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话剧语言的运用与教学实践

2021-10-30冯远征

语言战略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北京人艺话剧语言

冯远征

话剧,顾名思义,是一门离不开语言的艺术形式,主要通过舞台上演员大量的对白或独白向观众叙述人物,表明剧情。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话剧也不例外。话剧表演最基本的定义就是演员在塑造角色时,要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去真听、真看、真感受。同样,话剧语言也来源于生活中的语言,它经过艺术升华区别于生活语言,但在运用和训练中又绝不能丢失生活化。

在话剧语言的运用中,演员要做到“真”,创作就不能脱离生活,要懂得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创作的素材。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的不断累积,可以帮助演员更准确地去理解和感受角色,寻找到饰演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激发出演员自身的真情投入,这样观众听到的话剧语言就承载了演员最真实的情感,它一定是自然的语言,是能打动人的语言。

“自然”是话剧语言的一个基本遵循,舞台上呈现出的语言还要经过艺术工作者的加工和修饰,要比我们生活中的语言更加精确生动,更加富于表现力和美感,同时还要通俗易懂,容易被观众所接受。这也是话剧演员在舞台语言的运用中,要向观众传递出的两个层面:一层是要让观众听清,另一层是要让观众听懂。要做到这两点,必须经过声台形表等多方面的表演专业训练。这里还有一个表演观念的问题,话剧语言虽然表现的是台词,但其实也是表演,台词和表演是不能分家的,所以在演技训练中,台词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20世纪50年代,我们在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教学方法的学习和引进中,开始了中国话剧理论和教学的探索。当今,国际上一些表演流派非常关注身体的表现力,比如中性面具训练,而身体表现力其实是我们传统戏曲艺术中程式化表演所关注和擅长的。因而,不论古今中外,不同的表演体系之间,是存在相近相通之处的。百年话剧,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在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艺术门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与国外不同艺术门类的学习交流,继续开拓创新,努力做到融会贯通,打开表演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追求表演的更高境界。

近几年,我参与了国内几所电影和表演专业院校以及北京人艺学员班的教学工作,对话剧语言训练进一步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我在最初接触表演时,学习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之后到北京人艺学习工作,跟着剧院里的前辈艺术家们学习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后来到德国留学期间,又学习了格洛托夫斯基表演方法。如今,我无法准确地界定出自己的表演中有多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成分,有多少北京人艺的成分,又有多少格洛托夫斯基的成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综合性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也会将自己在不同时期学到的不同表演体系和近40年的表演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教给学生多种表演方法。在话剧语言的运用方面,我会要求学生先做到让观众听清,而后再通过自己的身体和语言把对角色的内心感受传达出来,让观众听懂。那么话剧语言如何让观众听清、听懂?我认为演员在表演中要重點关注台词的吐字归音和传递方向。

日常我们说一段话的时候,往往强调的是开头,而忽略了结尾,也就是归音。中国语言的吐字归音,不是点对点的直线,而是圆形。比如说“好”,生活中我们经常说“你好”,但话剧语言如果和生活中的说法一样就不行了,而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归音上。话剧语言的“好”字,最后归到汉语拼音hǎo这个口型,发音一定是清晰而准确的。也就是说,如果把一句话的最后几个字或最后一个字强调出来,台词就一定是清楚的。再举个例子,“我们先说这个草莓事件,真正的事实是,我被人整了,欺骗了,出卖了”这句话,大家分别强调句头和句尾的部分各说一次,是不是发现表达出的意思是有所区别的?如果强调了句尾部分,这句台词就更清楚了。在话剧语言的教学中,我还经常会用腹式呼吸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发音,意图是教会演员把自己身体从两边到后腰的整个腔体打开,台词的字尾归到前鼻音,这时演员发出的声音就一定是送出去的。随后再跟随演员最原始的身体感受和内心愿望,用语言的方式寻找到台词所要传递的方向,也就是表演中演员用自己的心灵去完成与观众的交流。

话剧语言的运用和训练都是有过程的,是演员对生活和表演本身循序渐进、不断累积的过程,这种累积和台词基本功的训练应该伴随演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但同时话剧语言的运用和训练又很简单,万变不离那一个“真”字。当演员唤醒了内心最真实的愿望,在舞台上就能表达出最真诚的语言。

猜你喜欢

北京人艺话剧语言
北京人艺:“富二代”的财富和压力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北京人艺是“一棵菜”
再见啦,秋天!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