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肖邦变奏曲的艺术特色

2021-10-27

黄河之声 2021年15期
关键词:装饰音变奏曲织体

吴 方

引 言

波兰作曲家弗列得利克·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丰富的钢琴作品体裁,如玛祖卡、前奏曲、夜曲、即兴曲、幻想曲、叙事曲、变奏曲等。目前,国内音乐学术界对肖邦变奏曲这一体裁的研究,还有待于继续深入,肖邦钢琴作品的每一种体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不断推广和研究它们,是钢琴教育工作者及演奏者终身的艺术职责,本文通过对肖邦变奏曲艺术特色的研究,力求对肖邦变奏曲这一体裁进行有益地研究和探讨。

关于肖邦变奏曲的数量,据波兰钢琴家雷吉娜.斯门江卡的研究,“在肖邦的创作中,共7次使用了变奏曲曲式”,①她指出:这7首作品分别是:第1首E大调变奏曲(1824年,B.14)。这是一首以德国旋律创作的主题,主题来自瑞士民歌《瑞士男孩》,作品注重古典传统,具有莫扎特变奏套曲的风格;第2首和第3首均为变奏套曲,第2首创作于1827年,是以唐璜为主题的降B大调变奏曲(op.2),这是肖邦为钢琴与乐队协奏而作的,但它的乐队部分意义不大,完全可以作为一首独奏作品;第3首是F大调变奏曲(无编号),原稿已经遗失;第4首为1829年谱写的A大调变奏曲名叫《纪念帕格尼尼》;第5首为1833年创作的bB大调辉煌变奏曲(Op.12);第6首是D大调四手联弹摩尔民歌主题变奏曲(1836年,B.12A),这是肖邦唯一一首四手联弹的作品,由于原谱缺失了首尾两页,后由杨·艾凯尔补充,最终在1865年才得以出版,旋律优美光彩;第7首是降D大调摇篮曲,这也是肖邦的最后一首与最重要的一首变奏曲(Op.57),创作于1843年,主题的和声简洁,展现出肖邦独具个性魅力的美学价值;除此之外,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肖邦变奏曲集里,还另收有两首变奏曲:A大调音乐会的快板变奏曲(Op.46号),这本来是肖邦为他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创作的第一乐章,但是不知何故,肖邦没有能完成它,后来他把它改成了一首独奏作品提献给弗·缪雷小姐,这首作品有变奏曲的因素,但不能算严格意义的变奏曲式,并且它与肖邦的其他变奏曲的主题通常来源于民谣或歌剧片段的创作构思有所不同,具有十分明显的交响性;此外,还有肖邦于1837年创作的《创世六日》大变奏曲中的第六变奏。《创世六日》是一部委约作品,它的每个变奏分别由李斯特、塔尔贝格、车尔尼、肖邦等六位不同的作曲家创作,并由李斯特的三个间奏串联而成,肖邦只担任其中第六变奏的作曲,所以也不能算肖邦的独立作品。以现阶段的研究来看,肖邦变奏曲的数量大致为九首,虽然F大调变奏曲曲谱遗失。但从目前笔者所能搜集到的曲谱及文献资料来看,肖邦变奏曲的艺术特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肖邦变奏曲的主题来源

“‘变奏曲’词源出拉丁语variatio,原义是变化,意即主题的演变。变奏曲是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变奏曲主题的来源大致有四种途径:专门创作、采用其他作曲家作品的主题、采用民间创作的主题、来源于作曲家本人的其他作品。”②肖邦变奏曲的主题来源大多均为借用,有的借用他人作品的主题,如1837年创作的E大调变奏曲,就借用了贝利尼的最后一部歌剧《清教徒》里的进行曲为主题材料;创作于1833年的bB大调变奏曲作品第12号,则以费迪南·埃罗尔德的歌剧《卢多维奇》中的回旋曲《我在出卖圣牌》为主题;bB大调变奏曲作品第2号的主题来源于莫扎特歌剧中很流行的二重唱《请伸出你的玉手》。此外,肖邦变奏曲的主题还有的是借用民歌的主题,如1842年创作的E大调变奏曲借用了德国.瑞士的民歌;D大调四手联弹变奏曲借用了爱尔兰民歌;A大调变奏曲《纪念帕格尼尼》借用了那不勒歌曲《噢,妈妈,亲爱的妈妈》。由于所借用的主题具有耳熟能详的可听性,虽然作曲家所借用的不是波兰的民歌,但这些民歌所具有的朴素、广阔的音调和优雅的情趣,与波兰民歌也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些民歌在变奏曲中溶化为真挚柔和、宽广如歌的肖邦旋律风格。谱例1为肖邦bB大调变奏曲作品第12号的主题,这首乐曲被称为“辉煌变奏曲”或“华丽变奏曲”的主题来自歌剧片段,调性为g小调,六拍子的舞蹈节奏赋予旋律既灵动抒情,又曲雅忧郁的韵味,体现出肖邦旋律的“亲切”性质,见谱例1:

