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行木雕里的岁月流年

2021-10-28文化产业殷柱山

文化产业 2021年25期
关键词:木雕农家雕刻

《文化产业》记者 殷柱山

□ 白 英

锦柏葱峦出,香琼暗海来。

鬼工输大巧,神力逞奇才。

――木客谣 节选(明·沈明臣)

在山西腹地的太行山深处,流传着古老的木雕技艺,大到亭台楼阁村宅民居,小到家具摆设日常用品,处处可见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品。“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难成品。”榆社乡间有这样一位专注木雕的能工巧匠,他就是梁氏雕刻技艺的第九代传人梁俊维,虽然年已七十有二,但经他手雕出的木雕作品,精湛严细,题材贴近生活。其独树一帜的木雕技艺,荣获了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

艰难起步

梁俊维出生在山西省榆社县郝北镇郝北村一个农民之家,由于家庭贫困,从12岁开始就被迫辍学,以放羊为生。他的祖上从清朝乾隆年间从事精细的木雕行业,至今已传承了九代人。梁俊维出生于1949年,时代的变革使木雕技艺日渐衰落。父亲虽然学会了木雕手艺,却已经不能再以此为生,只能改为耕田种地,只是闲暇时在家里雕些小物件。梁俊维耳濡目染地喜欢上了这门手艺。

梁俊维结婚成家后生活的担子加重,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木雕技艺的追求。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后,经济有所发展,人们注重文化生活开始欣赏根雕木雕等手工艺制品。起初,他精心雕刻了一件雄鹰展翅的作品,拿到县城赶集会场上,前来观赏的行人很多,人们觉得新奇又好看,却很少有人买。周末来到太原南宫古玩收藏品市场,刚一亮相就有买家慧眼识珠,以六百元的价格买走了。从此,梁俊维周一到周五在家创作,周末拿着作品去太原市场上寻找买家,渐渐地,梁氏太行木雕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说来也巧,当时赵树理的纪念馆正在筹建,赵二虎专程找到梁俊维,请他用木雕制作一件《小二黑结婚》的作品。这件作品的成功制作,不仅让梁俊维声名大振,也使他开始从自己的家乡寻找创作灵感,并把木雕当成事业来做。

坚守传统

梁俊维给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为老太行木雕工作室,就设在自家小院里。搞木雕工具合手最重要。初开始时,他想要的工具在小县城里买不到,就让村里的铁匠制作,虽然做出来的工具很笨重,却总算解了燃眉之急。随着创作难度的加大,手头的工具已显得捉襟见肘,有位客户朋友知道情况后,送来了自己收藏的一套木工雕刻刀具,这让老梁又松了口气。直至有机会去了木雕之乡福建,他才购买了专用木雕工具,其木雕技艺也越来越精巧。

在这个机械雕刻成为主流的时代,梁俊维始终坚持做一个传统工匠,手工雕琢每一件作品。“为何不用机械和电子工具呢?”不少人提出了这个疑问,梁俊维是这样说的:“虽然机械雕刻更快更准,但过于死板,少了灵动,缺乏一股子神韵,更不能体现出匠人匠心。”

梁俊维《盲人夜书》展现的是农家院里一位盲人端坐在椅子上,正拉着胡弦说着书,听书之人各不相同,有拄着拐杖的大娘、抱着孩子的大婶、背着娃娃的姑娘、笑得合不拢嘴的大叔……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这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是由一块块木头手工斧凿刀刻而出的。

精工细做

说起木雕作品的诞生,梁俊维一改平时的少言寡语,开始滔滔不绝。一件木雕作品的成形,要经过构思、选料、出坯、修细、打磨、上光、组装七道工序。其中最难的是作品的创意,《盲人夜书》这件作品就来源于梁俊维的亲身经历。“盲人说书现在几乎没有了,这个拉胡弦说书的盲人,我小时候见过他,还听过他说的书”,梁俊维说,“以前的农家院子里经常有这样的场景,街坊四邻晚上闲来无事便聚在一起听书”,他就是将当时的场景通过木雕“复原”出来。

构思成熟后,便开始选料,这要根据图案的大小寻找无裂缝、光滑平整的木料,下好料后将图案描绘上去,再进行雕刻。梁俊维的双手骨节分明、布满老茧,一处处伤痕依稀可见。“有时候这边手在流血,那边眼睛还盯着木头,脑子里还在想接下来该怎么刻。”“人物的眼睛最难刻,一刀刻不好整个作品就毁了。”对于雕刻的细节,梁俊维说他从来不敢马虎,为了一气呵成刻好一个人物,通常一坐就是几小时。精工出细活,梁俊维的作品因此广受欢迎。

因为木雕技艺成就突出,梁俊维2001年被选为晋中市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2009年被选为山西省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2016年,太行雕技成功申请选入山西省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回想这些年的坎坷经历,梁俊维神情怡然,目光里透露出的依然是对木雕艺术的无限爱恋。

参加大赛

梁俊维的木雕生涯中最难忘的是参加在福建举办的“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2009年,位列中国四大木雕之乡的福建莆田举办了现场开放创作型木雕大赛。2010年举办第二届时,负责人试探着给梁俊维打了个电话询问他是否敢报名参赛,他二话不说就去参赛了。

现场领到木料后,梁俊维脑海中立刻想到他熟悉的太行山生活场景,何不把山里人的生活用木雕再现?他心里已盘算好要创作一件《农家出勤》的作品。在雕刻农人之貌和农家场景时他从来都不用打稿,因为这些早已烙印在他的心中。他随即拿过木头,打胚、做细、修刮,规定期限是10天,等作品完工时,一个赶着毛驴去上工的朴实太行农人形象便跃然眼前,就连担当评委的中央美院教授都夸赞说有味道。这次比赛中,他的这件《农家出勤》木雕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征服了评委,获得了大赛银奖,同时还获得了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第六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

创新传承

从此,梁俊维更加钟情农村原生态情景式木雕作品的创作,虽然精神体力大不如前,但创作激情却空前高涨。在他的脑海中,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夏忙、秋收冬藏”的生活场景,用作品是无法完全展现的,他更愿意挑战自己,把这些他最熟悉的,也是他记忆中最纯美的画面雕成作品,用自己的“刀笔”雕刻出记忆中太行农民的生活形态。他在木雕组件《农家十二月》作品中用十二组形态各异的人物和场景表现农家在十二个月里的风俗人情,展现乡土气息。

梁俊维非常重视历经坎坷延续下来的太行木雕技艺,他想尽力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后人,让这种“行走”在木头上的技艺有更好的发展。他的儿子梁小铁继承了这门雕刻技艺,还有10余个弟子也常年随他学习。有了年轻人的加入,梁俊维欣慰无比。梁俊维父子俩制订了两个五年规划:第一个五年规划是从2013年至2018年,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出一大批传承人;第二个五年规划是从2018年至2023年弘扬木雕工艺,做大做强,力争把榆社梁氏木雕工艺传承下去,让古老的木雕工艺焕发出生机。

猜你喜欢

木雕农家雕刻
农家笑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春回农家
On art
雕刻树叶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雕刻时光
木雕鱼
自然形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