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融合传递新时代强音

2021-10-30蒋晓伶陈强

新闻潮 2021年9期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跨界

蒋晓伶 陈强

【摘要】在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中,广西日报社加强多元深耕,通过“传媒+政务”“传媒+企业”“传媒+公益”,以形式多样的报道方式,构筑“红色场景、跨界融合、年轻语态”的传播方式,打造了一批有高度、有温度、有创意的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的融媒体报道产品,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四圈深融;沉浸式体验;青年宣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中出新出彩,交出亮眼答卷,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课题。广西日报社践行党报职责,积极主动开展宣传策划,通过媒体融合创新表达方式和产品形式,创造了良好的传播效应。

滚滚而来的红潮,是民族和国家的觉醒,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民族呐喊。广西日报社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走在前、作表率,将“红·潮100”作为全年宣传主题,通过融合创新、跨界合作,深耕主业,多元开拓,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构筑多层次、全方位、全媒体的整体报道形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高举旗帜突出思想引领聚焦核心

广西日报社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工作的方方面面,确保思想旗帜鲜明高扬。

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視察,广西日报社旗下《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南国今报》于4月28日共推出48个专版进行全景式报道。全平台开设《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等专题专栏,推出系列重磅反响、系列鲜活回访、系列言论评论、系列深度调研、系列图片专版、系列金句海报。同时制作了一批融媒体作品,实现主流新媒体平台全覆盖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给老艺术家黄婉秋回信后,广西日报社迅速推出重磅消息,收集社会反响,以微刊、H5、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广西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总书记嘱托,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信心和决心。6月3日至18日,广西日报社各媒体平台共发布相关报道超300篇,新媒体平台稿件阅读量超4000万次。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广西日报—广西云联动全区40余家单位,视频连线各地观看现场,共同见证伟大历史时刻,迅速传达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第一时间推出反响报道。

启用“万屏联动”“万号共振”传播形式,广西日报社积极与移动运营商、户外大屏商业机构合作,借助“大屏+小屏+新媒体矩阵”叠加效应,向全区、全国网友生动传播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对建设壮美广西的殷殷嘱托。

立体推进充分挖掘百年党史时代价值

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已经开启迈向第二个一百年的历史新征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好建党百年宣传报道,最重要的是要把百年党史的时代价值充分挖掘出来,特别是重点研究、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

(一)寻红迹,深入一线讲好故事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随着民族复兴步伐的加快,国人在回望历史时,产生对党史国史的寻根热情。历史寻根,重在一个“寻”字。2021年伊始,《广西日报》重磅推出《风展党旗红壮乡勇立潮头敢争先》上下卷等报道,聚焦广西红色印迹,记录奋进足音。从1月下旬至今,持续开展“奋进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沿着高速看中国”大型蹲点式、行进式主题采访,通过综述、专访、评论、图片、视频、vlog等多种形式,寻访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足迹,深入报道广西重要党史事件,对各市各行业百年来的历史性变革、成就进行巡礼式报道。通过一系列鲜活、有温度的作品,为读者提供历史镜像,激发各族儿女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二)展成就,“报端网微”同奏主旋律

推动报、端、网、微深度融合,生产丰富、多元的融媒体产品,全面地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峥嵘岁月和奋斗历程。2021年3月,广西云客户端、广西新闻网上线全区首个“党史学习教育”频道,开设九大栏目,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多形式多角度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7月1日,《广西日报》隆重推出《百年征程阔壮美新广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纪念特刊》,全方位展现广西坚定不移跟党走,历经非凡岁月实现的沧桑巨变。此外,制作《庆建党百年谱八桂新篇·党史学习教育》《“红·潮100”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西党史网上展》《百年风华正青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大型专题,综合运用短视频、无人机航拍、动海报、音频、交互答题、H5、网评等多种形式,制作50余款线上融媒体产品及线上互动类产品,进行10余场情景微党课云直播,为全区党员群众提供丰富优质的线上党史学习教育内容。

(三)竞答题,比学赶超掀热潮

从3月1日起,纸媒、“云”端每天推出“党史知识大家答”题目,党员群众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学。截至9月1日共发布184期,新媒体平台累计阅读量超5000万人次;《广西日报》主持的#感党恩跟党走·党史知识大家答#微博话题,阅读总量为5130.3万人次。为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群众学习百年党史,践行初心使命,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广西日报—广西云、广西新闻网于2021年举办4期广西党史学习教育“党史知识大家答”线上知识竞赛。目前第一、第二期竞赛已顺利结束,超126.2万人次参与竞答、竞赛,页面浏览次数765万次,党员干部群众共参与,在全区掀起“以赛促学”的党史学习热潮。

