思政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灌输式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一些教师对于历史事件及其意义等过于重视,缺少对思政教育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教师应加强全新教学理念的塑造,预留出充足的时间,以便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相关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3]。教师应将思政教育合理渗透到历史知识的讲解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以“伟大的历史转折”为例,学生应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意义等充分了解。教师应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详细梳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事件的脉络,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从思政教育角度充分激发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与崇拜感。

(二)加强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

初中历史教师应对历史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从多个角度呈现相关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比如在“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这一课中,通过对都江堰工程的学习,学生对先秦时期劳动人民的智慧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赞叹先民敢于挑战大自然的勇气和能力,深刻认识和领会到祖国文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等[4]。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社会价值显著,学生通过学习,对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增强了环保意识。

再如在学习“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时,从一系列重大成果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突出,也可以感知科学家的非凡智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述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奠定基础。教师借助具体史实,引导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继承、学习,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三)注重史实教学

教师应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比如唐朝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使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变得极为密切,使汉藏间的友好关系不断得到强化。清朝时期,中央政府对历世达赖、班禅册封,同时设置驻藏大臣,是中央政府管辖西藏的重要表现。学生通过了解这些史实,可以对西藏归属于中国领土这一知识点形成正确的理解[5],认识到藏族同胞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同时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具有很大的帮助,现实意义显著,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民族团结和反对民族分裂的高度重视。

(四)加强课外实践

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但是其枯燥性也比较显著,无法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开展课外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述,使学生初步了解历史教材。

其次,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历史文化景点,也可以放映历史宣传影片,营造良好的历史文化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能力。

再次,教师应激发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爱国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并在实践活动中加以践行,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五)正反對比学习历史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果只重视正面教材,而缺少对反面教材的重视,极容易对学生的思想认知造成阻碍,影响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合理运用对比教学法,借助对比历史这一途径,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6]。

首先,教师应合理运用反面教材。如教师在讲解爱国人物岳飞时,也要讲述秦桧做的坏事、结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使学生对坏人、坏事形成明确的抵制态度。

其次,教师要从历史教材出发,遵循计划性和目的性原则,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专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还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避免出现片面认知。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势在必行,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历史教学在学生思政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同时,应积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谭杰,高德朋.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历史教学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03):195-197.

邓云霞,娄向新,张兴群.将思政教育融入“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探索[J].广东化工,2020,47(22):204-205.

杨彦斌,赵彦璞.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历史转换、理论困境和视域融合[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22):56-57,60.

司开卫,王渊,张旭,等.思政教育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05):845-848.

张允芝,陈波,李明月,等.思政教育融入针灸学教学的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04):34-36.

邓樱,周萍,王松坡,等.中医传统文化融入中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1):14-16.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思政教育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