二、肖邦变奏曲的结构特点

肖邦变奏曲除了A大调变奏曲《纪念帕格尼尼》外,大都有引子,这些引子的特点是:有一定长度,具有即兴演奏的效果,音乐华丽而流动。如E大调变奏曲(遗作)的引子在小节数上与主题相近,音型上呈现出肖邦常用的装饰华彩的写法,用自上而下的装饰华彩音群营造迷人的华丽效果。在`bB大调变奏曲(op.12)引子的开始部分中,与E大调变奏曲(遗作)自上而下的装饰华彩音群的写法相同,表现了华丽、辉煌的音乐效果,见谱例2:

肖邦变奏曲的主题在节奏、和声语言都具有简洁的特点,如在织体写法上,bB大调变奏曲的主题(谱例1)为g小调,左右手节奏型基本一致,总体为四声部织体,和声均建立在主功能上,这样的简洁设计使得主题有了发展的空间;又如A大调变奏曲(《回忆帕格尼尼》)的主题为“4+4+4+4”的结构,节拍为6/8拍,左手为两个三连音构成的分解和弦上下行织体,和声为主属交替,最终结束在主和弦上,旋律材料关系为a+a+b+b,主题材料简洁而富有联系,具有了展开的条件。

此外,“肖邦变奏曲中唯一的反思性变奏都具有一种调性,即小调,它期待着在阐释中突出情绪变化,但D大调四手联弹变奏套曲是例外,其中有两个较慢的变奏。肖邦变奏曲还常有炫技性的结尾变奏,有时带有舞蹈特点,如E大调变奏曲中的圆舞曲、bB大调变奏曲作品第12号中的玛祖卡舞曲、降B大调变奏曲作品第2号中的波洛涅兹舞曲。”①

三、肖邦变奏曲的变奏手法

在变奏曲中,主题变奏的方法是十分多样的,既可以改变旋律,也可以改变旋律的伴奏,或两者一起改变。此外,可以通过改变音型、节奏、和声进行、节拍、织体、调式、调性及主题的结构等方式来进行变奏。变奏少则三、四次,多则及几十次,如贝多芬的《迪亚贝利主题变奏曲》多达三十三次。主题的数量可分为一个或几个主题的变奏等。“变奏的手法有:琶音式的进行、音阶式的运动、音区的交替、减值、旋律与和声的结合、更换节拍重音等”。②

肖邦变奏曲的变奏手法多种多样,在A大调变奏曲(《纪念帕格尼尼》)中,左手自始至终使用了一种固定音型来衬托右手旋律,而旋律的变奏手法则采用了“装饰法”,即将旋律加以装饰“加花”,形成肖邦特有的“旋律变奏”,通过双音、跳音、颤音、经过句等技术手段来改变旋律,呈现出迷人的、如水滴般透明的音响。又如bB大调变奏曲(op.12)中的整体情况如表1:

结构 小序曲 主题 变奏1 变奏2 变奏3 变奏4小节 1-32 33-62 63-92 93-116 117-145 146-221调性 bB大调 bB大调 bB大调 bB大调 bB大调 bB大调音乐性质 辉煌 抒情 典雅 嬉戏 优美 辉煌节拍 4/4拍 8/6拍 8/6拍 8/6拍 8/6拍 8/6拍速度 庄严的快板 中庸的快板 活泼的快板 中庸的快板 慢板 活泼的快板织体主调织体:柱式和弦分解和弦带低音和弦复调织体:对比复调主调织体:持续低音式分解和弦柱式和弦主调织体:柱式和弦主调织体:分解和弦主调织体:分解和弦、柱式和弦

这首作品的变奏手法是:对主题进行旋律、速度、节奏、织体及音乐形象的改变,对旋律的改变通过音阶式的运动、改变节拍重音、音区的交替等手法来塑造,该曲“变奏1的右手对主题进行了带装饰音的“加花”变奏,装饰音型中明显地带有主题的色彩,主旋律被拉长(见谱例3)。肖邦很喜爱多次回到主题,并且每次都用它的新的变体来丰富它的手法。当这种“融化”在优雅的经过句中的旋律形象再次出现的时候,就像甜蜜的往事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再次被回忆一样,使人陶醉。③

谱例3

在对主题的各种元素“改造”的同时,肖邦也刻意地在其他方面寻求统一。如该曲除了小序曲外,其他4个变奏与主题速度虽然不同,但节拍保持了统一,然而由于速度、织体的不同,造成了音乐形象上的细致对比,使得在同一节拍下的音乐有了完全不同的音乐性质。又如在“献给斯万斯加夫人”的E大调变奏曲中,作品由小序曲、主题、4个变奏及一个尾声构成,除了变奏4为E大调的同名小调外,其它部分均为E大调,作曲家通过改变旋律、伴奏、织体、力度、节拍、重音位置等多种方式来达到变化音乐的目的,在“变”中也保持了某些因素,如调性、节拍及各个变奏的旋律继承了原主题的节奏音型特点等,可见,肖邦变奏曲的创作具有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对比的特点。