“四圈深融”汇聚流量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近年来,广西日报社持续推进“四圈深融”工作,整体打造广西云赋能型媒体融合生态圈。“四圈深融”包含中心圈、紧密圈、协同圈和共建圈,即以广西日报—广西云为轴心,以全区各市县融媒体、央媒及各省区市党媒党端、东盟等国家媒体为半径,渐次逐层构建“同心圆”,壮大融媒主阵地。2021年,广西日报社加快深度融合实践运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显示出构建外循环积极作用,形成全景聚焦、全员参与、全程播报、层层递进的庆祝热潮。

(一)中心圈+紧密圈:打造100小时“云上献礼”

2021年七一前夕,各家媒体建党百年宣传报道渐入高潮,形式各样的融媒体产品遍地开花。如何在这次重大主题报道中打造独具创意、破壁出圈的拳头产品,是媒体遇到的共性难题。广西日报社提前策划,积极联动广西各厅局、14个设区市、111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及各行业新媒体中心,重磅推出“庆祝建党百年红·潮100大直播”大型融媒报道,大力营造共庆建党百年华诞的浓厚氛围。其中,第一阶段“100小时大直播”自6月26日起连续开展10天,每天进行10小时全媒体大型直播,推出“打卡我身边的红色景点”等7场线上线下联动活动。通过无人机航拍、720全景、视频连线等融媒体报道形式和最新的技术应用,聚焦广西红色文化,展示广西开放开发、蓬勃发展的新变化,反映八桂儿女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生动实践,构建100小时的“云上献礼”。

(二)协同圈:全国联动秀出对党的表白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广西日报》联合《内蒙古日报》《西藏日报》《宁夏日报》《新疆日报》,共同推出融媒体特别报道《各族同胞喜脱贫唱支山歌给党听》,并发布联合制作MV《唱支山歌给党听》,展现5个自治区的大美风光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各族儿女接力唱起红色赞歌,表达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赤子之情。MV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发布后,迅速形成热点,全平台播放量超200万次。充分用好社交媒体平台,《广西日报》微博主持的#我对党的100种花式表白#等10个建党百年相关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超2亿人次。7月1日当天,广西日报社在微博发起#我对党的100种花式表白#接力互动,联合全国省级主流媒体、区内主流媒体,以及广西党政机关、高校、企业等,各自通过官方微博秀出对党的表白。全国网友也积极参与和热烈响应,“我在南宁,祝党生日快乐!”“我在成都,祝党生日快乐”“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愿山河无恙,祝祖国繁荣昌盛!”等留言刷屏。仅11个小时,该微博话题的阅读量突破1亿人次大关,冲上微博全国热搜榜首屏,并长时间占据同城热搜榜第一;在此话题下的单条微博阅读量最高达707万人次。

(三)共建圈:对外传播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

目前,广西云“共建圈”在东盟设立的国际传播联络站已扩容至6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广西日报社充分用好以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为主的广西云“共建圈”做好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联动海外合作媒体推出合作专版,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展示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责任担当、风采魅力;《广西日报》开放版开设《百名侨胞寄语建党百年》专栏,从爱国侨领、侨胞视角,积极评价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推出“东盟六国祝福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新媒體产品;习近平总书记给黄婉秋回信后,联动《欧洲侨报》推出《集体记忆刘三姐的故事》等稿件,阅读量均达10万+;线下活动“来,加入我们的朋友圈”主题直播获得柬埔寨《华商日报》、老挝资讯网等10多家海外媒体转载发布传播。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推动正能量成为大流量,在互联网时代凝聚共识,让网络空间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是主流媒体之责。截至6月8日,广西日报社旗下媒体累计刊发相关报道超过32万篇,报社各新媒体总阅读数达84亿人次。

沉浸体验创新传播形式提高参与度

“沉浸式”是近年来兴起的概念,它既包括人的感官体验,又包括人的认知体验,利用这两种体验,营造氛围让参与者享受某种状态。广西日报社深挖红色资源,跨地域、跨行业,打造“沉浸式、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红色阵地。

