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语言与健康研究的发展与创新

2021-10-30黄立鹤

语言战略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语言学医学语言

黄立鹤

语言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语言既是体现身心健康状态的外显标志物,也是调整健康状态、进行健康活动的媒介,更是促进个体或群体健康的重要资源。推动语言与健康研究的发展与创新,体现了语言学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服务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担当。

一、语言与健康研究应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

长期以来,中国语言学界对语言与健康相关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一是个体健康状况受损时出现的语言障碍问题,包括相关筛查、诊断以及言语康复等临床实践;二是健康活动中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际互动问题;三是叙事医学,研究医生如何倾听患者叙说自己的健康或患病故事。这些研究都涉及现象描写与机制阐释。事实上,语言与健康各自的内涵与外延都很宽泛,两者关系是错综复杂、动态变化的,研究维度远超上述3个方面。

个体不仅是由身脑心整合的生命主体,也是生活在具体社会与文化环境中的成员,具有主体性和社会性的双重特质。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健康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维度。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于读者来讲并不陌生,不必赘述,这里要解释的是社会健康。社会健康注重个体能否在某群体中进行良性互动、具备良好人际关系、实现社会角色。如就老年人而言,则指达到个体积极老龄的理想状态。语言是与他人及社会环境进行互动、构建社会角色的重要媒介和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与个体的社会健康密切相关,如果能充分、合理地使用语言资源,则可有效促进社会健康。

考察国际上代表性较强的文集《路特里奇语言与健康沟通手册》(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Language and Health Communication)(路特里奇出版社,2014)和《分析健康传播:话语方法》(Analysing Health Communication: Discourse Approaches)(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2021),可以发现,语言与健康领域的研究话题宽广多元。例如:自我健康评价、健康风险及健康分享的话语互动,心理精神健康与会话分析,公共健康话语分析,在线医疗咨询话语分析,健康知识普及和提升健康素养的语言资源,医学教育中的医学生会话分析、医患对话技能,常见及罕见疾病诊疗、管理及康复中的话语交际,等等。

以上只是从这两本书中总结出来的部分议题,尚不包括发表在各类期刊上的研究。国际上的相关研究具备跨学科属性,可结合语言学的多个研究维度,联合健康研究的各类学科,对健康涉及的各类人群、实施健康活动的多重主体等各个方面加以考察。

二、推动语言与健康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是时代使命

国外在语言与健康研究领域已有多维的成果及成熟的知识体系。相比之下,中国在该领域研究的学术视野、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等方面,与国际水准还存在一定差距,相关研究还停留在个别现象描述、部分规律总结的层面,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研究领域。中国发展该领域的研究,尤其要在拓展学术视野、优化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持续用力。

1.拓展研究格局

要通过拓宽研究视野、优化研究方法,来扩展目前中国语言与健康研究的整体格局。除了可以开展国外已有议题在中国语境下的研究外,更要拓展一些具有中国特色和资源优势的研究问题,如中国卫生健康成就的对外话语传播、中国医学文献的语篇分析与自然语言处理等。特别是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对中国医学的文献进行知识本体构建,对传承中国医学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与此同时,中国学者需要将更多研究方法运用到语言与健康的研究中,包括语料库方法、互动语言学方法、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叙事分析方法、民族志方法、多模态方法、认知语言学方法、文体学方法等;还应运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加强自然语言处理的辅助分析;还应该以问题为导向,跨越学科专业壁垒,由语言学、医学、卫生健康等领域的学者携手研究语言与健康问题。

2.加强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是一个研究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目前中国的健康话语研究大多仍然借用国外现有理论基础和传统认识论框架。学者们在基于国外通行、前沿的研究思路和操作方法从事中国具体问题的研究之外,应该努力提出自己的分析框架,甚至是分析理论,理性分析国外理论的不足;应努力将一些基于中国语境下语言與健康现实问题研究得来的假设、方法、框架及规律等,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本土化构建。同时,要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思考语言与健康研究的相关问题。

例如,要加紧开展某些核心领域的研究,如正常衰老或某些疾病状态下语言变化的机制,健康受损情况下的语言障碍补偿机制,疾病研判的语言标志物体系构建等。相关研究要对标国际水准,具备世界眼光,力争构建并掌握原创性理论和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

对语言与健康问题的探讨,本质上体现了语言学研究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基于语言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健康研究,切入视角可以有大有小,微观层面可以是医疗互动中的词汇句法特征,宏观层面可以到健康传播的修辞策略,但最终目的都应该是努力解决健康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语言与健康研究不能仅仅满足于现象描写或机制阐释,要加大临床应用的力度。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医患互动研究的不足在于只重视对话语现象与结构的描写。具有临床价值和应用导向的研究,应该从单纯的描写性研究升级到基于循证医学方法的医患互动研究,解决传统医患交际研究现状的局限性问题,提升医患互动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可验证性和可应用性等。这种思路才能够更全方位、更深层次地融合语言学、健康医学的研究,避免表面融合实则两张皮的问题。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从事语言与健康领域研究的语言学者,必须要狠下功夫,花时间和精力学习临床医学、康复保健等领域的基础知识,时刻做好跨学科研究的准备,立足于专业优势从事合作研究,并且要主动、善于提出专业意见。同时,还要学习医师的职业精神,学习“中国古代良医悬壶济世、现代白衣天使坚守医者仁心”,建立起发挥语言优势、守护人民健康的学术情怀。

本期专栏收录的文章,学术视野较为宽阔,涉及身心健康的多个维度,既有语言与健康研究的整体综述,也有基于真实语料的实证研究;有的试图建立自己的理论分析框架,有的则面向语言障碍筛查开发了交际水平评估系统,体现了很强的应用导向。这些研究既体现了语言表现是反映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态的标记物,也阐释了语言如何作为健康活动的核心媒介来促进医患沟通,同时关注了如何充分利用语言资源帮助个体达到健康活动目标的问题。

健康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应具有人文主义的关怀。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与其他动物“语言”有本质区别,因此研究人类语言的语言学亦为人学。同为人学的医学和语言学具有互相交融的底层逻辑。可以说,开展语言与健康研究,除了承担构建理论知识体系的任务外,其根本目的在于服务人的健康。从这个基点出发,中国发展语言与健康领域的研究,应当体现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语言与健康研究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方面,切实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体现语言学的时代担当。

猜你喜欢

语言学医学语言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
A Pragmatic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