此外,节奏重音的安排,也是肖邦变奏曲的变奏手法之一,如在bB大调变奏曲(op.12)中,不同段落的抒情旋律在节拍、速度、节奏重音的安排上并不雷同,如抒情的主题为6/8拍,重音位置在第一拍和第3拍;小序曲的抒情旋律为庄严的快板,节拍为4/4拍,重音位置在第一拍;变奏3的抒情旋律为宽广的慢板,节拍为6/8拍,重音位置在第二拍,不同的重音位置也给音乐带来了不同的效果。此外,该曲还在抒情旋律之中穿插了对比的舞蹈性片段,如变奏2、变奏3和变奏4中运用了舞蹈节奏,第二变奏的重音落在第2拍,而第4变奏的重音位置变化多端,有的在第3拍、有的在第5拍、有的在第6拍,呈现了重音可以落在小节的任何一拍的玛祖卡舞曲节奏的特点。节奏重音的灵活运用,增强了音乐的对比性、舞蹈性及戏剧性。

四、肖邦变奏曲的装饰技法

装饰音这种创作技法的运用是从巴洛克至今,不论是在古典、民谣、爵士还是流行音乐里面都频繁的出现,它既修饰了旋律又能渲染演奏效果,对音乐的表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肖邦当然也无一例外的在创作中经常性的使用到装饰音,在他的变奏曲中出现的装饰音有这几种类型:1、倚音;2、旋律性的装饰音;3、华彩性质的装饰音;4、个性化的装饰音。倚音的出现通常是为了强调语气及突出重音。在他的变奏曲中,我们常听到对花腔女高音极具炫技色彩、强调华丽唱腔的语气模仿,见谱例4(E大调德国民谣变奏曲里的第四变奏);又如音乐会快板变奏曲开始的第二个旋律材料,它由一个弱起的,连续附点的,带有舞蹈特征的节奏型刻画,并在需要改变重音的地方,肖邦也用了倚音来作强调,见谱例5;装饰音对旋律进行修饰和润色以及丰富乐句的表现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装饰音的旋律化或旋律音的组织具有装饰性,是肖邦的线条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肖邦喜爱歌剧,并受到作曲家贝利尼的影响,吸收了他对旋律的装饰性处理,例如:音乐会快板变奏曲的第93小节,见谱例6;肖邦也会模仿歌剧演员在末尾乐句结束前或终止和弦前,围绕主干音进行连续的加花装饰,以延迟解决来制造张力,达到出其不意的戏剧效果。例如:音乐会快板变奏曲第87~88小节,见谱例7;肖邦还会使用一些个性化的装饰音技巧,如他喜欢在颤音的后面接琶音或一长串上扬的音阶,使之带有一种昂扬辉煌的音乐表现力。

谱例4

谱例5

谱例6

谱例7

结 语

综上所述,肖邦变奏曲有以下几个主要的艺术特色:

1、主题大都来源于他人创作的主题或民歌。这些主题都有着抒情如歌的性质和简朴流畅的音调,具有展开的条件。

2、大多数变奏曲都有一个引子,这个引子往往富有华丽、幻想的色彩。

3、大多数变奏常有炫技性的结尾变奏。舞蹈特点的音乐常放在结尾或抒情性段落中,以形成对比和补充的效果。

4、变奏的手法多种多样,有时改变旋律,有时改变旋律的伴奏,或两者一起改变。通过改变音型、节奏、和声、节拍、织体、调性、节拍重音、速度、音乐形象、调动多种技术手段等方式进行主题的变奏。

5、在调动多种变奏手法的同时,某些元素保持不变,形成统一中有对比、对比中有统一的变奏原则。

6、变奏曲中装饰音的创作手法上有模仿声乐唱腔的特点,带有强烈的肖邦个人特征。

本文以几首肖邦变奏曲为例,对肖邦变奏曲的主要特点进行了简要地概述和总结,希望通过对肖邦钢琴作品中变奏曲艺术特点的研究和探讨,为肖邦变奏曲的研究者和演奏者提供参考。■

注释:

① 梁全炳,姚蔓华译,[波]雷吉娜.斯门江卡著.如何演奏肖邦[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85-90.

② 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漫进[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185.

③ 林彦妤.肖邦变奏曲OP12的音乐特点与演奏风格[J].齐鲁艺苑,2008,(01).

猜你喜欢

装饰音变奏曲织体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民歌主题变奏曲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浅谈装饰音在意大利歌曲演唱中的艺术价值
上兴趣班的心情变奏曲
想象的“变奏曲”——评王立春《爱打架的小石头(外四篇)》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关于小提琴演奏中的装饰音运用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