(一)进居民社区,线上线下互动传播相交融

广西日报社联合南宁市青秀区党委开展的“永远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是全区首个专业社区党史学习教育载体,以“党史题材大家演”的全新方式,以精彩的文艺节目和“有网感”的新媒体互动手段,把党史知识送到社区群众家门口。活动紧扣中央精神和自治区部署,把“党员心声大家谈”“党史故事大家讲”“党史知识大家答”“红色歌曲大家唱”和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贯穿始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讲好党史故事,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二)进城市商圈,创意体验馆成红色打卡点

6月29日,由自治区党委网信办指导建设,广西日报—广西云精心打造的“复兴大道100号”创意体验馆——建党百年·广西红馆(以下简称广西红馆)在位于南宁市朝阳商圈的“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开馆。广西红馆展陈面积达600平方米,精心构筑九大场景、三大互动环节,展现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VR、全息投影、老物件展陈、时光邮筒……在这里,观众可以穿越“时光隧道”,走过历史长廊,重拾广西记忆,接受“沉浸式”的红色场景教育。截至7月25日,广西红馆吸引逾5万人次前来参观打卡,超过7000人在场馆留言墙上留言,100多个党支部前来开展党建活动。

(三)进红色景点,“剧本游”解锁新体验

2021年7月起,广西云·广西新闻网推出广西首档沉浸式体验党史学习教育节目《打卡吧!年轻人》,截至9月4日已发布4期,讲述了南宁、桂林、北海、贵港四地红色革命故事。节目每期约15分钟,采用当下年轻人喜爱的“剧本游”体验形式,由大学生体验官亲身体验带观众打卡红色地标。通过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体验者和观众一同“穿越”到故事发生的年代,由此展开讲述角色背后历史人物原型的事迹,重温峥嵘岁月,向革命先辈致敬。

(四)进全国影院,红色电影点亮“精神灯塔”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下,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牵头策划推出庆祝建党百年红色动画贺岁片《湘江1934·向死而生》,这是国内首部采用动画形式表现湘江战役重大题材的电影作品。2021年2月6日,该电影在全国院线公映;3月,影片的同名连环画图书正式出版。广西日报社结合影片公映,积极联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观看红色动画电影,举行主题党日活动及红色教育观影征文活动,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聚焦青年突出“C”位展示新力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高度肯定了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并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殷切期望。广西日报社在以创新性宣传报道形式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同时,也注重拉近与青年受众的距离,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年轻态、形式具有青春力。

广西日报社以“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将《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主旋律融入《感党恩跟党走·广西尼的呀》的编曲中,联合区内外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媒体、院校等力量精心制作了MV《感党恩跟党走·广西尼的呀》。自治区群众艺术馆歌唱演员、新一代刘三姐李思宇在北京著名地标前深情唱起山歌给党听,用音乐展现青年心声,传递青春正能量。广西红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科技+创意”的深度结合,在各类群体尤其是年轻人当中,起到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打卡吧!年轻人》则打造了一支青年宣讲团,通过重温广西党史故事,追寻中国共产党人在八桂大地上留下的光辉足迹,引领更多年轻人“青春心向党”。一百年来,青年始终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从历史的视角看,革命战争年代的那段历史也是党和国家的“青春成长史”,革命先贤当时大多都处于青年阶段。当代青年可从中看到青春面孔,进而形成一种镜像式体验。《打卡吧!年轻人》正是通过让党的红色基因与青年观众同频共振,让他们收获精神滋养与温暖能量,在铭记历史的同时,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

结语

党史学习教育是主流媒体贯穿2021年的重要报道任务。新闻工作者要自觉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统筹策划,高标准高质量组织筹备有关宣传活动,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穿全程。广西日报社通过“传媒+政务”“传媒+企业”“传媒+公益”,打造了一批有高度、有温度、有创意的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的融媒体报道产品,在网上形成广泛传播,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也为报社推进媒体融合积累经验、开拓渠道,为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传播广西声音、树好广西形象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黄佳君)

猜你喜欢

沉浸式体验跨界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沉浸理论视角下的游记分享内容页设计策略
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中的应用
指向具身学习的高中物理“沉浸式体验”教学策略
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中的诗与画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许晴 影后跨界导演
虚拟现实电影的技术特征及发展前景
基于互动装置艺术的自然交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