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考经济主观题答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1-11-03覃玉琼蓝安

教育界·A 2021年10期
关键词:知识整合专业术语家国情怀

覃玉琼 蓝安

【摘要】在高中思想政治的高考备考复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总结真题情境、强化知识的学科内整合,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科专业术语进行积累及运用、运用学科思维加强对学生传导思维的训练以及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对高考经济主观题的答题能力。

【关键词】情境;知识整合;专业术语;传导思维;家国情怀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研究”(立项编号:2019C713)的子课题(南宁八中校级课题)“提升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能力的策略研究——以经济生活为例”(立项编号:bzg202013)的科研成果。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导向,强调要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需加强对学生经济主观题答题策略的研究,提高学生的主观题答题能力。

一、引导学生总结真题情境,加强对学生情境迁移能力的培养

纵观近五年高考新课标Ⅲ卷经济生活主观题的情境材料,它们有这样的共性:“情境设置非常接近真实生活,情境复杂新颖,被隐藏的问题求解条件比较多,与问题答案无关的冗余信息比较多,涉及多种情境活动,且情境结构开放或半开放,材料属于不良结构。”[1]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培养学生解构复杂情境材料的技能,提高学生把情境材料“翻译”成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陈友芳老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一种把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要养成这种素养,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一个又一个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主题或项目中通过体验、探究、发现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己的品格。”[2]

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高考经济主观题的答题能力,教师可以这样做。

第一,引导学生分析每道题情境材料的结构特点,抽丝剥茧,把冗杂无关的材料去掉,划分层次,提取每个层次的关键词,“把概念与所指的情境进行对应”[3],把情境材料“翻译”成专业术语,并通过传导方式生成答案。以2020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Ⅲ卷经济主观题为例,具体操作如下:“家庭农场多由小农户升级而来,经营规模在20~200亩之间”对接专业术语“土地进行流转经营,转型升级,提高效率”;把“种植类农场有56.1%采用了喷灌技术,养殖类农场有近80%进行了粪便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这个情境翻译成“先进技术的理论”;把“在不少家庭农场中,父辈负责生产,子女负责营销,经营的农产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这个情境翻译成“培育品牌提升家庭农场的竞争力”;把“全国有36.9%的家庭农场加入了农民合作社,参与和分享农机、良种、技术、订单等服务”这个情境翻译成“拓宽农民合作社服务范围,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要关注和积累时政热点、热词。在过去五年的真题中,材料情境话题分别为:2020年的家庭农场;2019年为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外商投资;2018年为人工智能;2017中国高铁走出去;2016年为“互联网+停车”,这些都是当年的时政热点。如果教师能够在时政新闻素材的使用上有效指导学生,深剖析,多积累,学生更能应对自如。

二、强化知识的学科内整合,把知识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陈友芳老师认为,知识只有被整合,被结构化,才能达到有效创新,才能被综合运用,才能应对真实情境的挑战,才能展现学生较高的学科素养。

从近五年高考新课标Ⅲ卷经济主观题上看,对知识体系考查的力度依然很大。例如2019年新课标Ⅲ卷经济主观题考查了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工厂的原因,该题明显考查“影响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涉及了企业技术、品质、市场竞争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产业技术、成本营商环境等多方面的知识。如果学生对这个模块的知识体系(表1)非常熟练的话,那这个题目就变得简单多了。

三、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科专业术语的积累及运用

陈友芳老师认为,要训练学生把生活语言描述的世界转换成采用专业语言进行刻画[2]。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专业术语的积累,有了学科专业术语,“翻译”就会如鱼得水,答案就可以通过“造句”方式生成。

例如2017新课标Ⅲ卷经济主观题,从“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翻译出专业术语“产业技术水平提高”“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改革”“打造品牌”,推出中国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如果学生有一定的术语积累,他们就只需要找准材料关键句并“翻译”,就能生成答案了。所以,要想提高学生对主观题的答题能力,必须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地积累学科专业术语,特别是理解和积累专业术语的材料特征,才能在做题中提高运用能力。

四、运用学科思维,加强对传导思维的训练

学科知识导向的测试体系具有“纵向延伸”性质,即沿着某个知识点向深度、细节和难度方向延伸,学科素养导向的测试则具有“横向延伸”性质,更强调的是本学科不同知识之间的整合。这要求学生在作答经济主观题时有“传导”意识,即要围绕设问的核心问题,抓住材料各個层次的核心关键词,把其翻译成学科专业术语,并运用演绎、发散、归纳等多种思维方式进行全面分析,答案书写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

例如2016年全国Ⅲ卷,该题从社会热点“停车难、停车贵”的问题出发,探究“互联网+停车”智慧系统的应用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这样操作:首先,抓住停车位的“缺口率”和“空置率”,这对矛盾反映出车位供需失衡。运用了智慧系统,车主能够快速查询到停车位,供需有效对接,减少停车费用,车主将会获得比较好的消费体验,消费满意度提高。这是从消费者角度进行传导推理的。当然,本题还涉及车场主。安装智慧停车系统后,车主能够快速、准确停车和缴费,那么整个停车场的运营效率就会提高,就会降低停车位的“空置率”,效率提高,效益跟着增加,收入增加。上述是从经济效益角度进行推导的。至于社会效益,可以结合材料情境和生活经验进行如下推断:有了“互联网+停车”智慧系统,能够方便车主们停车,减少随意停车的现象,形成良好的停车秩序;另外,能够让车主快速停车,减少车队排队等候的尾气排放,同时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传导思维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的运用就是知识的“纵向延伸”,抓住核心材料,翻译成专业术语后,顺着这个知识,向深度、细节和难度方向延伸,推导生成答案。教师在高三复习中应加强对学生传导思维的训练,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经济主观题的答题逻辑,提高答题能力。

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将厚植家国情怀进行到底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家国情怀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笔者通过梳理全国卷近五年经济真题的材料情境,深感高考本身也是对高中生进行的最后一次大型的、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如,2020年的“我国家庭农场的转型升级”,2019年的“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吸引外商投资”,2018年的“人工智能对我国制造业的积极影响,展望‘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目标”,2017年的“中国高铁技术走出去”,这些情境材料共同表达了一个观点,即中国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了辉煌的经济成就,有能力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有信心和决心让老百姓获得更多幸福感。这些信息的传递让考生感受到浓浓的大国自信,从而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也给我们重要启示,要想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就要在备考复习中对素材进行选择,选择一些正能量的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考生在作答时,思想根基才能站得稳。

【参考文献】

罗金星,陈友芳.学科素养导向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呈现方式[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09):23-25.

陈友芳.情境设计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9):4-6.

陈友芳,徐岚.从定义到语言: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的转变兼谈[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03):4-7.

猜你喜欢

知识整合专业术语家国情怀
看懂体检报告,提前发现疾病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美国航空中英文官网隐私政策翻译对比分析
丢弃“正确的废话”
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方法
加工教材,提升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谈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