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大学生学业的心理健康因素与教育方法探赜

2021-10-29李鹏跃吴凯刘葭白洁陆洋曹燕凤杜守颖

成才之路 2021年3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大学生

李鹏跃 吴凯 刘葭 白洁 陆洋 曹燕凤 杜守颖

摘 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有抗御心理疾病、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意义。高校在进行专业教育之外,还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文章初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多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以专项心理教育和思政—专业融合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促进 “智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3-0009-03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思政专项课题XJYS21004和教师思政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专项KCSZZD-08的资助

作者简介:李鹏跃(1986-),男,山西太原人,副教授,从事中药药剂学教育研究;吴凯(1989-),男,吉林省吉林市人,讲师,从事物理、化学教育研究;刘葭(1993-),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从事中药药剂学教育研究;白洁(1982-),女,河北廊坊人,副教授,从事中药药剂学教育研究;陆洋(1982-),男,江苏南京人,教授,从事中药药剂学教育研究;曹燕凤(1993-),女,辽宁沈阳人,讲师,从事中药药剂学教育研究;杜守颖(1960-),女,山西大同人,教授,从事中药药剂学教育研究。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转变,未来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攀升,不仅需要其具有健康的体魄、智慧的头脑和开阔的视野,同时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各种问题明显增多,如出走、抑郁、自殘等。对于高校而言,上述事件对学校的安全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心理问题不仅给个人带来上述身体和精神方面的痛苦,同时也导致专业课成绩下滑,甚至出现无法完成学业的情况。因此,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新形势下,高校在进行专业教育之外,还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业。下面,本文对影响大学生学业的心理健康因素与教育方法进行探讨。

一、影响大学生学业的心理健康因素

1.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

环境的改变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大学新生来说,他们大多数都是第一次长期离开父母及其熟悉的人群(亲人、同学、朋友),需要独立面对、处理大量不同复杂程度的人际关系,因此每位新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环境应激反应。当这种应激超过限度时,就会造成心理问题,如烦躁、焦虑、抑郁;如果长期无法适应,则可能由心理问题进一步发展为身心问题,如失眠、偏头痛、胃肠道疾病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中断或终止学业的情况。

2.学习条件和方法的变化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

(1)竞争程度增强。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学校前列,一直是同学的榜样、教师和家长的“宠儿”,长期以来具有强烈的优越感,但进入大学后却“泯然众人矣”。在这种现实落差的压力下,部分同学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自尊心受到打击,自卑感、挫败感接踵而来,动机水平下降,不再努力学习专业课程。个别严重者甚至对其他成绩较好的同学产生强烈的忌妒心理和攻击行为。

(2)学习方法不当造成学习困难。大学课程体系繁杂,要求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课堂学习能力,更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部分学生仍然习惯于以前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缺乏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未能对所学知识予以理解、联系、思辨,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在学业的压力下,学生可能在考试前触发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并产生厌学倾向。

(3)不懂得规划和利用时间。在中学阶段,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是由教师和家长来规划。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会误认为大学生活是“自由”的,不懂得如何管理时间,如何规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在日常学习中常常发生唤起性拖延或决策拖延的现象,不能按时学习,及时完成任务,导致考试前夕产生懊悔、自责、焦虑、烦躁、紧张的情绪。

3.生活习惯的变化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跨度较大,部分学生在异地就学时,由于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较大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适应,会造成环境应激。比如南北方的餐饮习惯差异、洗浴习惯差异,如学生不能迅速适应这些生活习惯的变化,就可能触发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另外,消费水平的变化也让一些学生感到措手不及。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不适应大城市的高消费水平,在与他人消费习惯的对比中,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进而由经济贫困发展为心理“贫困”。

4.人际关系问题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

某些大学课程的完成往往需要小组、团队的协作,这对于存在人际关系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存在困难。总体来说,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人际交往技能缺陷。对于突然接触大量陌生关系的大学生来说,这一问题尤为重要。高中阶段,学生的生活圈往往较为狭窄,但在进入大学以后猝然面对大量陌生的人群,人际交往关系突然变得重要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大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而迅速跟同学、教师等人群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往往需要很多的沟通技巧、表达技巧,大学生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往往只感受到其紧迫性、重要性,却缺乏解决这一问题的经验和技巧。很多学生,特别是高中阶段未经历过集体生活的学生均表示如何适应舍友的生活习惯(如作息时间、卫生习惯等)、如何和室友保持和谐的关系让他们倍感压力,这种压力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在宿舍的学习活动。

(2)人际交往障碍。进入大学学习阶段后,意味着大学生个体逐渐进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他们开始尝试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情侣关系等多种类型的人际交往,在此过程中不断训练自己学习、掌握多方面的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但一些大学生难免会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如陷入争执、比赛失败、失恋等),或企图对抗而产生偏激逆反的心理,或引起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进而陷入苦闷与焦虑。目前,高校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是“00后”,并且其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与“80后”“90后”相比,他们的个性更为鲜明、独特、直接。但自信的同时,这些“00后”中的个别学生往往自负、冲动、骄傲、敏感,彰显个性的同时缺乏合作、奉献、宽容的精神,缺乏耐心和冷静思考,缺乏面对挫折失败的勇气。这些,很容易在交往的过程中伤害对方或被对方伤害。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大学生
解石三大因素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