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

2021-11-03吴有静

教育界·A 2021年10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吴有静

【摘要】教师可以通过导趣引思创设新课导入的情境,可以设问导疑创设探究新知的情境,也可以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等。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和游戏情境三个角度出发,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水平,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创设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情境教学应具备科学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等特征。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贴近现实生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增强故事的趣味性等因素,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六个主要方面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问题情境的类型有很多,比如个人情境、教育情境、职业情境、科学情境、公共情境以及不带任何修饰的无情境,有效的问题情境需要遵循目标性、真实性、开放性、认知性、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与差异性原则[1]。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大多以重复训练解题能力为核心,问题情境比较枯燥,在师生互动方面还有待加强。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不能冗长繁杂,要考虑知识产生的背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素材应当丰富多彩,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使课堂主体回归学生,要注意简洁、明了,突出主题,还要包含数学核心素养[2]。教师可以利用旧知引入,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情境,可以利用数学史来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情境,可以借助生活实例来创造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可以通过动手实验来创造体验化的问题情境,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造动态化的问题情境。

以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13.1 邻补角、对顶角”一课为例,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情境一:教师实物演示,学生感受剪刀剪纸的过程。(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问题1:张开的剪刀给人什么形象呢?把手的角和刀刃张开的口之间的变化规律是什么?问题2:剪刀剪纸的过程抽象为几何图形,直线和相交于点,形成了、、、四个小于平角的角,任意两个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问题3:观察知“对顶角相等”,眼见是否为实呢?(出示几张图片,学生发现观察的结果不可信。)问题4:我们能否测量得出“对顶角相等”呢?(让学生测量和,发现误差。)问题5:如何通过“说理”来确认“对顶角相等”呢?(让学生给出说理过程。)

情境二:微视频——泰勒斯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数学史:数学需要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讲道理,科学知识对人的生活大有用处。)

情境三:有两堵墙,如何测量墙角线之间的夹角?(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直观形象、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经历对顶角概念和性质的自然发生过程,看图识图,规范几何说理,通过说理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以数学史增加文化之魅,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解決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合理地运用生活情境: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素养;在课堂练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和数学素养;在课后拓展阶段,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3]。

以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十四章“三角形”为例。在导入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一些建筑巨作,我们一起来欣赏吧。(ppt展示。)

生1:我去过,这是香港中银大厦,这是苏州博物馆。

生2: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生3:美国国家艺术馆。

师:这些作品都运用了什么几何图形元素呢?建筑设计师是谁呢?

生4:我知道,利用了三角形元素,是贝聿铭大师的作品。

师:贝聿铭是世界上最会用三角形的建筑大师,他为什么钟爱三角形呢?是因为三角形的力学优势,还是因为本身的美学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贝老先生的传奇人生。(播放短视频:贝聿铭与现代建筑。)

师:中银大厦、卢浮宫金字塔等早就成为举世瞩目的杰作,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黄金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等,这些三角形符号的运用恢宏大气,稳定精密,最美最极致。这章就让我们做一个小小建筑师,探秘三角形的构成及性质吧。

由此,教师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在“三角形的分类”课堂练习阶段,教师给每位学生打印了贝聿铭大师建筑作品,带领学生寻找作品中的各种三角形并进行分类,并适时引导。在“等腰三角形”课后拓展阶段,教师引导小小建筑师们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出等腰三角形风筝,风筝的设计要从三角形的要素、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优点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几个方面考虑。整个章节,教师利用举世瞩目的建筑作品,拓宽学生的眼界;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贝聿铭大师的故事,为学生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最后让学生合作探究并制作作品,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以沪教版九年级第二学期“圆”章节为例,教师精选历届奥运会视频片段创设生活情境:“2020年东京奥运会,射击选手杨倩为国争光,拿下第一金,你知道击中靶上不同位置的成绩是如何计算的吗?”引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射击靶子也是由一些圆组成的,为后续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做铺垫。奥运五环、自行车比赛项目等,各个圆之间存在好几种关系。教师在教学中播放奥运视频片段,创设拼搏、团结、向上的生活情境,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三、创设游戏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游戏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提供给学生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数学游戏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以一种新颖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教师在创设游戏情境的时候,需要遵循价值性、针对性、形象性、全员参与性及融洽性等原则,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游戏情境可以用于新课导入环节,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5]。如“有理数”的导入,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准备好20道相关题目,将学生分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抢答题目并以正负数的形式做记录,答对加一分,答错扣一分,都不作答记零分。教师通过竞赛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查漏补缺。

游戏情境可以用于探索新知环节,用于分解难点,突出重点知识。如“方差”教学,选八名男生记录身高数据,两组平均身高相等,分成两组,每组四人,一组身高几乎相同,一组高矮不平,两组学生表演同一首歌曲。教师适时发问:“如果要选择一组参加比赛,哪一组舞台效果更好?”学生欢呼雀跃,不约而同选择第一组。教师给出身高数据,引出方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采用“真人秀”的游戏方式,突破难点,焕发了课堂的生命力。教师也可以在定理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寻定理的内容和数学的真相[6]。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让学生动手剪出两个相似三角形,再让学生组合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得出常见的相似三角形基本模型,通过几何拼图游戏,再探寻定理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

游戏情境可以用于巩固知识环节,使学生主动参与游戏活动,保持身心愉悦,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7]。如学习完“同类项”的概念后,教师设计“找朋友”的游戏环节,提前准备好很多小卡片,卡片上写好多项式,然后分发给学生,教师手里也留下一些。教师亮出自己的卡片时,请“好朋友”站起来,并讓同学们说一说为什么是好朋友。教师还可以将游戏情境用于结束课程环节,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参与进来,不仅可以重新活跃课堂氛围,还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要重视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要重视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陈军.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J].才智,2020(15):164.

孙蕙.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法初探[J].华夏教师,2020(21):54-55.

王兴艳.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9(21):68.

傅秀洪.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J].亚太教育,2019(08):173-174.

王欣.论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情境教学实践思考[J].经贸实践,2018(14):69.

赵世强.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28.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